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磷酸氢二钾(K2HPO4)诱导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抵抗作用。结果表明,二者浓度分别为0.001~0.1mg·mL-1和10~50mmol·L-1时,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最佳诱导浓度分别是0.001mg·mL-1和30mmol·L-1,诱导效果分别是64.84%和54.40%。0.001mg·mL-1MeJA处理组的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48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1 K2HPO4处理组的POD与PPO活性分别在48和24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种诱抗剂处理的POD和PPO活性在接种早期增加了柱花草对炭疽菌的侵染的抵御能力,进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30mmol·L-1 K2HPO4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8~72h内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0.001mg·mL-1 MeJA处理组的CAT活性除72h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在诱导柱花草抗病性方面,两种诱导抗性剂处理的诱抗效果与POD、PPO和CAT的酶活性的诱导的时间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acid,SA)、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L-精氨酸(L-Arginine,L-Arg)、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山梨醇(Sorbital,Sor)处理猕猴桃果实,24 h后接种浓度为1×106 conidia·mL-1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孢子悬浮液,5 d后测定病斑大小,研究上述外源物质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葡萄座腔菌的效应。结果表明:SA、EBR、L-Arg、Spd和Sor的最佳诱导浓度依次为0.01 mmol·L-1、0.005 mmol·L-1、1 mmol·L-1、1 mmol·L-1和0.1 mmol·L-1,其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诱导效果分别为18.06%、18.37%、21.05%、17.83%和16.91%。  相似文献   

3.
马欣  董凤丽  刘杰  刘晨旭  周蕴薇 《草业科学》2013,30(8):1194-1199
以地被菊‘雪公主’(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cv.White Snow)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消毒得到无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增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叶片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6 BA+0.7 mg·L-1NAA,诱导率达100%,分化率达63.3%;茎段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16 BA+0.2 mg·L-1NAA,平均增殖系数为6.73;继代培养为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培养基,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系数为15.80;移栽后生长良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后通过3种不同的处理(800 mg.L-1纳他霉素,1000 mg.L-1ε-聚赖氨酸,800 mg.L-1壳聚糖)及对照研究果实货架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生物保鲜剂均能够延缓果实的后熟衰老,保持果实的货架期品质。其中纳他霉素处理能够更好地抑制果实的腐烂率上升,保持果实较好地硬度、固酸比、VC含量、还原糖含量,推迟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上升,维持果实SOD 活性、APX 活性、POD 活性和 LOX 活性。因此,采后用纳他霉素来处理猕猴桃对维持果实货架期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长叶点地梅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妮  陈素波 《草业科学》2012,29(6):931-936
以长叶点地梅(Androsace longifolia)的无菌实生苗的下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下胚轴基部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1 6 BA+0.1 mg·L-1 NAA,诱导率达85%;诱导叶片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2 mg·L-1 NAA+0.3 mg·L-1 TDZ,诱导率为80%;下胚轴愈伤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 6 BA+0.2 mg·L-1 NAA,分化率达92.5%;叶片愈伤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 6 BA+0.2 mg·L-1 NAA,分化率达82.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1 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6.
刘芳  王晓丽  张彦妮  杨青杰  周蕴薇 《草业科学》2012,29(12):1894-1898
以垂花百合(Lilium cernum)的花器官(花瓣、花托、子房)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3种花器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和分化能力各不相同,花瓣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7.65%和81.12%;诱导愈伤组织由易到难依次为花瓣>花托>子房;花瓣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 BA 2.0 mg·L-1+NAA 0.5 mg·L-1,子房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 BA 1.0 mg·L-1+NAA 0.5 mg·L-1,花托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 BA 1.0 mg·L-1+NAA 0.2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1+ NAA 0.3 mg·L-1+AC 0.5 g·L-1。  相似文献   

7.
高效再生体系是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对柳枝稷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使用70%乙醇及0.1% HgCl2采用两步法灭菌,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2,4 D与6 BA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GA3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0%乙醇处理20 s,然后用0.1% HgCl2处理5 min,种子活力保存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添加5 mg·L-1 2,4 D与1.2 mg·L-1 6 BA为最佳组合,其诱导率最高,质量最好;添加0.5 mg·L-1GA3分化成苗的效果最好。最终得到柳枝稷最优的再生体系: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5 mg·L-1 2,4 D及1.2 mg·L-1 6 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添加0.5 mg·L-1 GA3分化、再生。  相似文献   

8.
外源激素对紫穗狼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莹  张瀚俪  牟彤  龚束芳 《草业科学》2012,29(7):1066-1071
以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幼芽基部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源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为狼尾草无性系抗性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4 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最显著,生长素NAA和KT的作用相近,均以0.5~1.0 mg·L-1为宜;NAA对愈伤组织分化的作用较明显,以0.5~1.0 mg·L-1与3.0 mg·L-16 BA配合效果最佳,KT的作用不明显。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 D 3.0 mg·L-1+NAA 1.0 mg·L-1 +KT 1.0 mg·L-1;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 +6 BA 3.0 mg·L-1。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杨酸(Salicylic Acid, S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罗汉果苷IIE、III、IV、V和罗汉果醇积累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MeJA、SA和ABA喷施人工授粉后50 d的罗汉果果实,诱导48 h后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罗汉果苷IIE、III、IV、V和罗汉果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eJA、SA和ABA对罗汉果苷IIE、III、IV、V和罗汉果醇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通过掌握MeJA、SA和ABA的调控规律,为提高罗汉果苷IIE、III、IV、V和罗汉果醇的积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彦妮  李文英 《草业科学》2012,29(7):1077-1083
以亚洲百合‘普瑞头’(Lilium asitic hybrids cv. Prato)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增加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6 BA+0.1 mg·L-1 NAA,诱导率最高达85.0%,平均每块分化的芽数最多(3.6个);再生小鳞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 6 BA;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IBA,生根率为86.7%;移栽后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85.0%。  相似文献   

11.
盐碱胁迫冬油菜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盐分为A因素(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的依次盐分组成摩尔比为A1(1∶9∶9∶1)、A2(1∶1∶1∶1)、A3(9∶1∶1∶9)和A4(1∶1∶9∶9)与5种盐浓度为B因素(盐浓度B1、B2、B3、B4和B5 分别为10、20、30、40和50 mmol·L-1)的双因素试验,模拟20种不同盐度和pH的盐碱条件处理冬油菜“陇油6号”(Brassica campestris cv.Longyou No.6)的种子和幼苗7 d后,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加;降低和增加程度由A1~A4大体增强,不同盐组成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用盐度(Na+)、pH值、CO32-和Cl-代表盐碱混合条件所有胁迫因素,胁迫因素与胁变指标间均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pH值、盐度(Na+)和CO32-是盐碱混合条件对冬油菜胁迫的主导因素,而Cl-的胁迫作用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以河西走廊3个日光温室主栽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品种(陇椒2号、陇椒3号和陇椒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30、60、90、120、180 mmol·L-1)的中性盐NaCl溶液对3个品种的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个辣椒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而相对盐害率则逐渐升高,并以陇椒3号的耐盐性最好,当盐浓度为180 mmol·L-1时仍有60.64%的发芽率。盐胁迫对发芽起始时间并无影响,但当盐浓度超过90 mmol·L-1时,发芽高峰期会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推迟。辣椒叶片内的POD、SOD和CAT的活性均随着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陇椒3号的酶活性升高幅度最大,陇椒2号的上升幅度最小。3个品种辣椒叶片内的MDA含量均随着盐浓度增大逐渐增加,陇椒2号的增加幅度最大,陇椒3号的最小。以上结果反映出3个辣椒品种的萌发和苗期的耐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陇椒3号、陇椒5号、陇椒2号。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4种浸种剂:水、0.5mmol·L~(-1)水杨酸、2.0%硝酸钾溶液、2.0%硝酸钙溶液,分别对草地早熟禾品种优异(Poa pretensis‘Merit’)进行100mmol·L~(-1) NaCl盐胁迫下不同时间的浸种-回干处理。对幼苗鲜重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种-回干对提高草地早熟禾耐盐性强弱依次为:2.0%硝酸钙溶液浸种回干8h、2.0%硝酸钾溶液浸种回干8h、0.5mmol·L~(-1)水杨酸浸种回干8h。  相似文献   

14.
外源物质浸种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CaCl2(5.0、10.0、20.0、40.0 mmol·L-1)、水杨酸(0.05、0.5、1.0、2.0 mmol·L-1)和甜菜碱(5.0、10.0、20.0、40.0 mmol·L-1)3种外源物质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分析400 mmol·L-1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发芽指数、幼芽长、幼根长、幼苗鲜质量等指标,探究外源物质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严重抑制了盐地碱蓬幼苗生长。适宜浓度范围的外源物质浸种,均可显著提高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促进盐地碱蓬幼苗生长,明显缓解植物受到的盐胁迫伤害。NaCl胁迫下,CaCl2、水杨酸和甜菜碱的最佳浸种浓度分别是20.0、1.0和20.0 mmol·L-1,3种外源物质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甜菜碱对盐地碱蓬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Cd和Zn单一胁迫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探讨无芒雀麦对土壤重金属Cd、Zn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Cd和Zn低质量浓度处理下较无胁迫下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略有上升,丙二醛积累量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积累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植物受迫害程度明显。无芒雀麦对Cd的最佳富集质量浓度为400 mg·kg-1,地上和地下部分单株富集量分别达183.533和661.128 mg·kg-1,属于Cd富集型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Zn的最高富集量仅有11.839和6.844 mg·kg-1,属于Zn规避型植物。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自制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泌乳奶牛免疫机能与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4头胎次、泌乳天数、体重均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50和80 g/d复方中草药。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28 d(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排空期7 d)。结果显示:1)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增加了白细胞数、嗜中性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数(P<0.05);但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 g/d复方中草药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5)。3)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增加血清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含量,且添加30 g/d时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30、50和80 g/d可以使产奶量分别增加10.18%、6.79%和5.19%,但是对产奶量、乳成分及体细胞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调节奶牛机体免疫性能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且每头牛添加30 g/d时效果最佳。但其对奶牛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种子萌发和幼苗对盐旱胁迫的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和NaCl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研究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花柴种子最终萌发率随着NaCl和PEG胁迫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低浓度胁迫下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当PEG质量分数大于20%、NaCl溶液浓度大于100mmol·L-1时,各处理下的种子最终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2)NaCl浓度为200~300mmol·L-1和PEG质量分数为5%~15%胁迫下的花花柴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当幼苗在400~500mmol·L-1 NaCl和25%的PEG胁迫下时,叶片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可见,花花柴对逆境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5%的PEG为其耐旱临界值,300mol·L-1 NaCl为其耐盐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