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茶园采茶机的使用效益,加快茶园机械化生产步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燃油型和电动型采茶机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履带式智能采茶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人采茶机、双人采茶机多为背负式,工作时噪音大、劳动强度大、采茶效率低,也有跨行自走式采茶机,但不适用于密植型、非标准种植、行间距较小的茶园作业,进入丘陵茶园困难,不利于推广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履带式智能采茶机,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建模,对采茶机进行总体结构设计、运动分析和茶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茶机结构设计合理,动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性能良好,满足了茶农对于采摘的需求,适用于我国大部分茶园的茶叶采摘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乘用式采茶机作业时对采摘面的茶芽不能识别大小、老嫩茶叶一刀切下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提出了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通过对采茶机割台的位置伺服和水平度伺服控制,使得割刀面与茶陇蓬面有一个较好吻合,并能将割台与大地水平面保持一致;为了实现更为精准地切割,在采摘面的茶芽识别时采用2次最大类间差分法。首先获取采摘面的图像,利用B分量的阈值分割出茶叶区域;然后选取G和G-B分量的阈值,从茶叶区域中再分割出嫩茶区域;最后计算采摘面上嫩茶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以70%作为视觉伺服的控制基准。试验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的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机采茶叶老嫩一刀切下的弊端,为今后全自动化茶叶采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茶叶采摘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人工采茶占茶叶生产成本一半以上,是用工量最大,用工时间最集中的作业,机械化采茶势在必行。由于我国茶区大多处于丘陵、陡坡地带,地形复杂加之茶园种植不规范,给茶园机械化采摘带来一定的难度,轻便灵活的单人采茶机适合中小型茶园使用。通过对单人采茶机的切割器、传动装置、辅助装置及机艺融合等角度介绍单人采茶机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分析单人采茶机存在切割频率受制约、噪音和污染大、机艺不融合等问题,提出单人采茶机切割频率调节、降低噪音和排放、机艺融合是未来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推进临沧市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沧市是云南最大的茶叶产区,是著名的‘镇红”之乡,有丰富的茶叶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等生产经验。2009年,全市茶叶累计面积达126.29万亩,推广茶叶管理机具230台,其中修剪机100台,采茶机10台,微耕机20台,机动喷雾机100台。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茶陇识别与采茶机导航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机器采摘茶叶整体质量及采摘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采茶陇识别与采茶机导航的方法。在采茶机器的前方配置摄像头用于获取待采摘茶陇的视频图像,对安装在采茶机上的摄像机内外参数进行离线标定;对茶陇的视频图像用高斯滤波、颜色坐标系转换、局部OTSU多阈值法图像分割、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等算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茶陇的左右边缘线;根据标定结果计算出茶陇中心线,并在驾驶座的显示屏上标识出目前采茶机的采摘状态,包括茶陇中心线和采茶机的偏移情况,提示驾驶员根据识别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机采茶陇识别及采茶机导航的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机采茶叶老嫩茶叶一刀切下的弊端,为完全自动化采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颜丹 《福建农机》2019,(3):10-12
双人采茶机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平地、坡地、条栽、密植等各种类型的茶园。福建省武夷山是岩茶的主产区,近年来茶农多使用双人采茶机从事茶叶生产,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文章以川崎SV100型双人采茶机为例,针对该机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在我镇大田农业、茶果生产、食用菌栽培及农业水利灌溉的应用日益广泛,农村中种植大户、专业户普遍购置和使用各种农业机械。目前全镇拥有旋耕机230台,耕整机20台,双人采茶机12台,喷灌站10处,抽水机80台,机动喷雾器1.5万台,还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3家,农用运输车130部,手扶拖拉机256台。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为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修剪(采茶)机刀片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生产中引入了激光新技术,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综合实效。  相似文献   

10.
桂东是一个山区小县.连续3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促进了山区农机化发展。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更为顺利,至5月上旬已推广拖拉机155台、耕整机80台、起垄机和茶园修整(采茶)机各1台.完成购置补贴资金80余万元。起垄机和茶园修整机(采茶机)的首次推广使用,将对茶园机械化发展起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浦城县被列为"生态茶业"生产大县,如何推广适合当地茶业发展的农业机械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概述了采茶机的推广选购和应用维护,为当地茶农排忧解难、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单人背负式采茶机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为宫廷饮料,后普及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嗜好,而成为人类期望健康的饮品。大规模现代化的茶叶生产需要以茶叶机械化为后盾,而传统手工收茶不仅效率低下,且食品安全也受到影响。为满足大规模制茶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单人背负式采茶机,并对采茶机进行性能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采茶机割幅600mm,漏采率小于2%,芽叶完整率大于85%,往复式切割器工作稳定、切割效果良好,满足了茶农对于采摘的需求;采后蓬面整齐,芽叶完整,不影响下次采摘,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茶园采摘作业。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四川第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采荼比赛在泸州市纳溪区举行。叙永属于四川省29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有10余年采茶经验的叙永县采茶队参加了采荼比赛,成员均来自黄草坪名优荼区。在激烈的采茶比赛中,叙永县采茶队凭借高超的采荼技术,勇夺团体奖第一名,队员周云凤获得“四川省十佳采茶能手”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宜昌宜都全市种植茶树7万亩,发展采茶机400台,修剪机600台,茶叶采摘修剪机械化水平和茶农收入不断提高,茶农购置茶叶机械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5.
余姚市拥有茶叶种植面积5333hm2,为该市农业主要产业之一。但茶叶采摘一直以来多沿用传统手工采摘方式,一到茶叶上市季节需要大量劳动力,以致采茶工工资逐年提高,成本上升。采用机械化采摘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完整芽叶多、单片少、嫩茎梗多、生产率高等特点。但采茶机购进以后,并非每个人都能驾轻就熟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影响采茶机适用性的因素和受适用性影响较为突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研究,明确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采茶机产品发展的内在联系,建立采茶机适用性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采茶机适用性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1月29日上午,浙江省开化县茶产业“机器换人”创建现场会在池淮镇益龙芳茶园召开,茶叶生产大户、乡镇农机员共计70余人参加并观看茶园全程机械化耕作现场操作,当场订购农业植保机等各类先进机械32台(套),总价值超过130余万元。新式采茶机、茶园专用耕作机、农业植保无人机和田间单轨运输机等新款智慧机器频频刷新群众对茶叶工具的固有认识,正式拉开开化县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村机电》2011,(2):53-53
程阳CY-600A型采茶机由浙江程阳机电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形式:单人背负式 割副宽度:530mm 质量:13.5Kg 传动方式:自动离心离合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6日上午,浙江临安首台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轨道式采茶机进行了打顶采摘演示。采茶机可装备采茶刀具、修剪刀具、高压喷雾装置等,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先进机械采茶设备。但由于铺设轨道对茶园地形条件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目前仅适合平地缓坡茶园中推广使用。据悉,与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的快速工厂化育苗、休闲生态化建园技术等研究已取得较快进展,更为先进的履带式精控型采茶机也已列入新研发计划。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我国现有茶园面积达186万公顷,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茶叶采摘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1台双人采茶机1天可采摘大宗茶鲜叶2000~3000kg,相当于120~150个采茶工的工作量,而1 kg鲜叶的机采成本不到0.35元(含机械折旧、油耗和机手工资),而目前手工采摘1kg的成本在1元以上.所以推广使用采茶机、修剪机等茶园管理机械可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和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本文以川崎双人采茶机为例,简述采茶机的操作要领及保养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