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2株浅白酵母Ca63(Cryptococcus albidus 63)、Ca64(Cryptococcus albidus 64)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显微观察致病菌和浅白酵母的共培养物。结果表明,2株浅白酵母均能显著抑制葡萄灰霉病菌和柑橘青霉病菌的生长。Ca63和Ca64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分别为83.1%、80.7%;Ca63和Ca64对柑橘青霉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分别为82.8%、77.1%。采后果实防治试验发现2株酵母菌对葡萄灰霉病菌和柑橘青霉病菌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菌株Ca63对2种病菌的防治效果均好于菌株Ca64,Ca63防治灰霉病效果为62.6%,防治柑橘青霉病效果为72.6%。该研究为进一步将这2种酵母菌应用于果实采后保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引进30%利得(Pyrimethanil)烟剂对大棚番茄灰霉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及每次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间隔期三因素对防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得烟剂对番茄叶片灰霉病的平均校正防效达85.68%,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平均校正防效达89.57%.由极差R的大小得出各因素对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影响大小依次是施药次数>每次施药量>施药间隔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3株植物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草药透骨草、白鲜皮和番茄植株体内筛选出3株对灰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细菌,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先接种拮抗内生细菌24 h后再接种灰霉菌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防效;拮抗菌株T15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菌株B2和F8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新型链霉菌生防菌株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利用利迪链霉菌A02的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中2种PR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显著地提高番茄植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能提高总酚的相对含量,其中诱导处理中,酶活性和总酚相对含量提高的较为明显,酶活性峰值和总酚相对含量峰值都较高。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了利迪链霉菌A02发酵液诱发了番茄体内2种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增强了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结合江苏省江阴市设施番茄栽培的实际用药情况,特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浓度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对番茄叶片和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为最好,两次用药即能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趋势,且能提高番茄产量,比对照增产99.24%;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和50%异菌脲1 000倍液对番茄叶片和果实的灰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候选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 laurentii)与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NaHCO3)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和绵腐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防治效果,以及碳酸氢钠对酵母菌和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 laurentii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和绵腐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C. laurentii与5% NaHCO3合用的效果最好。在含有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的PDA培养基上病原菌B. cinerea和P. aphanidermatum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其中碳酸氢钠对B. cinerea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对P. aphanidermatum的抑制。同样,酵母菌在含有碳酸氢钠的NYDB培养基和番茄果实伤口上的生长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大蒜鳞茎中抗番茄灰霉病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的内生菌菌株,研究其生防效果,为开发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平板对峙法从大蒜鳞茎内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测定拮抗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胚根和盆栽植株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的63株候选菌株中获得了22株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中有4株内生菌(D6,D10,D21,Y3)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77.5%。4株拮抗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和胚根上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2%,71.13%和70.3%;对盆栽植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2%;这4株菌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最高达83.1%。【结论】大蒜鳞茎中的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内生菌在番茄灰霉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89-1691
研究了黑平菇出菇前后菌料对番茄上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出菇前后的黑平菇菌料对番茄上根结线虫病均有防效,防治效果在13.33%~56.52%;在相同用量下,出菇前菌料防效要好于出菇后的菌料;其中,出菇前300 g/盆的处理防效最好,达56.52%,且番茄生长最好,平均茎粗5.00 mm,平均株高32.70 cm。  相似文献   

10.
烟雾剂防治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烟雾剂防治温室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速克灵烟剂6000g,hm:对番茄叶片和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4.78%、83.04%;施佳乐烟剂4000g/hm^2次之,防效为83.40%、82.25%。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生防芽孢杆菌A57、A178、N1729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新疆各地蔬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三种生防细菌抑菌活性,并检测其无细胞滤液的抑菌效果,无细胞滤液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确定抑菌效果.[结果]A178的活菌体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45.67;, N1729菌株分泌物的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为44.61;,可作为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而A57的抑菌效果最差,不能作为后灰霉病菌有效的生防菌使用.[结论]A178、N1729这两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选用适宜用量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以番茄品种东农707为试材,研究了4个剂量的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好,均达68.5%~89.3%,使用时推荐剂量为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0g·hm-2,于番茄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开始喷药,间隔7d喷药3~4次。  相似文献   

13.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相似文献   

14.
内生拮抗放线菌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番茄植物组织内分离到一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株No.37,此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盆栽番茄幼苗的预防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达到89.7%和80.3%,10倍稀释液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4.1%。  相似文献   

15.
以采后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富氢水(HRW)浸泡番茄果实,研究氢气对番茄果实抗灰霉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50%和75%HRW处理降低了损伤接种番茄果实的发病情况,接菌后9 d病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87.2%和77.9%;HRW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其中75%HRW处理组PPO活性在接菌后3 d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是对照组的1.59倍;HRW处理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其中50%HRW处理组在接菌后3 d和9 d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和3.13倍。综上所述,氢气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反应,增强了番茄果实对灰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平板培养和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番茄早疫、苹果轮纹三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丝瓜伤流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试验,体积分数为0.3的邯丝伤流液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0.70%,36.97%,40.87%;活体接种试验,体积分数为0.5的邯丝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60%、47.12%、42.84%。三种病原菌中,丝瓜伤流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壳聚糖与有机硅对番茄抗灰霉病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喷施法,通过测定在 4 个处理下,即空白对照、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来研究壳聚糖和有机硅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与灰霉病菌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第 6 天,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的 PAL、SOD、POD、PPO、CAT 活性比灰霉病菌处理组分别提高 27.36%、52.07%、43.55%、82.02%、71.82%和 18.91%、30.22%、57.14%、38.09%、53.64%。[结论]壳聚糖和有机硅可增加番茄幼苗感染灰霉病后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transformed Trichoderma strains Ttrm31, Ttrm34 and Ttrm55 were obtained from Trichoderma wild strain T21 mutated by REMI technique for more effective biocontrol of tomato gray mold (Botrytis cinerea) with Trichoderma agent. Those transformants appeared much better in biocontrol activity in vitro or in vivo against tomato gray mold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wild strain T21.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 The transformed Trichoderma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their genetic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