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播水稻产量高、种植方便,已成为青浦地区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栽培面积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55%扩大到2000年的87%,目前已达1.74万hm2。直播水稻一般于6月上旬播种,10月底开始收割,在大田的生长期较长,且分蘖多、密度高、田间郁闭,较常规移栽稻害虫发生早、为害重,其发生规律有很大差异。每年均有1~2种害虫发生程度达偏重至大发生。作者经多年调查研究,现将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1稻象甲已成为直播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重的田块会造成毁苗而重播。该虫以幼…  相似文献   

2.
广昌地处抚州地区最南端,该县干1993年在与宁都县接壤的头破镇头陂村首先发现稻瘦蚊,1994年在与宁都,石城二县接壤的头陂、驿前两镇8个村发生较大面积为害,1996年已扩散到我县西南片7个乡镇(占全县的43.75%)近30个村委会,170多个村小组中的20O0hm2稻田。稻瘿蚊在我县一年发生5~6代,第1代5月下旬可为害水稻,虫口基数较低,为害较轻,第2代发生于6月下旬,开始在中稻和一晚秧田为害,继而随之迁入本田。以后第3~5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主要为害二晚秧田及本田,周期长,危害亦最烈。稻瘦蚊在我县还有继续北移趋势,从1994…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全省水稻上的一个主要害虫,每年无论是早稻、中稻(一季晚)还是二晚,都是主要防治对象,特别是对第1代二化螟的防治,更为重要。1第1代二化螟发生特点1.1发生和为各时期长据我县1967~1987年测报灯下统计,第1代二化螟从见蛾至终蛾时间长达25~60d,平均32.8d。盛蛾期长达10~24d平均为14.5d,因此造成为害时期相就增长。1.2发生面积很大我县历年早稻面积约3000hm’,而第1代二化螟历年发生面积均达1666hm’以上,占早稻面积55%左右,占历年早稻害虫发生面积的35~90%,平均为60%左右。1.3防治使用高由于第1代二亿螟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水稻"两迁"害虫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黔东南州为害水稻。至6月底,两虫累计发生面积已达到14.2万hm2次,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发生面积也呈上升态势。面对以水稻"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州农业局及各县市农业局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治,全力抓好防控工作,水稻病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确保了全州水稻生产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重要迁飞性害虫(简称水稻两迁害虫)。2005年,受"凉夏暖秋"气候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在江南大部、长江流域、江淮大部和华南稻区等地严重发生。据初步统计,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2400万hm2,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00亿kg,实际仍造成稻谷损失20亿kg。田间发生表现为:迁入峰出现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虫量上升迅猛、发生为害期延长等特点。稻纵卷叶螟已连续多年严重发生,200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1700万hm2,也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总结两迁害虫的发生概况、迁飞规律和暴发…  相似文献   

6.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别名稻沫蝉、赤斑沫蝉,俗称雷火虫.该虫在大关县原是水稻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大面积成灾.2003年在本县部分乡(镇)发生极为严重,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受到严重为害.据调查统计,发生范围涉及7个乡(镇)32个村(办),发生面积达1 562.3 hm2.其中造成减产50%~80%的313.4 hm2,造成减产80%~100%的149.7 hm2.仅玉米、水稻两种作物减产达1 984 t,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摸清该虫在大关县的发生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2001~2003年,笔者开展了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稻蝗俗称蚂蚱、蚱蜢,在我市发生的主要是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属直翅目蝗科,1958年前在我市慈化、水江、新坊、南庙、温汤、洪江等山区乡镇发生为害较重。由于大面积使用有机氯农药,对稻蝗防治效果好,1959~1984年轻发生。当有机氯农药停止使用后,稻蝗又开始回升。1985年在温汤、新坊、洪江等乡镇局部稻田发生,1988年全市扩大到333hm2,1989年达3333hm2。1990~1995年发生面积1200~3600hm2,少数田块暴发成灾,禾叶被吃光,枝梗被咬断,造成严重减产,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有效地防治此虫,我们于1…  相似文献   

8.
稻赤斑黑沫蝉 Callitettix versicolor(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在我地属常见次要害虫,常年零星发生,但1990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发生量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地水稻重要害虫。近年我县每年发生667 hm2~1334 hm2,造成粮食损失在1000t以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结合笼养观测,对稻赤斑黑沫蝉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10.4万hm2次,防治面积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9454.7t.实际损失5875.4t。  相似文献   

10.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11.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上高县早稻稻飞虱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袁雪梅  邹金苟  黎海泉 《江西植保》2003,26(4):185-185,160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近十多年在江西省上高县早稻发生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而2003年大发生,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县今年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 1 发生特点 1.1 危害面广、程度重 全县早稻稻飞虱发生面积1.07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89.9%。全县各地早稻、各种类型田发生都较重,尤以未晒田长期浸水或长势青绿茂盛禾田块为害重。6月下旬初进入危害高峰期,7月上旬出现“穿顶”现象。部分农户因防治不力造成稻丛基部变黑发臭,叶片变黄,枯稿倒伏,损失不小。据统计,全县损失1~2成的约5500hm2,“穿顶”面积有72hm2,是自1987年…  相似文献   

13.
1 发生概况三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 ,50~ 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 70年代 ,沿江稻区为防治三化螟 ,曾出现“万家灯火”诱虫景象 ,当时全省年发生面积高达 1 47万hm2 次以上。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发生逐渐衰落 ,发生面积逐年减小 ,为害程度逐年减轻 ,到 80年代末期 ,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三化螟。 1 995年以来 ,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已由最低年份 1 991年的 1 1 .5万hm2 次 ,上升到1 999年的 66.7万hm2 次。特别是三代三化螟近年已成为本省沿江稻区迟中稻、单季晚稻、早栽双晚穗期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14.
眉山市彭山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西南。2002年4月3日彭山县谢家镇雷山村有农户反映,随后另外4个村也相继发现,水稻秧田有1种未见过的害虫为害十分严重,满田都是虫眼,造成严重缺苗。市、县植保站迅速派员进行调查取样,送到省植保站经有关专家鉴定,结果是双翅大蚊科的稻大蚊(TipulaainoAlexander)。该虫在四川省是首次发现在生产上造成为害。随后对全县所有水稻秧田进行普查。普查结果发现,该虫主要分布该镇的5个村,10个社,发生面积19.33hm2。其中造成毁苗重播的有2.37hm2;缺苗率为20%~30%的有3.3…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甘蔗黑色金龟甲谷称蔗龟,是化州市甘蔗的主要地下害虫,为害水稻在本地从未发现过。2000年4月水稻本田发生了蔗龟成虫严重为害水稻。据4月20~25日调查,每667m2一般有成虫3100~5400头,严重田块超过1万头;一般为害丛率15%~25%,高的达91.3%,田间可见大片禾苗被咬断枯死,个别田块全田被毁。全市发生面积174hm2。蔗龟在水稻上的为害特点是:插秧后,当稻田缺水时,蔗龟从田埂钻入田内,咬断稻茎基部或根部,使稻株枯死,或整丛枯死,稻茎断口参差不齐,易拔起。在田中可见到纵横的土隧道,在枯丛底下和新鲜的土隧道中可挖见成虫。该…  相似文献   

17.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tyzicolaFangetal)s是水稻检疫对象,该病我县始见于1985年山场乡汕优6号品种上,第三年在牛旧镇再次发现。进入90年代,发生范围和面积逐年扩大,1994、1995年已呈明显上升趋势,1996年大发生,发生面积3500hm’,占乐安县二晚面积的22.4%,株发病率一般的40~50%,高的80~90%,叶发病率。般的1053~30.13%,少的4.42%,高77.8%,分布全县19个乡(镇),造成粮食损失1255万kg,是乐安县历史以来发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一年。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大发生原因近几年调运种…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黄淮平原中部,是稻麦两熟制为主的北方稻区,以单季中稻为主。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以及有机合成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对害虫天敌的严重的杀伤作用,而使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程度加重。近年来,我县水稻上常发生的有两大害虫:水稻生长前期(分蘖到拔节幼穗分化期)是二、三代稻纵卷叶螟,水稻生长后期(抽  相似文献   

20.
福寿螺 Ampullariuscinliculata是 2 0世纪 (下文同 ) 80年代中期人为引进养殖而传入我县的。经过 1 0多年的扩散繁殖 ,已发展成为我县目前一种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构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一大障碍。1 福寿螺密度回升概况1 .1  1 994年大发生成灾时调查统计 ,山外平原区 4个乡镇共发生面积为 1 0 2 0 0 hm2 ,占全县水田面积1 9667hm2的 5 1 .8%。水稻秧苗为害率 45 %以上达1 467hm2 ,70 %的为 5 0 6.6hm2 。造成不少移栽田和秧田被迫重栽、重播或改种别的作物 ,甚至丢荒的现象。当年调查各生态环境中成幼螺密度分别为农田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