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气力碰撞组合授粉试验装置,以杂交水稻花粉的有效分布面积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分布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授粉均匀性的因素(气流速度、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喷孔中心距、气流作用角度、喷孔直径)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授粉均匀性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指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主次排序及较优水平依次为气流速度6 m/s,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高于碰杆10 cm,喷孔中心距25 mm,气流作用角度倾斜向上20°,喷孔直径8 mm。组合授粉较单一授粉方式的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明显提高,花粉分布不均匀度显著下降,花粉空间传播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吊扇模拟直升机产生下吹气流,设计下吹气流授粉试验装置,以花粉总量、花粉密度、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为评价指标,分析下吹气流速度对杂交水稻授粉花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总量、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随着下吹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下吹气流速度小于1.12 m/s时,花粉传播距离为0.42 m;当下吹气流速度为3.23 m/s时,花粉总量和分布范围较下吹气流速度为1.85 m/s时明显增加,花粉总量的增量为413粒,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增长20.3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杂交水稻制种机插母本的异交习性及其与产量的真实关系,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对杂交水稻川农优528制种,父本手插单行,母本设计机插4行、8行、12行、手插8行(对照)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花时、柱头外露率、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母本机插比手工插总有效穗数多4.665×1059.529×105穗/hm2,机插比手工插父母本花时相遇好,但花期相遇较差,结实率较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3 2**)。机插母本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实粒数>结实率>穗数;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7**,r=0.991);结实率和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但结实率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和穗数通过结实率对制种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值。【结论】川农优528制种母本机插比手工栽插结实率低,机插8行处理的有效穗数与结实率协调发展制种产量高、是母本机插制种较适宜的行数;偏相关系数能真实反映机插母本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程度与性质,在机插母本制种中必须兼顾穗数和结实率才能提高机械化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高产保质制种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高产保质制种原理与技术,对母本培矮64S不育性表达及制种基地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父母本生长发育规律,制种异交特性及异交栽培种子保纯,黑粉病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湖南-季稻区夏制,湘中、湘南双季稻区秋制,以生敏感期和抽穗授粉安全为前提选择制种基地和安排播种期,对父母本实行定向栽培,母本群体要求稳长、多穗、整齐、父本要求多穗、大穗、花粉量足,母本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推广采用窄行宽株、两期父本各插一行、两行父本按“品”字形插植、扩大父母本间距等插植新技术,有利于父本及靠近父本行的母本个体生长发育和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避免单行父本插植方式赶粉后父本易发生折倒伏,且克服大二行父本插植方式因父本占用空间过多而母本穗数不足的弊病,是一种高产稳产的插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杂交水稻父、母本分田种植下父本花粉机械化高效收集的问题,对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的关键部件气力输送系统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对系统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进一步利用CFD-DP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hase model)结合响应面法以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为因素,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为指标,优化系统结构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及内径和长度的交互作用、长度与宽度的交互作用对气力输送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影响显著;两指标均随内径的增加而增加,吸粉均匀性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全压差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力输送系统较优的参数组合为内径200.00 mm、长度564.40 mm、宽度192.48 mm,对优化后结构进行仿真,得到气流速度变异速度和全压差分别为16.03%、238.37 Pa,与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91%、3.39%,较初始结构下两指标分别减少了56.29%、31.57%,说明优化效果明显。研究结果提供了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气力输送系统快速优化...  相似文献   

7.
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方法]以皖稻153的母本1892s和父本RH003为试验材料,直播田中母本1892S于6月1日播种,播始历期为71—72d,移栽田中母本1892S于5月28日播种,播始历期为76~77d。待种子成熟后,取3个田块进行实际测产,并随机抽取10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研究母本1892S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结果]母本1892S和父本RH003的播差期,直播田较移栽田推迟4~5d为宜。直播田的有效穗增加,每穴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均相应减少。直播田的平均实际产量为143kg/hm2,移栽田为185kg/hm2。[结论]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具有省工、节能和效益高的特点,应提倡和推广该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机插制种不育系的穗部结实特性,探究机插制种模式杂交水稻种子产量较低的原因,为提高杂交水稻机插制种异交结实率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雅恢2115×宜香1A、成恢727×蜀21A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崇州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机插和人工移栽2种方式;抽穗开花时通过调查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抽穗情况来判断花遇状态,成熟期考察不育系穗部结实情况,统计分析2种栽插方式下不育系各行、各穗位及不同枝梗结实特性。【结果】(1)以人工移栽花期相遇设置播栽期情况下,2个组合机插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偏移分别为3—4 d和6—8 d,花遇指数介于33.33%—55.56%,花遇程度较差;人工移栽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完全重合,花遇指数为100%。(2)不同栽插方式整体结实率表现为机插<人工移栽,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结实率降低33.45%。(3)不育系第1—6行穗部结实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同行不育系花期相遇程度高的处理结实率更高。(4)不育系穗上部授粉姿态好,叶片和穗对花粉的遮挡作用小;正常授粉条件下,不育系穗位结实率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空粒率则为下部>中部>上...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稻禾苗始穗扬花时,设不同赶花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间隔5、10、15 min赶花粉的平均分别比20 min赶花的增产0.07、0.05、0.02 kg/m2,增产率分别为23.2%、16.7%和6.5%。试验证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适当缩小赶花粉时间间隔对有效利用活花粉、提高受粉率、增加产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型无人机风场的水稻花粉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机水稻授粉作业时,旋翼产生的风场对水稻花粉分布影响显著,直接关系到杂交水稻的制种质量,为了找出小型无人机旋翼风场下的水稻花粉分布规律,该文利用航空用北斗系统UB351定位采样点坐标,精确掌握各个采样点的位置坐标与间距,并利用该系统绘制无人机飞行轨迹,为试验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利用风场无线网络测量系统测量不同试验因素下旋翼产生的三向风场,并获得风场宽度、风速等,最后通过与无人机授粉作业的花粉分布面积比、花粉分布宽度作对比联系,并利用Shapiro-Wilk、KolmogorovSmimov统计量进行一元正态性检验。为了能够根据花粉分布趋势优选出适宜的无人机授粉作业飞行速度,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也是必要的。结果表明:通过比较x、y方向风速值,无人机旋翼产生的水平风场以y方向为主,且y方向风场宽度最宽,同时飞行速度为风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水平风场宽度随无人机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也对垂直风场影响明显;无人机以4.53m/s飞行时,大于5粒的花粉分布宽度和花粉分布面积比均最大,该飞行速度最利于花粉授粉,也说明花粉分布量不仅受水平风场影响也与垂直风场密切相关。对比1#~10#采样点花粉量与11#~20#采样点花粉量,无人机授粉作业下旋翼产生的风场对花粉分布的影响呈非对称性。利用spss软件的Q-Q图检验得到无人机风场下的花粉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建立花粉分布量与各自方向风速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花粉分布量只与无人机旋翼产生的x方向风场成正向线性关系。该结果为农用无人机的水稻授粉作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稻麦兼用排种器充种环节无法实现精确囊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精确计数的吹种装置。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和文丘里原理分别设计稻麦检测装置和吹种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气固耦合方法仿真分析喷嘴结构形式、工作转速、气流入口压力对种子运动状态特性的影响,仿真试验验证检测与吹种装置的可行性,并开展台架试验确定粒间延时时间。结果表明,Type 3方形喷嘴管在喷嘴口处的速度分布较广且X方向速度分布更均匀,确定喷嘴管截面长度为18 mm,宽度为7 mm,高度为3 mm。气流入口压力和工作转速对种子运动特性有显著影响,合力和合速度均随气流入口压力和工作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确定水稻和小麦排种时较优的气流入口压力为300 Pa、工作转速为20 r·min-1,在此作业条件下,种子间隔的仿真时间远小于理论时间,验证了检测与吹种装置的可行性。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粒间延时时间为12 ms、入口压力为300 Pa、工作转速为20 r·min-1时,水稻和小麦排种的合格率分别为9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企图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影响番茄杂种一代种子产量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番茄植株的不同生长时期,花蕾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授粉方式,对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测得三因素相互的主次关系(ABC和ACB)和最佳水平组合(A_2B_2C_2)。 植株进入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正好在杭州地区是5月中旬,杂交着果率最高,单果平均结籽数最多。盛花期授粉比蕾期授粉若果率提高,结籽数增加,重复授粉提高单果结籽数。 在投粉期间的环境条件对杂交制种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主要是适宜的温度。 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为母本,用双杆整枝调正果形大小,花数和盛花期。 利用贮藏两天的花粉,可以增加结籽数,增强发芽势和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特优209是以龙特浦A为母本与恢复系海恢209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1月通过海南省审定。根据该组合双亲的特征特性及三亚市的气候特点,总结其作为毛豆采收后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采用纯度高的亲本;适时播种,合理安排播差期;稀播匀播,培育多蘗壮秧;合理安排行比,插足适龄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搭好稳健的苗架;定期预测花期,及时进行调节;及时搞好病虫防治,保苗保穗保丰收;适时适量喷施"九二○",抓好人工辅助授粉;强化全程除杂保纯,适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4.
川优6203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川106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3203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2013年度,该品种在资中县明心寺镇茅店子村、油坊山村、莲池铺村示范种植,示范面积3 518亩,亩产水稻614.7kg,比其他品种(平均亩产553.4kg)增产61.3kg,增产11.1%,总增产水稻21.6万kg,增加经济收入142.7万元. 该品种生育期为150天,株高114cm,株型适中,剑叶直立,叶鞘、叶耳绿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4.8万,穗长26.5cm,每穗平均着粒166.5粒,千粒重为28.2g,易脱粒;品质优良:出糙米率79.1%,整精米率54.4%,粒长7.9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20%,垩白度2.5%,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含量18.1%、蛋白质含量10.8%,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背景】饲用血液制品是一种非常规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由家畜或家禽的血液凝成块后经高温蒸煮,压除汁液、晾晒、烘干后粉碎而成,主要用于畜牧养殖。但由于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非法使用β-受体激动剂的现象,一些含有β-受体激动剂的血液制成饲用血液制品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源头。为了降低安全风险,研究饲用血液制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质联用(GC-MS)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等。目前所有方法或标准大多针对商业成品饲料或动物源性食品,缺乏对饲用血液制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目的】为了研究和监控饲用血液制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情况,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饲用血液制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方法。【方法】称取2 g(精确至0.01 g)血液制品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准确加入20 mL乙酸铵提取液(pH=5.2)和50μLβ-葡萄糖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漩涡混合均匀,于37℃水解过夜(应大于16h),然后8 000 r/min离心5 min,取5 mL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0.5mL高氯酸溶液,漩涡混合30 s,然后于8 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备用。PCX固相萃取小柱依次用3 mL甲醇,3 mL水活化。取上清液过柱,用3 mL水和3 mL甲醇淋洗,抽干,用3 mL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于50℃氮气吹至近干,用1.0 mL 0.1%甲酸水+乙腈溶液(95+5)溶解,过0.22μm滤膜。进Waters TQ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溶液做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电离方式采用电子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HRM)。喷雾电压为3.5 kV;雾化气温度为480℃;源温度为150℃;雾化气流速为600L·h-1;锥孔气流速为5 L·h-1。脱溶剂气、锥孔气、碰撞气均为高纯氮气。【结果】18种β-受体激动剂在5—100μ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0.999之间。在血粉、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三种基质中在5、10和50μg·kg-1三个添加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为65.1%—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0%。检出限为低于5ng·g-1。【结论】从方法回收率、精密度结果及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来看,该方法适用于血液制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已培育出21个大豆品种(垦农小粒豆1号、垦农1号~垦农16及垦鉴豆3、7、8和9号)。垦农4、6、9和10号为蛋白质和脂肪双高品种,垦农6号也是高蛋白质品种。垦农号大豆品种在我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67万hm2,增加社会效益在7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垦农1号获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大科技进步二等奖;垦农4号获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并成为我省主栽品种之一。垦农14获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备材料较丰富,有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耐密植的及特用豆(黑大豆、绿大豆、小粒豆和大粒豆等)新品系。有5个品系已进入生产试验,均表现优良,在2001年初有望通过审定命名推广。我们所提供的大豆品种是经过法定程序试验(2~3年区域试验和1~2年生产试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后批准推广的,并且通过法定检验部门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的。本单位为您提供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垦农号”和“垦鉴豆号”大豆新品种的原原种和原种级别的种子、“小双密”栽培模式(垄作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配套农机具(“小双密”系列多功能精密耕播机),并义务进行技术咨询。 1 垦鉴豆7号(农大5088) 生育期118 d左右,所需活动积温2 400 ℃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灰茸毛,以主茎结荚为主,节短荚密,3~4粒荚多。子粒圆形,种皮黄色,脐无色,百粒质量20 g,抗大豆灰斑病,蛋白质39.26%,脂肪21.16%,1999年3月推广。适合第二、第三积温带种植,适播期为5月上旬,采用“三垄”栽培模式,栽培密度为30~33万株/hm2,采用“小双密”栽培模式,栽培密度为4 045万株/hm2。施肥量磷酸二铵150~200 kg/hm2,尿素75~90 kg/hm2,开花初期可进行叶面喷肥一次,8月10日左右可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药液用于防治大豆食心虫。一般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左右,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大面积平均产量在3 450 kg/hm2以上。该品种在建三江分局二道河农场种植800 hm2(一块地)的大地号上表现十分优良,受到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徐有芳、宋法棠等省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2 垦农16(农大12938) 生育期116~118 d,为中早熟品种。株高70~8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宽尖叶白花,百粒质量20 g左右,蛋白质41.55%,脂肪18.83%,抗大豆灰斑病,1998年2月通过审定命名推广,适合第二、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种植。 3 垦鉴豆3号(农大5312) 生育期108 d左右,为早熟品种。株高70~75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紫花,百粒质量18 g左右,蛋白质36.76%,脂肪21.68%,抗大豆灰斑病,1999年3月推广。适合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适播期为5月上、中旬,采用双条播,栽培密度33~35万株/hm2。采用窄行密植法,栽培密度50~55万株/hm2。 4 垦鉴豆8号(农大6560) 生育期120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70~8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紫花,百粒质量20~21 g,蛋白质40.18%,脂肪20.47%,抗大豆灰斑病,适合第二、第三积温带种植,适播期为5月上旬,采用双条播,栽培密度33~36万株/hm2,米间落粒22~25粒。采用窄行密植法,栽培密度55~60万株/hm2。 5 垦鉴豆9号(农大7113) 生育期121~122 d,为中熟品种。株高80~85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分枝较多,百粒质量18~20 g,蛋白质39.19%,脂肪21.10%,抗大豆灰斑病。适合第一、二、三积温带种植。适播期为5月上旬,一般产量3 000 kg/hm2。 6 垦农小粒豆1号(农大小粒豆804) 生育期120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无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多分枝,秆强抗倒伏,不炸荚,百粒质量7~8 g,蛋白质42.89%,脂肪19.74%,糖7.8%,抗大豆灰斑病。适合第一、二、三积温带种植。适播期为5月上旬,一般产量2 250~2 700 kg/hm2。小粒豆可出口日本、南韩等国。 7 后备品系 7.1 农大9114 生育期120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紫花,百粒质量20~21 g,蛋白质39.26%,脂肪21.96%,有望在2001年初定名推广。 7.2 3861(高油品系)生育期118~120 d,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紫花,百粒质量20 g左右,蛋白质37.52%,脂肪23.04%,有望在2001年初定名推广。 7.3 农大6277(高油品系)生育期115 d左右,为中早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百粒质量18 g左右,蛋白质36.39%,脂肪23.98%,适合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有望在2001年初定名推广。已中标于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 7.4 农大2591 生育期123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70~8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百粒质量20 g左右,蛋白质40.69%,脂肪20.95%,有望在2001年初定名推广。 7.5 农大5270(高油品系)生育期118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紫花,节短荚密,3~4粒荚多。百粒质量20 g左右,蛋白质39.04%,脂肪23.59%,适合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7.6 农大5129(高油品系)生育期115 d左右,为中早熟品种。株高80~90 cm,无限结荚习性,圆叶紫花,百粒质量24 g左右,蛋白质37.35%,脂肪24.03%,适合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7.7 农大5808(高油品系)生育期120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60~7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百粒质量22 g左右,蛋白质36.64%,脂肪23.17%,耐密植。适合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7.8 农大4900(耐密植品系)生育期120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60~7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百粒质量22 g左右,蛋白质39.64%,脂肪22.17%,耐密植。适合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7.9 农大6423(芽豆品系)生育期118 d左右,为中熟品种。株高80~9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灰茸毛,以主茎结荚为主,节短荚密,3~4粒荚多。百粒质量13 g左右,蛋白质39.81%,脂肪21.97%,有望在2001年初定名推广。适合第二、三积温带种植。 8 “小双密”系列多功能精密耕播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发明了“小双密”(新型垄作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及配套农机具。该耕播机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9253350.3。该机可耕种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和甜菜等农作物。设有2BJXM—3型、2BJXM—9型、2BJXM—11型和2BJXM—13型,匹配机车为15~160马力。小双密栽培模式的种植密度是“三垄”栽培模式的1.5~2倍,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作物生长期内可深松、中耕、断根2~3遍,可进行叶面喷肥、喷药2次,解决了生产上旱涝及病虫草害的防除问题。作业效率小型耕播机约6.7 hm2/d,中型耕播机约为20 hm2/d。“小双密”是在垄作基础上采用数项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或者是说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它成功地吸取了近期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大豆、玉米、小麦等方面的单项成果,综合组装成一套栽培技术体系,且可用一台专用耕播机完成起垄、施肥、播种、覆土、镇压、深松、断根、中耕和除草等几项作业,做到了一机多用。其主要技术内容为:①平整土地;以翻、旋、松相结合;②缩垄增行,提高光能利用率;将大垄改为小垄,平均垄距≤45 cm(大垄距60或55 cm,小垄距40 cm),即将中型机械6垄改为9垄,将小型机械2垄改为3垄,增加了绿色覆盖面积,进而增加了光能利用率;③分层深施肥;④垄上双条播,玉米为双粒点播;⑤病虫草综合防治;⑥选用半矮秆抗倒伏品种;⑦适期早播,早播可降低株高增加抗逆能力;⑧合理密植:将“三垄”栽培的大豆27~30万株/hm2改为45~60万株/hm2,玉米制种田的6~7.5万株/hm2改为9~12万株/hm2,并且把母本与父本的种植比例从5∶1提高到8∶1,最大授粉距离不变,也同样增加了制种产量;⑨中耕断根处理:苗期断根,刺激其根系生长;(10)一机多用。因此,“小双密”栽培模式及其配套农机具具有广泛应用前景。2000年进行了大豆和玉米制种的种植试验,结果表现极为突出,大豆产量达4 050 kg/hm2,玉米制种产量达3 450 kg/hm2,受到有关专家和用户的极大好评。欢迎各界人士参观指导及共同开发此项产品。 地址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 邮编 158308 电话大豆育种室 0467-5070279(办) 联系人朱洪德 0467-5070495(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