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对比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CRP与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均为出血、感染、切口疝以及胆漏发生,研究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患者43例为A组,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45例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逆行切除术可有效减少炎症水肿严重、与周边组织粘连较重及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胆总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NSCL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术中给予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氧水平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术后3 d谵妄发生率。结果术后3 d,2组患者SOD、Lac均降低,MDA、SP-A、SP-D、IL-6、IL-8、TNF-α、PaO_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MDA、SP-A、SP-D、IL-6、IL-8、TNF-α、La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通过便秘评分系统(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发布)结合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止血膜在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可吸收生物止血膜进行止血,对照组行常规电凝止血法止血。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2次月经及术后6个月时激素水平及卵泡数,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后2组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LH水平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LH水平高于术前及术后(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E_2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Fo、PSV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Fo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P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囊肿剔除术中应用可吸收生物止血膜止血,对患者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消炎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胆结石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并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患者行微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之时,予以熊去氧胆酸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炎利胆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胆囊壁厚度降低、胆囊收缩率增加(P<0.05),且观察组胆囊壁厚度低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4)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出现2例结石复发,对照组出现7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消炎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可改善胆囊功能和周围炎症,降低结石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观察组48例,术后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42例,术后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4、8、12、24、48及72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尿潴留、腹胀、胆瘘等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根据术中情况严格掌握指征,不放置引流管具有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危AC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序贯组及常规组各40例,序贯组采用PTGD序贯LC治疗,常规组行常规LC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集患者术后晨起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序贯组患者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序贯组术后TNF-α、IL-2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危AC患者行PTGD序贯LC治疗,可降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促进康复,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LVEF、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治疗后LVEF、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LVEF、6MW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NE、ALD及Ang I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治疗后2组血浆NE、ALD及Ang 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浆NE、ALD及Ang I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和枳术宽中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可有效改善CNA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胃肠功及焦虑、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芬吗通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E_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E_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更年期症状,调节经期,有效预防与绝经相关的骨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围治疗期功能锻炼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系统性功能锻炼及常规功能锻炼。测定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2周患侧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采用主观用力感觉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2周时运动耐力,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患侧肢体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时最大心率时间、运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恢复时间及主观用力感觉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功能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毫针针刺联合冥想训练对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2例,以就诊时间为序,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给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与冥想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绝经症状变化(Kuppernann评分)与生活质量(MENQOL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前2组Kuppern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uppernan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ENQO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MEN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针刺与冥想训练配合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绝经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变优于单独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FTS组及常规组各50例,FTS组患者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2、6、24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进食时间、拔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MOT和GAS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CK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总胆红素(TBI)、间接胆红素(IB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直接胆红素(DBI)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MOT和GAS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及常规护理组各45例,快速康复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4、8、12、24、48 h疼痛情况,比较2组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4、8、12、24 h 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48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减轻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液黏度(b)的影响。方法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 d的血EAI和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EAI和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开始,两组的血EAI和b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中的EAI和b水平,说明其对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口服及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月经周期改善率。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对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BMI、腰臀比、FPG、2h-PG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NS水平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SH、T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月经周期,提高FS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