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酒庄酵母菌资源。[方法]从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32株酵母菌株运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kluyveri)、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4种酵母菌。[结论]初步确定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酿造具有酒庄特色葡萄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酒庄酵母菌资源。[方法]从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32株酵母菌株运用 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kluyveri)、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4种酵母菌。[结论]初步确定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酿造具有酒庄特色葡萄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栽培年限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特征变化规律的影响,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夏贺兰山东麓青铜峡市甘城子区统一种植的3、8和20年的葡萄园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测定不同栽培年限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无论栽培年限,葡萄根际土壤的pH和电导率都大于非根际土壤。不同栽培年限下葡萄土壤全N、全K、有机碳和速效K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栽培8年时土壤全N、全K、有机碳和速效K平均含量最高;不同栽培年限下葡萄土壤碱解氮、速效P和全P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其含量逐渐增加。种植3年和种植20年之间,葡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C、N和P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葡萄根际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越来越弱,但葡萄园土壤养分总体呈积累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贫瘠,结构性差,通过对酿酒葡萄园施用改良剂发现: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容重,增强土壤孔性及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多样性,促进酿酒葡萄对养分有效吸收的同时获得了优质的酿酒葡萄原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国产葡萄酒领军企业张裕加快了旗下酒庄联盟的布局步伐,2013年下半年,新疆张裕巴保男爵酒庄、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已陆续建成开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障贺兰山东麓葡萄的安全生产,对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以银川市西夏区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区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调查土壤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分析,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综)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层土壤中Cr、Cu、Ni、Pb、Zn的浓度基本与当地土壤背景水平相当,而Cd的浓度高于背景值。空间分布上,Cd、Cr、Ni、Pb、Zn均在北部芦花台园林场区域呈现较高浓度,与该区域葡萄种植年限较长,化肥、农药长期施用有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除张裕酒庄土壤外(综合污染指数为0.97,属于未受污染水平),其他区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结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地土壤总体上属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浓度均未超过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但在未来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避免重金属(特别是Cd)的过度积累而产生污染,确保葡萄园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本实验选择宁夏贺兰山东麓御马酒庄、汇达酒庄和玉泉营3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酚酸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酚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法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对酿酒葡萄酚酸含量的测定。5种酚酸可简化为2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75.234%。本研究阐明了不同品种、产区中葡萄的组成分布和差异,为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主栽的7年生'梅鹿辄'和'赤霞珠'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酿酒葡萄'梅鹿辄'和'赤霞珠'叶片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研究高产园和低产园中酿酒葡萄叶片的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在高低产园中,'梅鹿辄'和'赤霞珠'的叶片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微量元素含量>大量元素含量>中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贺兰山东麓5个产区赤霞珠葡萄种植土壤与葡萄品质及酒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壤性质、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品质检测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葡萄酒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和结构差异显著进而导致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差异显著,御马基地赤霞珠葡萄风味物质总酚含量、花色苷、单宁含量分别为10.76 mg·g-1,0.82 mg·g-1和52.02 mg·g-1,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64%,可滴定酸含量为6.64 g·L-1,果实糖酸适中、粒重最大,葡萄品质最优,且葡萄酒中的单宁、总酚、花色苷、黄酮、黄烷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园林场基地、玉泉营和金沙林场等产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酒精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多酚类物质(花色苷除外)、pH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酒精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则与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挥发酸、残糖、酒精度及pH呈显著负相关,全盐含量则与酒中pH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中...  相似文献   

11.
两种园田土壤肥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做到配方施肥,采集了天津市东丽地区葡萄园和北辰区菜园土壤样本,测定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土壤容重。结果显示:东丽区葡萄园的速效氮含量较低,处于5级;北辰区菜园速效氮含量处于3级,中等水平。东丽区葡萄园的速效磷含量处于3级;北辰区北部菜园速效磷含量处于2级,含量较高,南部菜园速效磷含量处于3级。各供试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为4级,处于中下等水平。北辰区菜园的土壤肥力水平高于东丽区葡萄园肥力水平,北辰区菜园的土壤容重大于东丽区葡萄园的土壤容重。东丽、北辰两个地区的土样中速效钾的含量略低于天津地区的平均含量,速效氮远远高于天津地区的平均含量,速效磷低于天津地区的平均含量1倍以上。所以,这两个园子应该主要补充磷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总目录     
王平安    宫渊奇  王琪武  任旭明    薄夫京    张芸香    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1-12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叶>土壤,针叶与凋落叶C、N、P含量与黄土高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相比,都呈现低C、高N和高P的格局。土壤C、N含量在土层间分异显著,且随林龄增加而加大,在林龄间的分异显著,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C、N含量的表聚作用显著;土壤P含量的土层分异不显著,土层分异小于C和N,表聚作用相对较弱,且在35 a内林龄影响不显著。土壤N/P在土层间的分异随林龄先增后减,且25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P在各土层间变化程度最大。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本研究区土壤C/N高于我国土壤C/N均值11.9,有机态N分解速率低,土壤有效N的供应不足。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幼龄林时需适当添加N肥,中龄林时需适当添加P肥,以此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银川地区耕地土壤特性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银川地区耕地土壤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进行驱动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的转暖变干,银川地区耕地灰钙土、潮土表层砂化趋势明显;土壤pH值保持稳定;由于长期以施用氮、磷肥为主,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上升趋势明显,而全钾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3种速生人工林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雷州半岛3种常见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ucalyptus grandis林,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林及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inus caribaea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在雷州半岛内,选取8年生尾巨桉林、8年生赤桉林和15年生湿加松林,分别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显示:3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未产生显著差异;赤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但尾巨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湿加松林未产生显著差异;全钾质量分数表现为湿加松林>赤桉林>尾巨桉林,桉树林下土壤全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P < 0.05),导致林下土壤碳钾比、氮钾比、磷钾比均显著高于湿加松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 < 0.05),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均对土层深度呈降低趋势,且表层土壤(0~20 cm)比值均显著高于下2层土壤(P < 0.05),但碳氮比、磷钾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没有一致规律;3种人工林下土壤碳磷比均小于200.00,且氮磷比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研究区内氮质量分数相对缺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达0.925,土壤全磷和全钾及全氮相关性不显著(P>0.05)。该试验区内3种人工林生长均受氮元素限制。建议雷州半岛桉树林及松树林培育过程中,注意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平衡施肥,防止地力衰退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A)、木荷(B)纯林及混交林(C)试验,经过15a的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A)、木荷(B)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15.11%、8.24%,胸径粗21.89%、10.30%,枝下高大29.7%、7.38%,树冠大7.83%、19.73%,单株材积大30.77%、57.69%,蓄积量多32.32%、57.87%。土壤肥力测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土壤N、P、K养分含量,比马尾松木荷纯林(A、B)的土壤N、P、K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8户果园中,有机质含量≥1.0%的果园占96%;除宝塔和白水县的2个果园土壤全N含量偏低外,其余果园土壤全N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 g/kg;土壤速效N含量>50 m g/kg的果园仅占29%,含量较高,其余果园土壤中的速效N含量偏低;土壤全P全K含量丰富,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均达到绿色果品产地土壤肥力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一代杉木人工林(29年生)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 ,在采伐前对福建南平峡阳林场一片 2 9年生一代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本试验地土壤肥力好 ,地位指数在 1 8至 2 2之间 ,土壤速效 K供应充足 ,速效 N供给中等 ,但速效 P相对缺乏 ,与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肥力下降不大 ,是栽培杉木的优良用地 ;有机质、水解 N、速效 P、速效 K、p H值、代换性 H、交换性 Ca、交换性 Mg、全 N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减小 ,其中水解 N、速效 P、速效 K较明显地富集于土壤表层 ;容重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加 ;水解 N、速效 K、p H值、交换性 Mg、全 P均随地位指数增加而显著减小 ,说明土壤养分浓度与杉木生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而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平原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浓度及其比例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树种-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可为平原地区人工林规划和管理以及土壤肥力恢复提供科学指导。以北京市大兴区平原造林区域5种人工纯林(国槐、毛白杨、银杏、油松和榆树)为研究对象,对林下0 ~ 20 cm和20 ~ 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0 ~ 20 cm,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 ~ 40 cm,树种对土壤全氮浓度影响显著。随土层加深,各树种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尤其以缺氮最为严重。(2)在0 ~ 20 cm,不同树种之间土壤C:N、C:P和N:P均存在显著差异。榆树林土壤C:N显著大于毛白杨林、油松林和银杏林,银杏林土壤C:P显著高于毛白杨林和榆树林,而银杏林土壤N:P显著高于国槐林和榆树林。随着土层加深,土壤C:N、C:P和N:P变化各异。土壤C:P和N:P均远低于全国土壤均值。(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主要影响C:N和N:P,土壤有机碳主要影响C:P。国槐林和油松林在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北京市平原造林区域的氮可能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建议在后期的抚育管理过程中施用适量的氮肥,为造林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翔  张连凯  黄超  徐灿  马一奇  杨慧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346-3356
【目的】探究广西岩溶区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质背景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揭示岩溶区土壤养分循环规律及指导科学施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百色市田阳县芒果生产基地选择典型岩溶样地,采集洼地、洼地—坡地过渡带、坡地和垭口等不同地貌部位表层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及相关土壤元素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岩溶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24、2.31和0.70 g/kg,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7.43、26.11和3.4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坡地最高,洼地最低;全磷含量以垭口最高,从洼地、洼地—坡地过渡带和坡地呈降低趋势; C:N、C:P和N:P总体上表现为坡地>洼地—坡地过渡带>洼地>垭口。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阳离子交换量(CEC)、pH、含水率、容重及全钙含量对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具有很好的解释。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钙是有机碳和全氮的重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化学计量与CEC、全镉的相关性受钙制约;有效态元素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的相关性受pH和钙的制约较小。【结论】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受地貌部位影响,且土壤中全钙含量是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区农业生产上应选择元素有效性高的化肥施入,特别是磷元素,根据果树生长阶段需肥特点进行针对性补充。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指导林农合理施肥,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为研究区域,以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该区土壤养分状况等级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平均为pH 5.23,87%土壤pH值为pH 4~6,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1.6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分别为155.40,14.04,85.73 mg·kg-1。根据《浙江土壤》肥力等级划分标准(1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低,4级土壤成分质量分数高)可知: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主要处于第3等级和第4等级,比例为54%。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处在分级标准的第3等级且所占比例为76%。土壤速效钾大于50 mg·kg-1的区域占80%。相反,土壤有效磷不足,63%的土壤有效磷不足10 mg·kg-1,处在第1等级和第2等级标准,难以满足山核桃生长。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为27.15%~141.03%,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值和养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山核桃产量高低不一,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山核桃林地土壤严重酸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都比较充足,而大部分地区有效磷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