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安装附壁气囊的浅圆仓与未安装的浅圆仓均采用上充下强排工艺进行充氮气调作业,试验结果表明:附壁气囊有利于延长仓内浓度保持时间,节省气调成本;附壁气囊浅圆仓维持氮气浓度98%以上28 d,吨粮成本比普通浅圆仓少0.12元/t~0.18元/t;附壁气囊试验仓仓内粮温与普通仓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储备粮南宁直属库有限公司南宁港分库浅圆仓为研究对象,研究2020年~2022年7个浅圆仓氮气气调尾气利用技术应用情况,记录不同应用模式下尾气利用仓房的充氮时长、运行能耗、吨粮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尾气利用能有效缩短充氮时长,降低运行能耗和吨粮成本,尾气利用仓房较非尾气利用仓房充氮时间平均缩短11 h,运行能耗降低34%,吨粮成本从平均0.58元/t最低降至0.38元/t,减少了约34%,氮气气调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双仓尾气利用模式减少了独立充氮仓房个数,较单仓氮气气调尾气利用模式运行能耗和吨粮成本更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浅圆仓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充氮试验,探索最佳的浅圆仓充氮气调储粮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充下排方式,先以设备允许的最大流量(流量165m~3/h,浓度95%)充入氮气,当仓内氮气浓度接近95%时,再逐步提高设备氮气浓度至99%(流量90m~3/h),此工艺相较其他方法充氮速率略高,能耗相对略低,仓内氮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为了逐步优化浅圆仓氮气气调工艺,节约氮气气调杀虫成本、降低杀虫能耗,采用在浅圆仓粮面上布置4个Φ400 cm、长1000 cm的重力缓释气囊的充氮方法,通过将重力缓释气囊两两相连并与充氮环流管相连的方式,探究在重力缓释气囊的调节下气调期间氮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能耗及成本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98%以上的氮气浓度维持天数可增加11 d;一个气调周期可减少1次补气,可降低吨粮能耗0.65 kW·h/t,表明重力缓释气囊可减缓氮气浓度的衰减、延长气调补气周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浅圆仓智能充氮系统的工艺、稳定性、氮气浓度保持情况和充氮气调对进口大豆储藏品质指标以及储粮害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60%RH以下、氮气浓度95%以上保持68d,进口大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变化不明显;储粮害虫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智能充氮系统稳定、工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浅圆仓环流充氮气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对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设备环流降氧工艺进行了探讨。采用"进仓纯氮气流量"指标对充氮效率进行研究。试验证明:环流充氮模式下,回流氮气浓度低于90%和在90%~95%之间时,设定制氮设备浓度和回流氮气浓度差在7%和3%~5%左右,充氮效果最佳;环流充氮与直接充氮相比进仓纯氮气流量最大可以提高33.3%,在进仓纯氮气流量最大时,流量可以提高19.2%;环流充氮有利于提高充氮效率和促进氮气浓度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密闭的模拟仓中采用上充下排和下充上排的充氮方式进行试验,一次性充气让粮堆内氮气浓度达到98%,玉米中氮气的进气量需要达到粮堆密闭体积的0.806倍,稻谷是0.861倍,而小麦是0.774倍,相应地所需要耗电量为玉米0.3kW.h/t,稻谷0.4kW.h/t,小麦0.25kW.h/t。让粮堆内一次性充气达到95%的氮气浓度,玉米耗电为0.25kW.h/t,稻谷0.24kW.h/t,小麦015kW.h/t。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造浅圆仓测温电缆,实现了浅圆仓膜下充氮气调和膜上中央空调控温,提高了卸粮口、大门口、通风口等死角的害虫致死率。将浅圆仓氮气气调杀虫与控温储粮相结合,实现了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浅圆仓充氮气调对玉米象、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作用,以及气调解除后小麦和稻谷的发芽率及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氮气浓度处于96%以上,温度23℃~25℃,相对湿度56%~62%时,玉米象、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种群抑制率分别是100%,100%,62.1%;气调解除后小麦和稻谷的发芽率及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CZDM膜制氮机组降氧工艺与氧气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CZDM膜制氮机纽产生的低氧浓度气体,采用一系列降氧工艺使试验仓粮堆内的氧气浓度从20.9%降低到2.0%共用去408 h.各工艺阶段粮堆平均氮气(氧气)浓度变化与该工艺前粮堆平均氮气(氧气)浓度和该工艺充入粮堆氮气浓度差成正比.本研究结果为开展低氧防治储粮害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东莞库一期浅圆仓在验收和使用中发现的漏气问题,对浅圆仓施工缝、工艺孔洞和附属设备进行专项的气密改造,将仓房气密性半衰期从500 Pa降到250 Pa提高到10 min以上,东莞库二期通过对浅圆仓关键孔洞预留、预埋的气密设计和施工优化,使新建浅圆仓的气密性半衰期提高到12 min~70 min,远高于国家气调仓5 min的气密标准,接近国外浅圆仓气密性标准水平,为抗性害虫的防治和气调控温储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仓房条件,为大直径筒仓的气密技术处理提出新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水分的玉米(13.2%和14.0%)在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进行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18个月,研究不同氮气气调浓度(90%、95%和98%)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的条件下,维持90%以上或交替充氮的氮气气调方式都可以延缓玉米脂肪酸的增加;交替充氮延缓玉米脂肪酸增加的效果没有连续维持的效果好;氮气气调储藏启封后,玉米的脂肪酸值不会发生影响。可为粮库根据不同水分的玉米,需要控制的脂肪酸值增加值来选择合适的储藏方式(控温、充氮方式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两个平仓房采用不同的气密方法和充氮气调工艺进行比较试验,得出将半挂膜等多措施密闭改造的方法运用到气密性改造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下强排抽负压—上充—下强排—下充—环流"的充氮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充氮次数,缩短充氮时间,氮气浓度均匀性好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
《粮食储藏》2021,50(4)
针对仓房在气调期间仓门、仓下通风管道等部位氮气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问题,进行了大直径浅圆仓仓顶通风口加装调节气囊试验,探究试验仓改造前后在压差变化与氮气浓度保持上的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通风口调节气囊对试验仓仓门、通风管道、空间与粮堆平均氮气浓度保持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效减少了气调补气次数,降低了气调储粮成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浅圆仓仓门和各个孔口的密封,以压力测定法测定浅圆仓内压力从500Pa降低到250Pa的压力半衰期。结果表明,3座浅圆仓的半衰期的为1分13秒以上,均超过我国磷化氢环流技术规程中标准,为浅圆仓磷化氢环流熏蒸取得良好的熏蒸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戚浩 《粮食储藏》2023,(1):20-23
针对进口大豆储藏特性差的特点,以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存储为例,集成机械通风技术、富氮气调技术、内环流均温技术和空调控温技术等绿色储粮措施,结合储粮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当的储粮技术应用时机,开展了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集成工艺储藏实践。结果表明:该绿色集成储藏工艺可实现中温高湿储粮区浅圆仓进口大豆长期安全储藏,可降低0.595 kW·h/t的吨粮保管能耗。以期为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储藏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粮堆"五面"密闭,在仓房气密性达到4min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气调管理系统进行充氮,一次将氮气浓度充至98%以上,98%左右的氮气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通过该方法储存新收获水分14.5%的晚籼稻谷,在气调储藏期间快速上升的粮温得到抑制,储粮害虫得到有效防治;扦样检测水分下降0.1个百分点,脂肪酸值上升0.3(KOH/干基)/(mg/100g),储粮品质保持良好,有效保证了储粮安全度夏,气调运行成本0.56元/t·年。  相似文献   

18.
黄明远  黄昕  邹伟  陈基彬 《粮食储藏》2011,40(2):27-30,40
利用高大平房仓原有的通风系统、熏蒸环流系统和新装备的PSA变压吸附制氮系统,对本库1号仓、4号仓、8号仓、13号仓储藏的玉米分别采取通风口充气粮面排气的充—排—充—排—充工艺、粮面充气通风口排气的边充边排工艺、粮面充气通风口排气的充—排—充工艺、利用径向通风系统横向压入并横向吸出的边充边排工艺进行充氮储粮试验,通过试验比对,粮面充气通风口排气边充边排工艺和利用径向通风系统横向压入并横向吸出的边充边排工艺比其它二种充氮降氧方法速度快,粮堆氮气浓度分布均匀,杀虫效果好,能耗低,费用省,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氮气气调储粮杀虫效果与仓房的气密性、氮气浓度及维持时间密切相关,仓房的气密性越好,氮气浓度越高,维持时间越长,则杀虫效果越好。化学药剂熏蒸杀虫也对气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仓房的隔热与防潮性能往往也与仓房的气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仓房气密性好,其隔热、防潮性能也相对较好。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主要仓型为单仓仓容1万吨的浅圆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新建大型浅圆仓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心风机、谷物冷却机及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2台离心风机和2台GLA80型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水分偏高且水分极不均匀的玉米(水分范围在14.1%~14.9%,平均14.4%)进行先机械通风降温,后谷冷降水作业.经处理后,整仓粮食平均温度为9.3℃,平均水分由14.4%下降为14.0%,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