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志娟  周腰华 《玉米科学》2022,30(3):135-142
为全面把握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发文量、机构、作者、期刊、学科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文整体趋于平稳,文章水平较高,秸秆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各类科研项目基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支持力度较大,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玉米秸秆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利用为辅,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构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推进工作体系、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模式和构建基于循环农业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几个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应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探索科研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强技术研发与集成,优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内核,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玉米秸秆资源总量、分布情况以及秸秆利用情况3个方面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当前吉林省在玉米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综合利用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尚未建立、农户处理秸秆成本过高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利益机制不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针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利用秸秆资源、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养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测算吉林省2011-2020年玉米秸秆资源量和可能源化潜力量,探究玉米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因地制宜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布局、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强化宣传培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梁武  聂英 《玉米科学》2017,25(4):105-110
农作物秸秆作为"另一半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以吉林省2005~2014年间玉米产量为基础,测算出吉林省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量,对该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简要评价。促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宣传引导,努力转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机制;建立秸秆技术研发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规模化;搞好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挖掘秸秆文化产业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也可直接用于还田,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黑龙江省许多地区将玉米秸秆进行焚烧,不仅浪费资源,同时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分析,系统论述玉米秸秆在直接还田和离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工作职能,科学规划还田比例,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加大科研攻关及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优先的原则下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5种主要模式,即玉米秸秆打捆直燃技术、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深耕翻压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明确各技术模式特点,并结合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饲料化作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为反刍动物提供优质的粗饲料,对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测算东北三省 2016~2020年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与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进而分析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与优势度。结果表明, 2016~2020年东北地区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呈波动变化,波动幅度较为稳定,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均属满足程度,黑龙江相对于其他两省的优势更加明显。提出加强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科教培训体系和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概况,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限制因素,根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体系,并从技术模式、土壤肥力、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该耕作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解决生产中耕层浅、实、少和土壤有机质下降以及养分过量消耗等诸多土壤肥力退化问题,构建了肥沃耕层,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进玉米秸秆还田等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宁波  姜兴睿 《玉米科学》2020,28(3):180-18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利用黑龙江省424户玉米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禀赋、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意愿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资本禀赋与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利用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策工具的影响较弱。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效微生物群在玉米秸秆利用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和根茬还田中使用EM,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态养分含量,增加玉米产量,而且EM处理还表现明显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清学  李佳辰  周慧秋 《玉米科学》2021,29(5):178-183,190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持续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利于释放生产潜力、提升玉米产量。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使用技术效率损失模型确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0.878 7,在6.67 hm2以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是否转入农地经营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农户劳动力规模、全年总收入等6个因素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化肥和除草剂投入量对技术效率近乎无影响。提出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化肥除草剂减量化施用和强化对农业的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添加玉米秸秆和硫酸铝对淡黑钙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楠  赵兰坡 《玉米科学》2015,23(4):84-91
基于吉林省淡黑钙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低效率的状况,采用恒温培养方法,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硫酸铝改良剂对土壤培肥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硫酸铝改良剂的添加对土壤固定有机碳具有促进作用,玉米秸秆和硫酸铝改良剂的添加对土壤p H值和碳酸盐含量具有降低作用,其中,硫酸铝改良剂添加对两者的影响起到了主导作用,而秸秆次之;秸秆和硫酸铝改良剂的添加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且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全面分析,明确全美优胜者在各州的分布、优胜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优胜品种在各公司的分布情况。依据优胜品种的产量、适应性表现,指出适宜美国近期推广的玉米优良品种,对我国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得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斌斌  刘文明  杨宁  刘帅 《玉米科学》2017,25(2):148-151
吉林省自2008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出现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玉米加工企业成本骤增等问题。利用波动理论对1981~2014年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相对较频繁,短周期波动明显,存在严重恶性波动。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因素,国家政策对吉林省玉米价格影响最大,逐年上升的"托市价格"导致玉米供给水平对玉米价格的传导为负向,玉米生产成本、国际玉米市场和玉米需求情况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为推动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改革,稳定玉米市场价格,提出建立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完善玉米市场监测预警机制、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覆盖还田(SCR)、旋耕还田(SPR)、翻埋还田(SDPR)和不还田(CK)4种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玉米根系活力、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3.24%~5.76%,孔隙度增加4.08%~5.89%,土壤含水率增加6.43%~10.86%。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且SDPR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SDPR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其次为SPR和SCR处理,CK最低。SDPR、SPR和SCR处理较CK增产15.14%、9.41%和5.06%,WUE提高28.62%、22.67%和1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