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鸡蛋中氟虫腈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水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表明,氟虫腈在0.000 5~0.064 0μg/m L内具有较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 85,方法检出限0.6μg/kg,加标回收率73.4%~84.2%,RSD值6.1%~8.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够满足对鸡蛋中氟虫腈残留量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优化微波处理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洋葱中氟虫腈残留的微波处理-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针对目标物化学性质和干扰物情况,样品经微波处理后,用乙腈提取,进气相色谱测定,基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洋葱基质中,氟虫腈在0.0005~0.0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2=0.9982),方法检出限为0.0015 mg/kg;氟虫腈在0.002、0.020、0.050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7.5%~123.5%,相对标准偏差为3.12%~7.98%,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9中残留检测限量的要求。该法准确、快速、灵敏,对研究富含蒜氨酸的食品中氟虫腈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4种β2-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5%的三氯乙酸酸解提取,Waters 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然后用Aglient ZORBAXSB-Aq(3.5μm,3.0 mm×100 m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β2-受体激动剂在质量浓度1.0~100 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 0;检出限(S/N≥3)均为0.1μg/kg,定量下限(S/N≥10)为0.25 g/kg,在0.5,2,5μg/kg3个质量分数添加水平,回收率在81%~108%,相对标准偏差在1.3%~9.4%。方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可用于各种动物源性食品中4种β2-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谷物及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水稻秸秆和土壤中氟虫腈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谷物及秸秆提取液经柱层析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在0.01~0.5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在80.60%~99.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最小检测浓度为0.01mg/kg。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建立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的科学合理使用规范,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氟虫腈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玉米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用于拌种防治玉米田蛴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3.9天,药后14天消解89%以上,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2~4.3天,药后9天消解78%以上,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样品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CAC规定玉米籽粒中氟虫腈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建议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用于拌种防治玉米田蛴螬,施药剂量为18.75 g/kg制剂(有效成分1.5 g/kg)玉米种子,于玉米播种前拌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通过酸化乙腈提取,用七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通过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分离,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定量。在1~10,5~50,10~100 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5,10,20倍检出限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5.9%~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9%~9.6%,方法检测限为0.2~10.0μg/kg,定量限为0.6~30.0μg/kg。  相似文献   

7.
刘云花  税丹  姜涛  胡建蓉  王华 《粮食储藏》2013,42(4):35-37,4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强化面粉中游离的烟酸、VB1和VB2。使用C18色谱柱,pH=7,0.1M KH2PO4与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7mL/min,多波长检测,柱温:25℃。结果表明:VB1线性范围为0.1670μg/mL~33.40μg/mL,方法检出限0.018mg/kg,回收率94.0%~98.5%;VB2线性范围为0.1845μg/mL~36.90μg/mL,方法检出限0.016mg/kg,回收率95.4%~98.9%;烟酸线性范围为0.1750μg/mL~35.00μg/mL,方法检出限0.044mg/kg,回收率94.9%~97.9%。该方法可便捷准确地测定强化面粉中游离的水溶性维生素B1、B2和烟酸。  相似文献   

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2 g/667 m2,3 g/667 m2、4 g/667 m2的80%氟虫腈水分散剂对一代水稻二化螟防治率分别为76.34%,84.80%和96.61%,4 g/667 m2的80%氟虫腈水分散荆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智能视频分析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公司自主研发的呋喃它酮代谢物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猪肉、鸡肉、鱼肉、虾4个样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量进行检测,比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直接竞争CLIA试剂盒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量,其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在猪肉、鸡肉、鱼肉、虾样品中0.2、0.4、0.8μ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4.0%~101.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6.24、84.09、84.51、88.12 ng/kg;此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实际样品的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其结果稳定、可靠,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3种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 (UPLC-MS/MS)。样品经粉碎后用乙酸钠缓冲液提取,经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水解后,用MCX阳离子交换柱净化、多反应监测(MRM)、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β-受体激动剂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1.0~12.0μg/kg)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β-受体激动剂的相关系数R~20.999;从0.5,1.0,2.0μg/kg共3个添加浓度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3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7.5%~11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18.4%。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食品中牛磺酸、维B1、维B2、烟酸、烟酰胺、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泛酸、叶酸、维B12、生物素等12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通过水提取后,加酸除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测定。12种水溶性维生素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添加20.00~50.00μg/kg时的加标回收率为78.5%~89.4%,相对标准偏差为2.00%~4.99%,方法检测限为5.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食品中12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赤霉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豆芽样品以1%酸化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氮气吹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初始流动相复溶。以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Agilent SB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6种生长调节剂在0.10~40.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线性良好,3个水平加标回收结果表明,6种生长调节剂的回收率为79.8%~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19%~6.66%,方法检出限为0.05~1.00μg/kg,该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基质干扰,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瓜和土壤中螺虫乙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于2014年用该方法测定湖南、浙江和广东三地螺虫乙酯在黄瓜及其土壤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试验研究的样品。[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当添加螺虫乙酯在黄瓜及其土壤中的浓度为0.05mg/kg~1.0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75%~98.91%、89.37%~99.78%;变异系数分别为1.26%~2.89%、1.62%~1.99%,该方法对黄瓜和土壤中螺虫乙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025mg/kg;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螺虫乙酯在湖南、浙江和广州三地的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7~8.82d,1.95~6.19d。[结论]按推荐使用剂量对黄瓜施药,末次施药后第5天螺虫乙酯在三地的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黄瓜中螺虫乙酯残留量均低于瓜果类的MRL值(0.2mg/kg)。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枸杞中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2-三氟甲基苯甲酸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MgSO4、GCB和C18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0 mg/L的范围内,目标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0.01、0.1、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在枸杞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7%~1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11.6%之间。在-18 ℃条件下储藏15个月试验期间,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在枸杞中的降解率均小于30%。该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精密度较高,是一种适合检测分析枸杞中丁氟螨酯的方法。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枸杞储藏过程中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均比较稳定。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对枸杞中丁氟螨酯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测定畜禽产品中15种镇静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用乙腈-乙酸乙酯溶液提取,提取液经二乙烯苯/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反萃浓缩后测定,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Poroshell 120 EC-C_(18)(100 mm L×2.1 mm ID,2.7μm)色谱柱上分离,柱温35℃,流速0.3 m L/min,进样量5μL,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动态多反应监测(Dynamic MRM)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镇静类药物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较好,相关性系数R2≥0.999,于不同基质中(牛肉、鸡肉、猪肝)进行高、中、低浓度水平的加标试验回收率为74.1%~8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5%,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0~2.0μg/kg,定量限为3.0~6.0μg/kg。经方法学考查,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畜禽产品中15种镇静类药物的定性筛查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肉及其制品中苯并(α)芘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肉及其制品中苯并(α)芘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环己烷为萃取剂,经过多次液—液分配净化。采用Waters-XTerraTMRP18(5μm,4.6mm×150mm)分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92:8),荧光检测器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下,苯并(α)芘的回收率为83.3%~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13.0%。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5μg/kg和0.2μg/kg。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以满足食品检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进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 SMR)、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dimidine SDM)药物残留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样品用40 mL乙腈分2次提取,于45℃下旋转蒸发至干,再用2 mL 10%甲醇水溶解残渣,10 mL正己烷脱脂,取下层溶液测定。此方法中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线性范围为0.5~100 ng/mL,相关系数为0.999 5和0.999 8,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检出限均为0.5μg/kg。该方法具有前处理过程简单、操作步骤少、目标物损失少等优点,可用于大多数实验室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菠菜中代森锰锌、丙森锌和福美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原理是使用碘甲烷甲基化后过中性氧化铝柱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测定。3种农药的定量下限均为0.05 mg/kg,线性范围0~2.0 mg/kg。添加水平25μg/kg时回收率为82%~107%,RSD小于5%。该方法选择性好、操作简单、重现性和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噻虫嗪在菜薹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在6个省市开展了噻虫嗪在菜薹上的最终残留试验,在其中2个省份开展了消解动态试验。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在0.01~1.0 mg/kg下,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菜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9%~102%和93%~100%,相对标准偏差为5.8%~8.5%和4.0%~9.5%,定量限(LOQ)为0.01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山东和安徽两地噻虫嗪在菜薹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8 d和1.2 d;6个省市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用药量56.25~84.375g a.i./hm2,施药2~3次,药后10 d,收获的菜薹中噻虫嗪的残留量为2,最多施药2次,推荐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气相色谱检测蔬菜、水果中的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通过乙腈超声波萃取,用旋转蒸发器和氮吹仪浓缩,采用GC-ECD法测定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该方法在0.10~2.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0.090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4%~110%之间,变异系数小于8.0%。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