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态化赛事马匹3 600 m途程细分体尺与步态特征间关系。【方法】以2岁伊犁马为对象,选取3 600 m赛马15匹,测量基础体尺后拍摄标准照片与动态视频,测定线性体尺、关节角度及步态特征数据,分析细分体尺、关节角度与步态特征间相关性。【结果】体高与后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与后位后蹄摆动相、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体长与后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胸围与后肢步幅、前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肢双支撑相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位前蹄支撑相和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对角间隔期显著负相关(P<0.05)。管围与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步频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对角双支撑相显著正相关(P<0.05)。胸深与后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肩胛骨长与腾空期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肱骨长与后位后蹄摆动相显著正相关(P<0.05)。前臂长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与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后管长与后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后肢间隔期、后位前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显著正相关(P<0.05)。颈础角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肘关节与对角间隔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体高、体长、胸围、管围、颈础角、肘关节与3 600 m赛马步态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3 600 m赛马选择的相关指标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自繁纯血马马驹0~12月各月龄段马驹体重、体尺生长情况,测定、分析体重、体尺生长和增长的变化,为自繁纯血马马驹科学饲养及科学日粮配方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3月出生,平均体重(51.00±6.27) kg的纯血马马驹40匹,公母各20匹,按照性别分为公驹组和母驹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饲养监测试验。所有试验马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一致,按期测定马驹体重和体尺指标,并利用Logistic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0~12月龄纯血马驹体尺、体重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结果】 (1)随着月龄的增长,马驹的体重、体尺均呈极显著性增加。公驹体重、体斜长和胸围极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6.59%(P<0.01)、2.62%(P<0.01)和2.28%(P<0.01),体高和管围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1.05%(P<0.05)和1.22%(P<0.05);(2)体重、体高、胸围及管围各阶段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公驹与母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斜长0~6月龄阶段公驹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极显著高于母驹,分别比母驹提高了29.02%(P<0.01)和27.78%(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公驹体斜长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均要高于母驹;(3)马驹的体重、体尺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3以上,尤其是体重、体高和胸围的拟合度,公驹和母驹分别达到了0.973 3、0.982 4,0.970 2和0.963 3、0.970 1、0.981 6,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马驹随着月龄的增加在增长,公驹的体重、体尺较母驹生长快,且在断奶前增长更明显。Logistic模型能较好的拟合0~12月龄纯血马驹体重、体尺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作用,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用鹰嘴豆抗性淀粉干预,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分别对照组和模型组,监测其体重、饮食、排泄等体征变化,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统计肝脏指数、腹腔总脂肪系数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与高脂组相比,鹰嘴豆抗性淀粉+高脂组体重增加量、饮食、排泄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加(P<0.05);肝脏指数和腹腔总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饮食、排泄具有调节作用,对小鼠血清的血脂成分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存活及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 利用喷雾塔进行定量喷雾,测定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24 h后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情况,计算LC20及LC50。利用这2个浓度处理多异瓢虫成虫,逐日记录成虫的存活情况以及产卵量、卵孵化率。【结果】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的LC20及LC50分别为2.29和12.51 mg/L。经这2个浓度环氧虫啶处理后,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P<0.05),产卵前期显著延长(P<0.05);对照组与LC20处理组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LC50处理组产卵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卵孵化率显著高于2个处理组(P<0.05)。【结论】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与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参数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480只54周龄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 g/kg发酵饲料。试验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56 d。【结果】 (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显著升高4.56%(P<0.05)。(2)在蛋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蛋壳强度极显著提高了17.18%(P<0.01);蛋黄比例极显著提高了7.48%(P<0.01);蛋白比例极显著降低了3.69%(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4.90%(P<0.01)。(3)在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方面,试验组血清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了11.99%(P<0.05);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分别显著升高了24.55%(P<0.05)和12.88%(P<0.05)。(4)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86%(P<0.05)和18.54%(P<0.05),肝脏高密度脂蛋白极显著升高17.69%(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饲粮中添加30 g/kg的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以及蛋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后各阶段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优化马匹热身方案、提高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后恢复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最大心率70%~80%、60%~70%、50%~60%,热身10 min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对各组赛后各阶段马匹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中,在Ⅰ组热身程度下,赛后即刻Glu、Hct、Hb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Hct浓度于赛后30 min恢复至赛前水平;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 pCO2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于赛后30 min恢复至赛前水平;赛后即刻pO2极显著高于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显著高于赛前;赛前、赛后60 min TCO2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P<0.01);赛后30 min TCO2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 pH值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后即刻LAC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赛后30 min LAC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60 min(P<0.01);赛后60 min LAC浓度显著高于赛前(P<0.05);赛前、赛后60 min BE(ecf)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 BE(ecf)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前、赛后60 min BE(b)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P<0.01);赛后30 min BE(b)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结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最大心率50%~60%热身10 min,有助于赛后马匹肺通气功能的恢复,能够有效调节运动后血液酸碱平衡和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时步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障碍赛马的越障性能评估,调教训练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7~12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障碍赛运动马20匹,按照越障能力将马匹分为优秀组、良好组、一般组、较差组。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试验马匹跳跃单杆40、60、80 cm障碍的动态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处理,获取马匹在跳跃障碍时的步态特征数据,分析不同水平障碍赛马在越障时步态特征的差异性和在不同高度时步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0 和 6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良好组、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位置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显著大于优秀组(P<0.05)。起跳位置与起跳角度、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跳跃距离、着陆位置、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与起跳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8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较差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优秀组、良好组的起跳位置显著大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起跳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跳跃距离、着陆角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在40、60、80 cm障碍高度时马匹的后肢步幅、起跳位置、起跳角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障碍赛马越障性能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伊犁地区放牧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研究,揭示我区在新疆褐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新疆褐牛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昭苏、特克斯、新源县、乌孙褐牛繁育中心在放牧条件下的新疆褐牛1 000头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体尺指标均高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放牧新疆褐牛,说明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新疆褐牛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相比肉用生产性能优势显著;通过对昭苏、特克斯、新源三个地区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昭苏地区新疆褐牛管围最小(P<0.05),腰角宽最大;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的尻长,髋宽,坐骨宽最大(P<0.05).[结论]昭苏地区新疆褐牛肉用性能较好,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乳用性能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肢体角度对步态特征的影响,为速步赛马匹调教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8匹成年伊犁马为试验对象,组织速步训练赛,使用Kwon3D软件测定运动中步态特征及肢体角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中弯道步频显著高于直道(P<0.05),弯道前蹄高指数极显著高于直道(P<0.01),肩最小闭合角弯道极显著低于直道(P<0.01);弯道膝关节最大开张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飞节最大开张角与周期速度和后蹄步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肩最大开张角与前蹄步幅指数、步幅和步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前球节最小闭合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道后球节最大开张角与前蹄高指数和后蹄高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膝关节最小闭合角与步频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肘关节最小闭合角与前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运动中部分肢体角度与步态特征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在调教过程中可进行针对性肢体角度训练,用以提高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也木勒白羊公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力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也木勒白羊公羊的选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测量50只2周岁也木勒白羊公羊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指标中脂臀厚变异系数最大,为13.32%。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脂臀长、脂臀宽、脂臀厚均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性,管围与体重呈显著相关性。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86,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336。胸围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为0.34,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751。胸围、胸宽对也木勒白羊体重的影响既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又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筛选出影响也木勒白羊体重较主要的四个体尺指标为胸围、胸宽、体长、脂臀宽;【结论】也木勒白羊体重与体尺最优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5.113+0.647x3(胸围)+0.518x8(脂臀宽)+1.248x1(胸宽)+0.378x2(体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调教训练对1 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为国产速步赛马调教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8匹健康伊犁马母马为试验对象,速步专项训练2个月,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组织速步测试赛,采集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马匹血液样本,测定样本血气指标,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测定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调教训练前,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后15 min(P<0.01),HCO-3浓度、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PCO2和TCO2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Hct和Hb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调教训练后,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5 min(P<0.05),Na+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Hct和Hb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通过对调教训练前和调教训练后对比发现,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调教训练前、后静脉血液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调教训练后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PCO2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后(P<0.05),Hb浓度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极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1),Hct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5)。【结论】 综上所述,调教训练后能够增强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酸碱平衡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及血液运输能力,有效降低马匹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秸秆配合颗粒饲料peNDF水平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羔42只,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每组7只。试验期70 d。【结果】血清总蛋白含量2.5 mm组显著低于6 mm组、12 mm组和25 mm组。血清白蛋白含量2.5 mm组也显著低于20 mm组和25 mm组。血清尿素氮含量2.5 mm组分别比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高19.09%(P<0.01)、26.60%(P<0.01)、22.54%(P<0.01)、16.28%(P<0.05)和18.94%(P<0.01)。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随着秸秆颗粒饲料中peNDF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升高,25 mm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比2.5 mm组和6 mm组高15.67%和13.75%,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液胆固醇的含量25 mm组分别比6 mm组和12 mm组高16.94%(P<0.05)和21.31%(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20 mm组分别比2.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和25 mm组高37.64%(P<0.01)、32.99%(P<0.01)、25.67%(P<0.05)、30.33%(P<0.01)和28.30%(P<0.01)。【结论】秸秆配合颗粒中peNDF1.18为6.24%~7.69%,peNDF8.00为47.88%~52.61%时,不利于绵羊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蛋白合成代谢。peNDF1.18为64.09%~73.32%,peNDF8.00为27.03%~47.05%时,有利于绵羊体脂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