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主要是对牦牛及其产区的实地调查,向外界作描述性介绍;第二阶段(1949—1977年)地处西部的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和牦牛产区的广大育牧技术推广人员,围绕牦牛资源、杂交改良、草地利用、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试验和调研。为以后发展莫定了基础;第三阶段(1978—1995年)从事物牛技术工作的人数达到高峰。牦牛科技项目成果发表的论文专著最多,成立了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创刊了《中国牦牛》杂志,开始培养牦牛学科硕士研究生,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第四阶段(1995年)年轻的新生力量成长起来。国际交往频繁。顺利召开了三后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等)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截止目前在各种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14种。在此基础上,牦牛技术在21世纪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调控方式对牦牛僵牛体尺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周岁、平均体重(54.24±9.24)kg(较同龄同品种牦牛群体平均体重低1.5倍标准差)的青海高原型牦牛僵牛20头,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为屠宰对照组、精料组(补饲精料)、舔砖组(补饲精料+舔砖)、半胱胺组(补饲精料+半胱胺),另选取5头1周岁、平均体重(75.34±2.43)kg的同品种正常牦牛为正常对照组(补饲精料)。预饲14 d后对屠宰对照组牦牛屠宰取样,正式试验84 d后对其余各组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各组牦牛的精料、粗料和干物质的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摄入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屠宰对照组相比,84 d的饲养均促进牦牛体尺增加。舔砖组、半胱胺组体高与正常牦牛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僵牛的体斜长、胸深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半胱胺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营养调控能促进牦牛僵牛各胃室发育。试验组网胃和皱胃重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半胱胺组瘤胃重量最高,占复胃总重比例最高,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营养调控促进了牦牛僵牛肠道各段的发育,其中舔砖组和半胱胺组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补饲精料促进了牦牛僵牛生长及胃肠道发育,此基础上补饲舔砖和半胱胺使牦牛僵牛上述指标接近或超过正常牦牛。  相似文献   

3.
环境、营养与牦牛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特种家畜之一,在高寒环境下,环境因素对牦牛的生产、繁殖有着重大的影响。海拔、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不但直接影响牦牛的繁殖,而且通过对天然草场牧草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牦牛的生产、繁殖。笔者从母牦牛的发情机理,环境、营养对母牦牛发情、初情期和妊娠的影响,环境、营养对公牦牛性成熟、初配年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环境、营养与牦牛繁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4个牦牛品种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麦洼、九龙、大通和天祝白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共124头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每个RAPD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18~33个,且所有品种均表现多态,标记多态频率平均为38.63%,检测片断大小在0.25~5 kb之间;②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0),结果显示九龙、麦洼、大通、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1、0.262、0.252和0.216;③采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4个牦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R)结果:天祝白牦牛与九龙牦牛遗传距离最大(0.0414),与大通牦牛的距离最小(0.0383);④根据DR值,将4个牦牛品种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研究了尿素糖浆营养舔砖对放牧牦牛和藏羊的补饲效果,通过连续2个月的试验,表明尿素糖浆营养舔砖能减少牦牛和藏羊的体重消耗,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在牦牛和藏羊放牧养殖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牦牛产业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而犊牛培育是牦牛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目前犊牦牛培育仍多以传统的随母放牧哺乳方式为主,存在断奶晚、死亡率高、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瘤胃微生物菌群建立及发酵功能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早期断奶模式在犊牦牛早期培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犊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天然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8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称多县歇武镇、囊谦县、曲麻莱县长江村、天峻县织合玛乡、玉树州果青牧场、共和县倒淌河、贵南县塔秀乡达隆村、海晏县)的牦牛乳和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显著影响牧草的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曲麻莱县长江村和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脂肪、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含量及冰点、密度、酸度、电导率有显著影响(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和曲麻莱县长江村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牦牛乳的脂肪含量、冰点及密度与牧草的粗灰分含量相关性较高,牦牛乳的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含量及电导率与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关性较高。综上所述,不同海拔高度牧草和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温性草原牧草。不同海拔高度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温性草原牧场牦牛乳高。牧草的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牦牛乳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区母牦牛繁殖率普遍偏低,初情期母牦牛的乏情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为探究初情期母牦牛乏情产生的机理,以其营养代谢为切入点,对乏情和发情的初情期母牦牛的血液各类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乏情组母牦牛促性腺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4)均显著低于发情...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概况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始于50年代,但直至80年代才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近二十年来,在国家、地方水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水产饲料工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 (一)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从“六五”至今,国家和地方通过立项攻关,已基本摸清了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生存、生产和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迄今为止已证明各种动物均不同程度需要大约50种以上的必需营养素;证明了主要营养素的营养需要量以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重要家畜品种,在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的高海拔区域是农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因受这些区域自然条件制约,牦牛生产效率较低,环境的改善、牦牛饲养条件,营养水平提高均到了急待解决的时候。本研究内容从牦牛各阶段消化系统对营养调节作用与人工干预办法展开研究与探索,以获得引导牦牛养殖福利化改善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牦牛生产和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牦牛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目前已开展的改良工作提出了合作市牦牛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合作市牦牛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本地牦牛品质退化原因的分析,关键是牦牛饲养管理水平、人工繁育水平和动物保健水平等较低而导致,建议从舍饲人工驯养入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牦牛繁育中推广使用,对牦牛进行品种选育及人工扩繁扶壮,应用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及育肥出栏技术,冬季及枯草期补饲,达到提高牦牛品质、提高养殖水平、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牦牛改良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大通牦牛是我国引入野牦牛血液培育的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一定的外血导入,可以有效防止目前牦牛近亲繁殖,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方法]用1/4野血大通牦牛种公牛与当地母牦牛进行本交,对其杂一代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一代5月龄牦牛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当地牦牛高4.28 kg、4.97 cm、5.93 cm、4.49 cm,差异显著(P<0.01).[结论]说明用1/4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后代适应性强,加快了牦牛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原牦牛生产现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高原牦牛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逐步提高高原牦牛生产性能的方向,阐述了进一步发展高原牦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畜种,为牧民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牦牛的繁殖力较低,通常为2年1胎或3年2胎,选育改良进展缓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作为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步骤,已被应用于牦牛科学研究和繁殖生产上。由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远远低于体内,因此完善体外培养条件,提高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对牦牛繁育技术研发和育种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卵巢保存、卵母细胞采集、卵母细胞培养、培养基添加剂等方面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质量,为牦牛体外受精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藏牦牛生产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西藏牦牛生产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牦牛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措施以及西藏牦牛产业发展的初步的思路,为今后牦牛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特有的家畜.长期以来托牛业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性能低下.大通种牛场进行导入野牦牛基因改良家托牛的育种研究,培育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托牛",并实施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对托牛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牧区畜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畜种.作为当前遗传育种的热点,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牦牛分子育种研究中.为此,本文以影响牦牛生长发育、肉品质、繁殖和泌乳相关的基因为切入点,结合现代DNA标记与起源进化分析,就牦牛分子标记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是高寒牧区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深入了解母牦牛的繁殖特性是实施牦牛繁殖调控的基础。本文从初情期、性成熟、发情、妊娠期、分娩、繁殖力等方面综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并探析了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效率的技术措施,旨在为牦牛品种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