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采用固定样地竹株的观测和林分整体物候变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出笋成竹期、竹笋幼竹形成期、脱箨期、落(展)叶期、分枝期、梢部下垂期与单株、林分群体的关系以及气象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在建立光箨篌竹年物候谱基础上,将年生育划分为萌芽孕笋期、出笋成竹期、竹笋幼竹形成期和行鞭成芽期4个时期,并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设置固定样地逐日观测了金佛山方竹的出笋规律,出笋始于9月上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日最大发笋量为1.30枚/m^2,年发笋株数变动在3.50-17.0枚/m^2,发笋规律受出笋竹径级,立竹度的影响明显,海拔高度对出笋规律的主导作用明显。为金佛山方竹的年度经营措施制订和采笋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杆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夏馨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6-67,70
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茶杆竹建立4种不同结构的样地,并测定不同立竹密度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125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高,笋产量达4500kg·hm-2,新竹率达68%,竹径达4 11cm,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5.
春笋冬出毛竹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激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进行了地表覆盖增温试验,并对出笋毛竹和未覆盖毛竹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出笋林分植株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比未出笋林分要高,但除了P外,差距不甚明显,竹林中增施氮肥有利于出笋;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蛋氨酸、赖氨酸5种氨基酸出笋林分比未出笋林分高出20%以上,这5种氨基酸可能对毛竹林笋芽萌动有一定的作用;笋芽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含量是不一样的,随着发育阶段的前进,氨基酸含量也有很大增加;萌发芽GA3的含量是未萌发芽的12倍多,未萌发芽的ABA含量是萌发芽的5倍多,这表明鞭侧芽的萌发主要是由GA3/ABA的值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6.
选取青石冈林场木荷次生林4块样地,计算出样地内各林木的间伐指数,并根据间伐指数值对4块样地进行弱度、中度以及强度间伐模拟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基于不同的间伐强度,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相关指标(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和间伐指数对间伐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中度间伐的方案可以优化该林场木荷次生林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8.
黄甜竹合理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措施基本相同的黄甜竹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建立4种不同结构的黄甜竹样地,并测定不同立竹密度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指标,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050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高,笋产量迭16010kg,新竹率达73%,竹径达4.86cm,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绵竹林建立了5种不同密度调节的样地,并测定不同密度发笋数、成竹数和成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0 50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水平高,竹材产量达27.40 t·hm-2,产量增长率达20.63%,新竹率达30.71%,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以松溪林业建设投资公司旧县项目林场212个小班为样地资料,从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中筛选出影响蓄积估测的主要因子信息,构建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以达到以少量的地面样地来估测林分蓄积的目的.通过精度验证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估算结果与小班临时样地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预估结果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区域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肿节少穗竹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不同密度的肿节少穗竹的生长效应、生物量结构、竹冠结构和出笋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密度在6万株/hm2的竹林具有最大出笋量、生物量、单株重量、胸径、竹高、冠幅和冠层厚;Ⅱ度竹对出笋量起着显著的影响,该密度有利于培育丰产优质的竹林。  相似文献   

12.
竹笋专用有机肥在笔竹笋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笔竹笋用林施用不同量竹笋专用有机肥,并与相应的专施氮肥相比较。结果表明:竹笋专用有机肥对毛竹笋用林产量影响显著,平均可使竹材产量提高20%-30%;在肥力较差的毛竹笋用林连续几年施用该有机肥,第3-第4年的增幅比第1-第2年大,土壤肥力和母竹林活力增强;但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毛笋用林施用该肥料,第3-第4年比第1-第2年增幅减小。竹笋专用有机肥能提高竹笋品质和营养,该肥料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毛竹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明 《世界竹藤通讯》2012,10(2):18-22,26
对福建省建阳交溪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6种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间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均达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和竹林类型中选择30株竹笋观测其生长节律发现,金佛山方竹高生长开始与出笋期同步,始于九月上中旬,结束于十一月中下旬,历时60-70天;地径生长与高生长同步,结束于十月上旬。分析表明,高生长受竹笋出土期、竹笋径级,林分密度的制约,是制订年度经营措施的重要影响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宜黄县竹腔竹蔸施肥绩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试验调查了竹腔竹蔸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除林分平均胸径没有差异外,林分立竹度、新竹量、新竹胸径、发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6.2%、53.6%、6.9%、49.3%和7.9%,总体效果明显;不同施肥类型相比,以竹腔施肥为好。并对加强竹腔(蔸)施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季竹的栽培试验表明,四季竹笋期为5~ 10月,但笋期主要集中在6月,采取肥培调控管理技术措施,即在10月以后深翻松土和施肥,7月下旬以前对林地采取不培育、不松土、不追肥、不浇水等措施,抑制笋芽萌发,推迟笋期,可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雷竹四季出笋高效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竹园地进行温、肥、水条件的调节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水分满足的情况下,竹园竹林一年四季都能出笋,并能在1~2月市场最高价时大量出笋,每公顷鲜笋产量达23.048t,产值达283574.80元,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屏边县3个样地天然毛花酸竹林1 455株竹秆进行每秆调查,分别调查秆龄、胸径等因子以研究其林分结构,结果表明:屏边天然毛花酸竹3月19日前后开始发笋,6月14日前后结束,其中4月26日至5月24日发笋较为集中;竹秆数随胸径变化呈正态分布;发笋存在大小年之分,初步判断奇数年是小年,偶数年是大年;相对直径为0.27~1.91,比一般树木林分的直径变动幅度更大;立竹整齐度为2.564,立竹均匀度为2.108,说明为不整齐竹林、不均匀竹林;林分密度与胸径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竹笋用林喷滴管设施安装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在笋用林的栽培中起着重要作用,余姚市利用山区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导、鼓励笋农安装喷滴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笋用林使用喷滴管设施在干旱期进行灌水后,三笋(鞭笋、冬笋、春笋)产量增加18.5%,笋期延长,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