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并对各个植被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和描述.古田山森林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在中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较为罕见.植被的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同时在同一海拔的不同地段植被类型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明山退化生态系统群落的外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明山退化生态系统群落的生长型,生活型谱以及叶片的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明山森林的外貌是以常绿高位芽,中型叶,单叶,革质和全缘叶为特征,反映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轻度或中度退化的植被群落,其物种组成产生了较大变化,而群落的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先容  尚进  江波  刘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37-1839,184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该区自然植被有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共8个植被型,计23个群系,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就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垂直地带8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有74种土壤蚂蚁,其中42种为优势种;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优势种数目降低、物种数目递减、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在8种植被类型中,土壤蚂蚁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思茅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中较高,而在干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中较低。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基本查清了组成浙江省湿地植被的主要类型。报道了浙江省的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将浙江省的湿地植被划分为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红树林及半红树林,竹林,落叶单身汉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盐生灌丛,高草,低草和水域植被等11个植被型,及水杉林,秋茄树林,温州水竹林,枫杨林,柽柳灌丛,芦苇群落,狗牙根群落及槐叶萍群落等129个群系(其中含17个栽培群系),并分析了浙江省5类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和山地沼泽湿地)中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闫法领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75-177,204
为掌握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特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路线调查法、样方调查法等,对保护区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山灌丛草坡四大类,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6类。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  罗长维  徐正会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5-17717,177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递减的规律性,保护区外的地表蚂蚁由于人为干扰而呈非规律性;在8种植被类型中,蚂蚁的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植被类型中表现为较高,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低。  相似文献   

9.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 t/hm2,鼎湖山为248.72 t/hm2,哀牢山为530.13 t/hm2,长白山为254.67 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人工林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全省人工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全省人工林的建设应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加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提高人工林建设的科技含量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建立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森林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68个县森林资源现状为基础,探讨了森林承载力的概念,评价森林承载力的指标及提高森林承载力的途径。指出:森林承载力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的供应强度和非物质产品效能供应容量即环境负荷能力两个主要部分构成。通过合理调整农林结构,林种比例及树种配置,改善森林的内涵质等措施,显著地提高了森林承载力,使森林人口承载力和环境负荷能力由目前的超载转变为富余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大力推行,营林企业市场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快。而营林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少,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探索一条中国式的良性营林道路,是中国林业经济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系统地论述四川中高山区森林土壤的发生、分类,阐明其基本性质及特征,划分该区森林立地类型并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提出进一步合理利用中高山区森林土壤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沐川县森林经营所柳杉、杉木人工林的材积生长率调查资料为例,分别用7个龄阶的材积生长率数据,建立材积生长率计算的GM(1,1)模型,用以模拟并预测材积生长率,获得了满意的预测效果,不仅预测的精度高,而且符合林木生长规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有其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方法]2007年在理县毕蓬沟森林样地内,对采伐后人工种植的云杉纯林及人工天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以线虫纲、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以倍足纲、猛水蚤目、轮虫纲、线蚓科、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仍具有表聚性,但有向下层移动的趋势。人工云杉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DG低于人工天然混交林,但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工纯林较之混交林退化程度还不高,通过对植被组成和结构的调控,有望增加其生态系统内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对深圳笔架山公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植被景观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稀树草坪和果园景观等5类;对主要景观代表植物物候特征进行观察,确定植物物候变化,探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园整体植被景观多样性不高,建议在山林景观中种植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乡土树种,增加色彩和空间的变化,提高多样化的景观效应;建议在稀树草坪景观中栽培多种观花灌木,促进其景观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就四川省川北地区的柏木人工林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龄,立地和林型的生物生产力与影响林冠生物量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抑制柏木生长的原因,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叶林等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4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诊次为69.6,81.6,82.8和89.6,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33,2.82,2.67和2.75;生态优势度下降,其值从0.307下降到0.158,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物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