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随之菌种制作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有些菌种厂专业知识差,制种工艺落后,或一个新的菌株育成后,由于生理生态失控等因素,致使菌种退化或老化,直接影响种质,造成栽培失败。因菌种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为了便于生产者掌握菌种退化与老化的表现、原因及应对措施,这里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2.
菌种的退化、老化及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湖广 《农家顾问》2004,(11):25-27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菌种制作行业随之发展迅速,但由于有些菌种场专业知识差,制种工艺失误;另方面一个新的菌株育成后,由于生理生态失控等因素,致使菌种退化或  相似文献   

3.
菌种退化是指菌种在培养或保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某些优良性状劣化的现象,它发生在菌种培养、保存的各个时期,大大降低了菌株产量,从而严重影响了菌种退化控制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对菌种退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菌种退化的原因及预防菌种退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实践中常见到草菇菇蕾枯萎死亡的现象,特别是第2潮菇后发生更为严重 一、原因1.菌种退化,菌种无性繁殖(转管次数)过多,栽培种菌龄过长,老化.生活力下降.致使菇蕾闪营养不足而枯萎,  相似文献   

5.
香菇菌种在长期的生产应用过程中经常要传代转移,菌种的种性极容易产生退化甚至丧失,在栽培使用中会表现出菇体变小、产量降低、抗性下降等现象,组织分离培养菌种是有效防止菌种退化、老化、减少变异的常用方法,也是制作香菇生产母种的基本方法。科学、规范地利用组织分离培养技术对香菇优良品种进行复壮、提纯,可延长其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品种优势,保障食用菌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本质是遗传变异。引起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为突变、杂交、菌种不纯合等内因及不良的外界环境因子 ,只有对菌种退化的机制和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了解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7.
<正>1.蜜环菌多次传代,老化、退化。蜜环菌是供给天麻营养的惟一来源,所以,蜜环菌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天麻发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般生产上要求使用经过脱毒、分离的纯菌种,或用该菌种培育菌材后进行栽培,如此才可保证效果;但是,有的农户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普通菌种,或者利用老菌材做"菌种",掺上一些新段木令其"传菌",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什么叫菌种衰退菌种衰退,是衰老退化的意思。严格地讲,衰老与退化是两码事。前者是自然现象,后者是变异与遗传问题。退化是一种变异。食用菌菌种退化是指菌株在形态生理方面产生的退化性变化,具体讲是产量、质量的下降,整个菌株的孢子、菌丝、子实体发  相似文献   

9.
蘑菇菌种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菌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将会发生老化现象,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5个不同蘑菇菌株的菌种在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各菌株间的菌种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没有一致的规律性,但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可以做为菌种老化标志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从蛹虫草菌种的退化表现、早期的检测方法、菌种退化的影响因素和退化菌种的复壮等方面对蛹虫草菌种退化进行总结,以期为蛹虫草菌种退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生产成败的关键。一个良种的问世,无不浸透着科技人员的血汗。菌种又是商品。这个特殊商品,在尚无《菌种法》的严格约束下,成为人们追逐高额利润的便利渠道,因而菌种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广告不实之词使得广大用户无所适从,受骗上当者屡见不鲜。笔者从事菌种工作20余载,抒发浅见。以正视听,维护广大同仁的切身利益。现将当今菌种市场导向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由于营养价值丰富,生产投入少,经济效益高。近几年在农村兴起了食用菌生产热潮,生产中食用茵菌丝繁殖快,容易老化。农村条件有限,菌种保藏更难。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唐高霞 《农村科技》2003,(12):32-32
一、防止食用菌退化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少农药施用量,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基础。 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另外,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 2.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  相似文献   

14.
庄一龙 《农家致富》2005,(21):33-33
一、播种后菌种不吃料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重新拌料(灭菌)接种。(2)发菌时产生烧菌.菌种已死亡: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3)培养料杂菌污染严重: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4)发菌温度过低:采取加温、堆积、覆盖等措施提高料温。(5)菌种退化、老化:重新拌料(灭菌)接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产销全球第一,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平均每年增长50.0%,其中,香菇和平菇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50.0%以上。菌种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试验效果。在引种试验中存在着多家;1种、重复试验、品种名称混乱、菌种退化等问题,着重阐述了菌种引进试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杰 《福建农业》2007,(7):18-20
目前,麦粒菌种已普遍应用于各种食用菌的菌种制作.特别是蘑菇麦粒菌种,深受栽培者的欢迎。但由于对麦粒菌种的制作缺乏全面知识,往往导致制种的失败。为此,现特将蘑菇麦粒菌种制作的技术要点作较为详细地介绍,以供从事制种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与菌种退化的相关性,揭示草菇菌种退化机理.[方法]根据草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RAPD技术筛选出退化的草菇菌株,通过细胞核DAPI染色,观察其细胞核大小、数目,比较正常菌株与退化菌株细胞核的异同.[结果]草菇菌丝细胞为多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不对称分裂.退化菌株细胞中形成染色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细胞中可观察到大小不一的细胞核;正常菌株PY与3个退化菌株PYb5、PYb6、PYb7平均每个菌丝细胞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12.78、10.06、8.88和7.26个,不对称分裂核分别占总核数的2.5%、10.5%、15.3%和23.7%.[结论]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可能是引起草菇菌种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 《新农村》2012,(11):56
最近,"食用菌菌种液化新工艺研究"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上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型菌种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以前,浙江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菌种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菌种退化、错种等生产事故严重制约了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发展。为此,浙江省农业厅联合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化县农科所等单位开展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体斜面培养和液体振荡培养活化后,比较保藏种、退化种、分离种在固体斜面上的萌发定殖、生长速度、菌丝长势等情况。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法是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食用菌菌种发生退化的原因(遗传学、细胞学、生理学、保藏方法和感染病毒),并提出了复壮、定期重新分离等解决方法,为食用菌菌种保藏、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