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对双孢蘑菇5个不同来源及特性的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并进行表型分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的主要性状与酯酶同工酶的分类完全一致,因此,可利用酯酶同工酶谱表型来鉴定与预测双孢蘑菇新菌株的特性,而不受栽培环境的干扰,以指导我们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川西高原蘑菇菌株遗传差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高原113个蘑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菌株间遗传差异与菌株采集地理位置差异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Ⅰ.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为好。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孢蘑菇菌丝体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表现出3种类型,即匍匐型,比例为75.5%,与亲株菌丝体长势相似;气生型。比例为17.7%;贴生型。比例为6.8%;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再生菌落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种内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收集到的15株双孢蘑菇品种的种内多态性进行AFLP指纹图谱及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为79%,在相异系数为0.2时被聚为三群;但从AFLP指纹图谱看,每个双孢蘑菇品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AFLP指纹图谱。试验证明:虽然由于双孢蘑菇自身保守的次级同宗配合遗传方式以及长期野生种质资源的匮乏.造成其种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但是利用AFLP标记技术仍然能够揭示双孢蘑菇品种内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PAGE电泳技术分别对安徽不同地区的46个辣椒疫霉进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分析,从蛋白质和酶学水平上分析辣椒疫霉的生理生化特征。可溶性蛋白电泳表明,每个辣椒疫霉分离出了25~37条谱带,平均31.5条。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有24条,多态性比率达64.9%,可溶性蛋白图谱与地理来源相关,但与致病力不相关。酯酶同工酶PAGE电泳显示辣椒疫霉菌株各有1~8条条带,Rf值为0.05~1.00,不同辣椒疫霉菌株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颜色和宽度差异显著,其中弱致病力菌株的条带数为1~3条,说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可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8.
王波  蒋馨  鲜灵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993-996
利用白色双孢蘑菇和棕色双孢蘑菇之间杂交,构建10个杂交菌株;对亲株和杂交菌株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分析,建立遗传相似系数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12个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39~0.839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66水平上将杂交菌株和亲株划分为3个类群;杂交菌株之间在产量上差异较大,平均产量在0.30~5.73 kg/m2之间,其中产量高于亲株的杂交菌株有3个,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为棕色和浅棕色;产量高和子实体颜色浅的杂交菌株,与亲株白色双孢蘑菇之间遗传关系较近,而与2个亲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远的杂交菌株,产量低。  相似文献   

9.
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及其靶标若干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的孢子、菌丝体,以及孢子与低剂量化学除草剂复配后侵染马唐,对侵染后的马唐进行了酯酶同工酶与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保藏6年的孢子,酯酶同工酶活性极低。贮藏1年、2年和3年的孢子,酯酶同工酶非常稳定,均有4条主带。贮藏1年的孢子酯酶同工酶具有较强活性;孢子及其萌发的菌丝体酯酶酶带略有差异;配制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正常用量1/5的化学除草剂(分别为4%玉农乐悬浮剂,33%施田补乳油),另将两者在施用前复配,喷施盆栽三至四叶期马唐幼苗。处理后第3天,测定马唐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后的马唐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其酶带的条数、迁移率和活性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部分中国野生双孢蘑菇的DNA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的中国野生双孢蘑菇菌株及作为对照的8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14株国外野生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的SRAP和ISSR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ITS序列的扩增与序列比对.结果发现中国野生双孢蘑菇与对照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为它们的进一步鉴定提供了DNA水平的依据,也表明同工酶鉴定和ITS序列...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菌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枯萎病菌的3、8和7号3个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和新疆所采31个供试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出现的谱带数较少,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同为7号小种的不同菌株间其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其谱带一致性较高.据此可以看出,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对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以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为好.  相似文献   

1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霉菌的野生菌株T21及其4株REMI转化子T31、T34、T47、T55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转化子之间、转化子与野生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野生菌株T21及转化子T31、T34、T47、T55的蛋白谱带为22,21,19,17,24条;酯酶谱带为6,8,4,5,3条。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不同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2个白灵菇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相似系数计算了菌株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2个菌株共检出50条酶带,9种酶带类型,表明白灵菇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布呈多态性。采用不加权平均法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反映出12个菌株被分成两大类,类间和类内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但总体上12个供试菌株的遗传变异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不同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云凤  王振河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14-614,64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2个白灵菇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相似系数计算了菌株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2个菌株共检出50条酶带,9种酶带类型,表明白灵菇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布呈多态性。采用不加权平均法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反映出12个菌株被分成2大类,类间和类内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但总体上12个供试菌株的遗传变异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5.
12个黄伞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同工酶技术在黄伞分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2个黄伞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软件对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染色共检测出23条酶带,绝大多数菌株间同工酶图谱类型表现出差异。各菌株的酶带数目不同,分别为3—14条,其中相对迁移率(Rf)值为0.70的酶带为12个菌株所共有,Rf值为0.66的酶带为11个菌株共有,可以认为是黄伞的基础酶谱带;Pa1、Pa2、Pa3、Pa4、Pa5、Pa10、Pa11菌株之间酶谱差异非常大,多态性较强;Pa6、Pa7菌株酶带基本相同,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可能为同种异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黄伞菌株间隶属度在(0.49,1.00),在0.64水平上可将12个菌株划分为3大类。[结论]酯酶同工酶可作为黄伞菌种质资源研究最有效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杂交菌株的同工酶标记与菌株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垂直平板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PAGE表型的差异,对金针菇的杂交后代作了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杂交亲本及其后代抽工酶箐型表现明显的多型性。4个杂交菌株的同工酶亲本有较明显的差异。2处生化(EST,PRO)标记在杂交菌株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遗传互补性,并有新的酶带产生。结合同工酶酶谱和标记杂合位点数目对杂种优势可进行早期预测和栽培验证。  相似文献   

17.
花生根瘤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2个花生根瘤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生根瘤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与根瘤菌的生长类型呈规律性变化;同一菌株在不同碳源上酯酶同工酶酶谱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拮抗试验,将供试的61个菌株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其同工酶带型一致.而从13个营养亲和群中分别选出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对13个菌株进行ITS扩增,扩增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