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蓝耳病疫苗预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历了2006年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全国性严重大流行后,人们认识到蓝耳病是我国猪病的罪魁祸首.高致病性蓝耳病不仅本身引起猪大批死亡,而且还可引起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和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严重猪病的继发感染,从而大幅提高死亡率.因此,能否搞好猪(特别是保育猪)蓝耳病的防控成为养猪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就该病的疫苗预防谈一些看法,参与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7):1-2
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制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指导各地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下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制性计划免疫,标志着中国临床猪病进入了后蓝耳病时代。后蓝耳病时代临床猪病具有如下典型的不确定性特征。首先,蓝耳病病毒自身结构不稳定,极易变异。截止2010年底,中国在世界基因bank申请注册的蓝耳病病毒已经达到29株[1],表明国内猪群病原复杂。临床猪  相似文献   

4.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口蹄疫、猪旋毛虫病等养猪场常见重大猪病的传播途径、症状、流行特点以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猪场常见重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口蹄疫、猪旋毛虫病等养猪场常见重大猪病的传播途径、症状、流行特点以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猪场常见重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猪蓝耳病的出现,给许多猪场带来了很大麻烦,猪只非常之难养,疾病相比以前复杂很多了,现笔者将猪蓝耳病的特点与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养猪同行参考。1猪蓝耳病的特点1.1病原猪蓝耳病原为猪蓝耳病毒,其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猪场多数为美洲型。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殖技术》2007,(4):29-3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一要做好猪病防控准备。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二要强化主要猪病免疫。要求各地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强疫情调查监测。要加强对生猪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发生规律,查清疫源,消除疫情隐患。发生疫情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疫病诊断,提出防控方案,指导养殖者做好防控工作。四要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各地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加强对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禁收购、贩运病死猪及其产品,加大公路、铁路等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力度,防止流通传播疫情。五要加强养殖环节管理。各地要积极推进改善中小养殖场(户)防疫和圈合卫生条件,建立定期免疫、消毒及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增强饲养者防疫意识,提高防疫水平。规模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饲养,防止疫情传入。 通知强调,目前即将进入猪病高发季节,各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近期要把防控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作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提前做好各项部署安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防治知识宣传,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广大养殖者防控疫病的知识水平和意识。现把该规范和方案全文刊出,供读者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9.
猪蓝耳病是猪场的一个"桶",常会伴随猪链球菌、猪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发生。母猪感染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母猪产仔弱、死胎、仔猪呼吸道症状等。(一)猪蓝耳病感染与防控现状PRRSV感染非常普遍,阳性场的比率非常高,但并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10.
以蓝耳病为主要病原引发高热病的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至今养猪人仍谈其色变、心有余悸,很多猪场不知道去如何应对它。3月28日在郑州召开的2011年河南省第十五届猪病防控高层论坛大会上,代广军研究员指出猪蓝耳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也是全球猪病控制上的一大难题,原因是猪蓝耳病大规模发生和流行过后,抗体水平在猪场会呈现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如果管理出现失误或环境条件发生大的变化,猪群就会遭受大的应激而诱发猪病发生。为了帮助广大养殖者做好蓝耳病的防控,代研究员在大会上详细的讲解了目前蓝耳病病毒的不稳定性给猪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猪蓝耳病免疫时当前绝大部分中小规模场防控蓝耳病最重要的措施。但由于对蓝耳病病毒、蓝耳病免疫和蓝耳病疫苗认识不足,不掌握相关的知识,造成免疫失败和猪群发病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主要从猪蓝耳病病毒特性、疫苗特点、免疫程序、猪场环境污染等4个方面对蓝耳病免疫失败和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蓝耳病免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接2014年第11期疫病防治)5更新理念,开辟猪病防控新途径后蓝耳病时代临床猪病趋向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随之而来的是对养猪业的危害更加严重。主要特征是病毒病更加猖獗,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占据主要地位,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细菌也能够导致疫情的发生,普通病的危害地位不断上升。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养猪人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开辟猪病防控的新途径。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3.
专家分析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颛锡良 《北方牧业》2007,(13):14-14
<正>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黄保续博士认真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猪病防控形势,在谈到猪蓝耳病的防控情况时,他认为,我国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存在以下一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临床上2个猪蓝耳病发病猪场使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后的防控效果,初步得出结论如下: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猪群后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有助于改善猪蓝耳病活跃猪场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6.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国家规定动物重大疫病中的一种传染病,此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该病2007年由外地传入凤庆县后,成为该县生猪生产上的主要危害病之一。笔者通过4年多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和养猪大户的调查分析研究,初步提出防控对策,对今后搞好猪病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研究员介绍了猪气喘病病原学与疫苗研究进展。邵国青认为在工业化养殖时代,最重要的猪病是猪呼吸道病复合体,综合分析来看,控制好猪气喘病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控制好猪呼吸道病复合体,甚至在对控制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规模猪场对猪气喘病免疫后都能对猪呼吸道病复合体有很好的防控。猪肺疫支原体可以引起很强的免疫抑制,由于其病理学分离困难,所以对其病理学和致病因子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8.
在第四届兽医发展高层论坛的猪病、禽病、牛病防控专题论坛上,众多专家针对当前我国鸡马立克病、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策略、猪蓝耳病及其相关疫病的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做了主题报告,介绍了这些危害巨大的动物传染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猪蓝耳病、猪瘟RT-PCR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野猪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材料进行病原特征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病料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但不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对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株NPS2基因分析表明,野猪源蓝耳病病毒NPS2基因与家猪源同源性达95.2%以上,是存在基因缺失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究结果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引起野猪发病,应采取相应疫苗免疫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动物疫病,也是当前国家强制免疫的猪病之一。为了合理制定我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和提高我县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技术水平,探索吉林和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抗体消长情况。我们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4日,在元朔腾达养猪场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抗体监测试验,现就其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