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28种百合花瓣为试验材料,对花瓣中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花青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开发营养价值高的百合花瓣、筛选赏食同源百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百合花瓣中水分含量为82.30%~90.61%,可溶性糖含量为0.73~5.81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04~15.81 mg/g,维生素C含量为28.51~97.01 mg/100 g,花青素相对含量为0.01~6.57 mg/g。主成分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糖和水分可作为评价百合花瓣品质的主要指标。百合不同品种间花瓣中各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生产上可根据花瓣不同营养品质和功能进行加工利用,所测品种中绚烂、富康之梦综合评价较高,可用于赏食同源百合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以6年生秋火焰银红槭(Acer×freemanii‘Sienna Glen’)容器苗为对象,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叶色参数(L*,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其在pH 8.36、8.04和7.62不同水平下叶色变化和生理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pH对银红槭叶色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人工调控银红槭叶色表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3个处理银红槭的光合色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土壤pH 8.36下银红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绿色时间较长;pH 7.62下银红槭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叶色更加红艳。2)各个pH处理银红槭叶片a*均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5)。3)在一定范围内,银红槭叶片呈色随着土壤pH降低而愈发红艳,pH 7.62土壤利于银红槭的叶色表达。  相似文献   

3.
选取3种不同基因型紫玉米品种即水果黑糯、黑甜糯631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灌浆期籽粒种皮颜色变化以及种皮颜色(R、G、B值)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灌浆期籽粒花青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籽粒RGB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籽粒的发育,花青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变化,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3 d达到最大值;花青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极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P < 0.05)。上述结果3个品种表现一致。由此可见,RGB值可作为快速检测花青素含量的指标,另外,授粉后21 ~ 25 d可作为紫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花色主要受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两大类细胞色素的组成比例所控制.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花从开花至凋谢,其花色都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植物,随花朵开放时间的延续,其花瓣细胞中的细胞液酸碱度、盐类和酚类等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花色变化.如花青素在酸性细胞液中呈红色、中性液中呈紫色、碱性液中呈蓝色,它与其它细胞色素成分的不同配比,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色.在变色花卉的花期,由于每朵花开放有先后,同一植株上就会出现各种花色,看上去满株五彩缤纷,色彩极为丰富,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园林和家庭栽培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见的变色花卉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5.
周琦  赵峰  汤鹏  祝遵凌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797-2804
【目的】探究睡莲属珍贵水生植物香水莲花开花至衰老进程中花瓣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为香水莲花的花期调控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花、粉花、黄花和白花4种不同花色香水莲花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开花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淀粉(St)和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脂肪酶(Lip)和脂肪氧合酶(LOX)的活力,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花色香水莲花花期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4个不同花色香水莲花花瓣内SS和SP含量均先增后减,在盛花期达峰值,至末花期迅速下降,而St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ro含量自初花期不断减少。不同酶活性变化存在差异,POD、SOD、CAT和PPO酶活性随花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POD和PPO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盛花期;紫花型和粉花型香水莲花的SOD和CAT活性的峰值出现在初花期,而黄花型和白花型香水莲花的峰值则出现在盛花期。花瓣中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不断上升;Lip活性总体上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LOX活性则随花期不断下降,在末花期活性最低。香水莲花开花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营养物质、保护酶及抗逆物质起正向调节作用,而MDA和细胞膜透性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结论】香水莲花开花与衰老受多因素共同影响,花期花瓣中营养物质、保护酶及抗逆物质的协同作用,可延缓衰老,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剧则促使花瓣衰老、凋亡。黄花型香水莲花花期较长,观赏价值更高,值得在生产及景观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究锦绣杜鹃花瓣颜色与色素及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锦绣杜鹃紫花品种‘紫蝴蝶’、粉花品种‘粉鹤’、白花品种‘玉蝴蝶’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法,对其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紫蝴蝶’和‘粉鹤’中花青素的类型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不同花期花青素含量均随着花瓣的衰老逐渐降低。其中,‘紫蝴蝶’的主要花青素是芍药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20.543 mg·g~(-1),‘粉鹤’的主要花青素是天竺葵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4.153 mg·g~(-1)。‘玉蝴蝶’中未检出花青素成分,但其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紫蝴蝶’与‘粉鹤’。随着花瓣衰老,锦绣杜鹃花瓣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锦绣杜鹃花瓣以花青素为主、类黄酮为辅而呈现鲜艳颜色。  相似文献   

7.
对3个红花草莓杂交组合:粉公主×哈尼、俏佳人×哈尼和粉公主×俏佳人后代不同花色花瓣开展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分析红花草莓不同花色杂交后代花瓣成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杂交后代花色显著分离,呈近白色到红色变化,花色深浅变化明显,成色物质有花青素苷和黄酮类色素,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同时,获得一大批不同花色红花草莓群体。研究为红花草莓花瓣中花青素苷成分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奠定基础,为阐明不同花色红花草莓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花表型性状、花粉特性、雌蕊发育程度的变异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从13个种源地共筛选出的25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西伯利亚杏的花数量性状(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个数、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花粉活力)和质量性状(花瓣颜色、花萼颜色、花瓣形状、花瓣状态、花瓣类别)以及雌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花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并对花表型性状与花粉特性以及雌蕊发育程度与坐果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77%,其中花粉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1.41%),雄蕊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26%)。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均服从正态分布,雄蕊个数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78.57%的样本花粉量12 290.00~40 101.00粒/朵,42.86%的样本花粉活力大于50%。西伯利亚杏的雌蕊败育率极低,具有巨大的丰产潜力,86.4%的西伯利亚杏完全花比例高于50%,随着完全花比例的增加,坐果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完全花比例与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雌蕊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方位上表现为中南东西北,在层次上表现为中上下。西伯利亚杏花主要性状描述特征为: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花瓣圆形或卵圆形;花萼红褐色或紫红色,极少数为绿色;花瓣状态平;花单瓣,鲜有重瓣。【结论】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花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存在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6份大豆品种的种皮色素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皮的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亮度L值、色度成分a值、色度成分b值和色度C值均在不同种皮色大豆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豆种皮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3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原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皮亮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皮色度与花色苷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的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5.92%;聚类分析将大豆品种分为4个类型;黑色种皮大豆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绿色种皮的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种皮色素的发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高效育种和推广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测定相对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研究亚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系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片色素变化和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苗期花青素含量达4.901(A_(530)-0.25A_(657))/g,高于抽薹期和开花期。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苗期均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在12:30时净光合速率达峰值;开花期则呈双峰曲线,且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叶绿素含量呈苗期高、抽薹期低、开花期高的双峰曲线。可溶性糖含量呈苗期至抽薹期逐渐升高,之后明显下降的单峰曲线;且叶色较深的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8.837 mg/g),浅紫叶次之,绿叶最低。紫红叶甘蓝型油菜苗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抽薹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花青素相对含量与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颜色茄子果实的若干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白色、绿色、白绿、紫色和黑紫共5种颜色的茄子果皮、果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紫色茄子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白绿色茄子果肉的Vc含量和芦丁含量最高,黑紫色茄子果肉的花青素和类黄酮、总酚含量均最高。茄子果皮的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与果色呈正相关。茄子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芦丁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的花青素和类黄酮素、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和类黄酮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望山红苹果花青素及果实内含物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望山红苹果花青素与果实内含物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欧洲榛子种仁营养成分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对9个欧榛品种种仁的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SOD、CAT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欧榛种仁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SOD、CAT以及淀粉酶活性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粗脂肪含量达67.72%,9^#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和CAT活性分别达78.98mg/g、0.68mg/g、11.47个酶活性单位,6^#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达16.53%和1.8%.3^#SOD总活性、α-淀粉酶和(α β)淀粉酶的活力分别达375.36、3.36和20.38个酶活性单位,同时对9个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发现按距离0.8可将这9个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Ⅰ类的9^#综合性状最好,第Ⅳ类的1^#最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个不同花色的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野生植株为材料,研究滇山茶的花色类型与细胞内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CIE L*a*b*表色系法测定花瓣颜色,花色不同的19个样品的花色可划分为白色、浅粉色、粉色和红色4种类型;随着滇山茶花色从浅粉色到红色的加深,花瓣细胞内p H值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相同花色型群体中,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滇山茶的花色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Fe~(2+)对菊花花期花瓣营养状态和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菊品种姹紫嫣红的营养生长期,分别用0.05 mmol·L-1,0.25 mmol·L-1和1.25 mmol·L-1 Fe2+(Fe2+来自于FeSO4·7H2O)的水溶液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Fe2+溶液对菊花花期花瓣营养状态和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0.25 mmol·L-1 Fe2+处理对菊花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提高效应外,不同浓度Fe2+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花瓣干重与鲜重的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提高了花青素的舍量,使菊花花色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0.05 mmol·L-1Fe2+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其花期花瓣中花青素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蒸馏水+吐温-80对照1的1.37倍、蒸馏水+吐温-80+PEG的对照2的1.35倍,对菊花花色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六堡茶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以六堡茶群体种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0mg/L、50mg/L、100mg/L、150mg/L)NaCl胁迫对六堡茶生理指标的影响,探明六堡茶对NaCl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六堡茶的MDA含量逐渐增加,POD、CAT、SOD 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与MDA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POD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AT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黑粒小麦的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普通白粒小麦为对照,比较分析了蓝、紫、黑等有色小麦的色素含量及其营养特性。结果表明:蓝、紫、黑等有色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白粒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高于白粒小麦,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白粒小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色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4种花色仙客来色素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客来激光系列(Cyclamens laser)的粉红色(Cyclamens laser‘Pink’)、紫色(Cyclamens laser‘Purple’)、红色(Cyclamens laser‘Scarlet’)、粉色(Cyclamens laser‘Pale pink’)4种花色仙客来为试材,分别于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对仙客来花瓣中呈色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儿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花期过程中,4种花色仙客来中粉色仙客来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而类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红色仙客来在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色素含量的不同对花色的表现有明显作用。PAL酶和CHI酶对花色苷和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而对花色的影响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类黄酮合成代谢与叶中有关成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中类黄酮、水分、干物重、淀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pH值全周期测定,结果表明:中叶类黄酮含量在7月4日、11月1日出现高峰;在相关与偏相关分析中,叶类黄酮与叶中含水量、可滴定酸均呈显著负相在,与淀粉、可溶性糖之间相关达不到显著水平,但在8月初至11月底,叶类黄酮与可溶性糖、淀粉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后期可溶性糖浓度与叶类黄酮含量关系更加密切;叶类黄酮与pH值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对叶中类黄酮与光合产物、水分及干物重、可滴定酸及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