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茶园土壤由于pH值偏低导致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以及茶园不施肥或施肥不合理,使茶树营养不良。为研究微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三种微生物肥料进行试验,观测茶树春芽萌动、新梢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肥料处理的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提早2-5天,施用固体茶叶专用肥处理,茶树的萌芽期.鱼叶展期、一芽一叶展期、一芽二叶展期和一芽三叶展期最早,因此,施用微生物肥能明显促进茶树新梢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且液体茶叶专用肥效果最佳,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茶微生物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鲜叶品质相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开展了人工撒施、机械旋耕和机械犁耕3种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鲜叶品种相关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设10个处理,对成熟叶叶绿素、氮、磷、钾以及春茶一芽二叶品质相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双侧旋耕2个处理的春茶一芽二叶品质成分含量较其它处理高,人工撒施对新梢品质成分含量较其他处理都低,不施肥的3个处理茶叶酚氨比最高,其中机械中间犁耕处理茶叶酚氨比较低;施肥方式对茶叶成熟叶叶绿素、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梢百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著。在本试验中以每亩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和抑制病害的发生。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田间施肥实验,测定菌剂对人参黑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降低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具有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为不同施用方案显著影响人参黑斑病发病率,且以T6(基施地养力微生物菌剂3.6kg/10m2,5、7、8月各喷施一次高保康3号微生物菌剂2.3L/10m~2)的发病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依次为T6(83.03±0.70)T4(77.61±1.12)T1(77.28±0.25)T2(74.24±0.69)T5(73.79±0.20)T3(71.01±1.04),T6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氟对茶叶品质成分代谢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氟了对茶树新梢生长和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适量增加土壤氟水平能提高新梢产量,但在高氟水平下新梢产量明显下降。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EGCG等)的含量随土壤氟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氟水平下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也随土壤和茶树氟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氟可能抑制茶树儿茶素的合成代谢和氮素代谢。上述结果表明,氟对茶树生长和品质成分的影响与氟水平有关,虽然低浓度氟对茶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氟抑制茶树生长和茶多酚、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以福云6号为试材,于不同时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结果表明,1000倍液植物动力2003喷施茶树后,具有促进芽叶萌发和新梢生长,增加百芽鲜重,提高茶叶产量的效应,最佳喷施;夏茶和夏秋茶采摘前5天,春茶中期和夏秋茶采摘前5天。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元素应用于茶园,通过增加芽梢密度、百芽重、促进新梢早发、延长茶叶适应期、加速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长度使茶树获得药产;通过芽叶性状的改变、芽梢生化成分的改善和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而改善茶叶品质。其生理机制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物质运输,强化茶树碳、氮代谢等。稀土在茶叶中残留量极微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稀土在茶园的使用技术也作了介绍,并提出进行稀土对茶树增产优质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明兴  骆耀平  汤玉平  金攀 《茶叶》2004,30(4):221-223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对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茶树芽叶萌发和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叶中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壳聚糖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咖啡碱影响不大。本试验所设置浓度范围内,150mg/kg是叶面喷施壳聚糖较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纯天然有机肥料——植物生根粉MBT不同喷施浓度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植物营养剂可明显促进茶树芽叶生长,可使茶叶增产7.9%-22%;能明显降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值降低,改善了茶叶的滋味。喷施适宜浓度为150mg/kg,每7天施一次。  相似文献   

11.
以4个同一树龄(约7年)的不同品种(丹桂、金观音、金牡丹、瑞香)茶树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以及加工成不同茶类后氟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在春、秋两季的一芽二叶氟含量介于73.62~235.28 mg/kg,绝大部份低于200 mg/kg;其中,瑞香氟平均含量最低(108.4 mg/kg),与其他几个品种间氟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茶树不同部位氟含量检测发现,茶树氟主要在叶部位累积,其次是茎部,主根和侧根累积最少。叶部位氟含量536.49~2598.87 mg/kg,主根氟含量最小,介于14.01~37.18 mg/kg。由4个不同茶树品种原料所制成的各茶类中,乌龙茶氟含量最高(129.29~238.05 mg/kg),绿茶氟含量最低(67.69~92.97mg/kg)。可见,原料的老嫩度是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关键,原料越老,氟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8-48
连续4年从一氮钾肥试验地采摘茶树一芽三叶新梢,加.T=成CTC红茶并分析其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香气成分、粗纤维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氮或钾的使用量偏高时,对茶叶品质不利。当m(氮):m(钾)=1:0.83,年施氮量为300kg/hm^2或450kg/hm^2时,茶叶品质较好,特别是香气指数高,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当氮、钾肥的施用量较少或不施时,茶多酚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4种不同的肥料在茶园中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茶树新梢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增加芽头密度,促进春茶提早萌发;增加茶叶混合百芽重,有利于提高产量。有机肥料处理的鲜叶内含物与成品毛茶综合品质明显优于无机复合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处理对茶树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与茶树吸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叶部(喷施)和根部(土施)吸收的锌能很快转移到茶树的其它部位,除成熟叶外,新梢、生产枝、主根和吸收根的含锌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新梢可作为茶树缺锌诊断的取样部位。叶面喷锌对茶树体内P含量影响不大,对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土施则降低P和K的吸收。P—Zn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发生在茶树体内,而是表现在茶树根系的吸收上。对Fe、Mn、Ca和Mg含量的影响,则无论是叶面喷锌还是土施锌,均表现为茶树多数部位降低,其中土施对这此元素的影响比叶面喷施明显。施锌对Cu和Na含量的影响不大。从施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对矿质养分吸收进行综合评价来看,茶树施锌以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茶叶品种在不同时期的叶片氟含量变化情况,选取安化千秋界10年以上的有机茶园,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益阳地区主栽茶树品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采摘嫩度茶鲜叶的氟含量存在差异;茶叶嫩度与氟含量呈负相关,氟含量为:第5叶>第4叶>第3叶;‘槠叶齐’、‘尖波黄’2个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氟含量均较低,适合作为益阳地区的低氟品种推广;大部分品种夏茶新梢的第3、4叶氟含量低于标准最高限量值,夏梢第5叶可与第3、4叶进行拼配以符合氟含量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官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在本试验中以每库存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土壤调理剂(粉剂)对水稻的降镉效应,2017年开展了晚稻小区定位试验。用湖南博川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土壤调理剂(粉剂)为试验药剂,设置3个处理:常规施肥+供试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基施;常规施肥+供试土壤调理剂4500 kg/hm2基施;常规施肥。结果表明,该产品能显著地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和稻谷中全镉含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以在石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生物有机肥料——“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植物营养剂可显著促进茶树芽叶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内萌芽数量和正常芽比例,使茶叶增产9.9%~38.3%;能明显增加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酚/氨比值降低,改善了茶叶的滋味品质。喷施浓度以300-500倍为适,每轮茶喷施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