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沈阳地区大豆田金龟类害虫的发生种类和数量,利用灯诱法对金龟甲开展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诱虫灯下的金龟种类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东方绢金龟3种。东北大黑鳃金龟全年有2个上灯活动高峰,第一个峰持续时间较短,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个峰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铜绿丽金龟仅有1个峰,自6月中旬开始持续一个半月左右。东方绢金龟与东北大黑鳃金龟几乎同时期发生,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终见期发生在7月下旬。分析表明,连日降雨对金龟的上灯活动不利,但若降雨后连续3日晴天,且温度适宜,上灯活动的金龟甲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
2015年4—11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林场黑虎峪区域防火检查站处设置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并鉴定种类,分析金龟甲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黑虎峪区域内测报灯诱到金龟甲标本1349号,隶属4科17种。植食性14种,占种群发生总量的98.15%,腐食性3种,占种群发生总量的1.85%。金龟甲从5月至10月上旬均有发生,7月上旬金龟甲发生量达到全年最高。通过相对多度的分析,优势种类有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 Fairmaire)、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ehulsiy)、东方绢金龟(Maladela orietalis Motschulsky)和小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ovatula Fairmaire)5种。优势种群发生动态相似程度高,发生盛期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广西旱地作物主要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3年, 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 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 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 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 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龟、异丽金龟和桐黑异丽金龟, 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2022年采用昆虫测报灯对山东青岛崂山主要地下害虫进行诱集和发生动态监测。诱集到夜蛾类、金龟类、叩甲类和蝼蛄类4类主要地下害虫共23种6 324头,隶属于3目5科,诱集数量为夜蛾类>金龟类>叩甲类>蝼蛄类。夜蛾类优势种为小地老虎和二点委夜蛾;金龟类优势种为铜绿异丽金龟和东方绢金龟;叩甲类优势种为双瘤槽缝叩甲;蝼蛄类全部为东方蝼蛄。4类地下害虫中绝对优势种小地老虎的发生盛期集中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铜绿异丽金龟发生盛期集中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 621.7头和1 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6.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总称。据滦南县植保站近几年调查发现.为害花生的蛴螬主要种类是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等3种,占蛴螬种类的98%。每年7月中旬是金龟子成虫产卵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1~3龄幼虫发生盛期。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漯河地区灯下夜蛾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10月,在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设置自动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夜蛾科昆虫并鉴定种类、数量和优势种,分析夜蛾种群和优势种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夜蛾科昆虫年诱集量23 478头,分别隶属于44种,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中、上旬;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和黏虫是优势种,前两者发生盛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7月中、下旬,黏虫的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迁飞性害虫是漯河地区灯下夜蛾昆虫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8.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南漯河地区金龟(蛴螬)的优势种群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于2017—2019年,采用Z字形挖土取样法,在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土壤中蛴螬的种类和数量,并设置高空探照灯系统诱集金龟。结果表明,探照灯能有效监测金龟种群发生动态,灯下诱集到的金龟优势种和挖土调查结果一致,均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其次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金龟成虫的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6年,通过羽化观察、成虫诱集、落果解剖等方法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害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田间成虫活动盛期为6月中旬至7中旬,蛆果落地高峰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蛆果落地到幼虫开始入土间隔期2~8 d。大面积田间成虫诱杀适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落果捡拾适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结合橘园蚧类等害虫防治,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可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常见夜蛾种群动态,于2020年4—10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对甜菜夜蛾、黏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棉铃虫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以甜菜夜蛾诱集量最多,棉铃虫和二点委夜蛾的诱集量次之,小地老虎和黏虫的诱集量较少。受寄主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影响,不同监测点的总诱蛾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成虫动态和寄主作物生育期分析判断,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是当地的主要夜蛾科害虫。甜菜夜蛾的成虫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棉铃虫成虫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2013—2016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玉米螟、草地螟、黏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6种主要农业害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成虫种群发生动态。通过连续监测可知,大兴区6种农业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总量较平稳,诱虫高峰期为6—9月。其中,玉米螟、甜菜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甜菜夜蛾和黏虫在个别年份蛾量突增。从发生期看,二点委夜蛾、黏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及玉米螟均在4月始现,仅草地螟在5月始现;草地螟及二点委夜蛾在9月终现,其余4种害虫在10月终现。6种农业害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均为6—9月。其中,玉米螟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黏虫发生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其下代幼虫易为害春夏播玉米;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9月呈散状分布,对应露地蔬菜及大田作物种植期;草地螟、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咸宁市暗黑鳃金龟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研究田间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的种群发生规律,在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村进行了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试验,同时查阅相关气象资料,分析灯下暗黑鳃金龟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5月末或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上中旬~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虫量减少,8月底绝迹,上灯数量与天气状况存在一定关系,且存在大小日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1年对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明确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 1年发生1代 ,以 6~7龄幼虫在稻桩、稻秆、田茅及稗草茎秆内越冬。蛹盛期为 6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在 6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 ,卵孵化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3龄幼虫盛期在 7月下旬。 7月中旬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在黑龙江省二化螟幼虫对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农业迁飞性蛾类害虫在我国迁飞过渡带地区的种群动态。2015年—2019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飞性蛾类害虫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年诱集的主要迁飞性蛾类害虫共计7种70 026头,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Rottemberg)、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schler)和草地贪夜蛾S. frugiperda (J.E.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从5年的诱虫总量来看,棉铃虫和黏虫为优势种;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丰盛种;稻纵卷叶螟为常见种。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棉铃虫每年形成4个高峰期,其中8-9月(第3代和第4代)诱蛾量最大,占5年诱虫量的80.11%。黏虫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8月15日灯下首见,和其他6种蛾类当年同期诱虫数量比较,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在山东潍坊地区两个监测点,利用投射式高空诱虫灯和地面诱虫灯诱捕监测重大迁飞性害虫黏虫和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黏虫和棉铃虫在高空诱虫灯下的诱集量远远高于地面诱虫灯。黏虫在高空诱虫灯下有3次高峰,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7月中、下旬,第1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第2、3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但两地均以第1次高峰诱虫量高;黏虫在地面诱虫灯下也有3次高峰,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旬以及9月上旬,第1、2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第3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棉铃虫在高空诱虫灯下有2次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两次高峰两地诱虫量相当;棉铃虫在地面诱虫灯下的2次高峰时期与高空诱虫灯下一致,第1次高峰诱虫量昌邑高于寒亭,第2次高峰诱虫量寒亭高于昌邑。分析认为,高空诱虫灯与地面诱虫灯高峰期与诱虫量的差异,可能与迁飞性害虫迁飞过境但不降落的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8.
3种金龟甲对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对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大黑鳃金龟的雌雄虫进行室内嗅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对上述几种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差异较显著。大黑鳃金龟雌虫对榆树的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最高,分别为81%和0.61; 雄虫对沟叶结缕草趋向较强,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为93%和0.85。榆树对暗黑鳃金龟雌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其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达到80%和0.59; 雄虫对桑树有强趋性,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分别高达87%和0.74。女贞对铜绿丽金龟雌雄虫均有好的引诱活性,雌虫选择反应率和选择系数达到79%和0.58,雄虫分别为72%和0.44。以上寄主植物对金龟甲诱集作用的研究不仅对现阶段农田防治金龟甲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为金龟甲生防植物的选择及食诱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赣县区应用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引诱剂的复合型诱剂于2015—2016年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江西南部地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为214~222 d,长达7个多月。成虫于4月上旬始见,5月中旬进入盛期,诱捕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末期,发生盛期为63d~84 d。盛期结束后,林间成虫种群处于低密度状态,一直到11月上、中旬结束。全年5月至7月诱捕量合计占全年总数的74.59%~86.34%,这一时期是防治的关键阶段。研究表明,利用该复合型诱剂可以准确地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种群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测报数据,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宽须蚁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植物保护》2008,34(3):131-132
宽须蚁蝗在巴音布鲁克草原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羽化盛期在7月末至8月上旬,9月下旬尚能见到成虫。卵孵化以北京时间12:00~14:00最多。一生食量平均为1 602.21 mg。若虫历期平均73.8 d,成虫历期平均49.3 d,整个历期平均125.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