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小麦内生菌中鉴定得到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拮抗菌,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小麦根、茎、叶中对小麦赤霉菌具有高效抗性的内生菌株.【结果】得到7株小麦赤霉菌拮抗菌株,其中拮抗能力最优的是菌株XG-7,抑菌圈宽度达32.5 mm.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G-7对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4种常见病原菌,表现为广谱拮抗活性;XG-7对氯霉素和氨苄西林钠表现出强的耐药性;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8,在接种到NA培养液后的24 h内为对数期,24~60 h为稳定期,60 h后进入衰退期.【结论】小麦内生细菌XG-7对赤霉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且抑菌谱广,易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菌拮抗菌XG-6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发生在禾谷类作物上十分严重的一类病害,对我国麦类作物的生产影响巨大.病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危害人畜健康,导致小麦产品产量及质量都大幅度下降,进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合理开发利用小麦内生菌是一种高效、实惠的赤霉病生物防治方法.研究旨在从小麦内生菌中鉴定得到小麦赤霉病拮抗菌,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以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农高区小麦赤霉病发病地区扬花期健壮的小麦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从小麦根、茎、叶中筛选出7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性的内生菌株,其中拮抗能力较高的是XG-6菌株,抑菌圈直径达到31.19 mm.XG-6菌株对火龙果炭疽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白绢病菌、梨黑斑病菌4种常见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表现为广谱拮抗活性,对火龙果炭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在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液后的24h内为对数期,24~72h内为稳定期,72h后进入衰退期;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适宜生长pH为6~9;对氯霉素、氨苄西林钠2种抗生素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XG-6菌株的16 S rDNA序列含有1509个碱基,根据BLAST比对结果,所分离得到的XG-6菌株认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杜仲内生细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稀释涂布法对杜仲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以小麦赤霉病菌为指示菌,对杜仲内生细菌进行了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等研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深入探讨拮抗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杜仲中共分离获得104株内生细菌,其中内生细菌DZSG09、DZSJ16、DZSG23对小麦赤霉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DZSG23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9.04%;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ZSG23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接种小麦赤霉病菌第10天,DZSG23处理组的防治效果达到40.89%;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DZSG23为芽孢杆菌属微生物,显微观察发现其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菌菌丝膨大、畸形;且DZSG23菌株的菌悬液、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较低,但致畸作用较明显,DZSG23菌悬液(1×106 CFU·mL-1)和次级代谢产物(10 mg·mL-1)处理36 h,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畸形率分别达到57.70%和36.67%,均能造成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导致芽管肿胀、扭曲。本研究结果为拮抗菌株DZSG23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内生细菌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筛选小麦赤霉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对来自福建的小麦内生拮抗菌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对小麦赤霉病都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Y1-9,JY1-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JY1-9,JY1-3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湖南长沙地区油茶内生拮抗菌的筛选,为油茶根腐病、叶枯病、炭疽病及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研磨法从健康油茶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出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油茶根腐病、叶枯病、炭疽病及软腐病都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并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内生细菌数量不同,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为茎,叶中最少。菌株J-3-1对油茶根腐病菌、叶枯病菌、炭疽病菌及软腐病菌均有拮抗活性,其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2.5、16.8、13.5、13.4 mm。16S r DNA相似性为99%。[结论]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禾谷镰刀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探索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方法】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及平板对峙法从24份取自河南郑州近郊、信阳、新乡、商丘、开封等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土样中分离、筛选禾谷镰刀菌的拮抗菌株。【结果】从2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65株菌株,对峙实验发现其中8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c-07的拮抗效果最佳。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Jc-07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实验表明,菌株Jc-07发酵滤液明显抑制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使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Jc-07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具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蒜鳞茎中抗番茄灰霉病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的内生菌菌株,研究其生防效果,为开发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平板对峙法从大蒜鳞茎内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测定拮抗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胚根和盆栽植株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的63株候选菌株中获得了22株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中有4株内生菌(D6,D10,D21,Y3)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77.5%。4株拮抗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和胚根上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2%,71.13%和70.3%;对盆栽植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2%;这4株菌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最高达83.1%。【结论】大蒜鳞茎中的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内生菌在番茄灰霉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大豆菌核病菌的有效拮抗菌株,利用组织表面消毒法从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13株细菌和49株真菌。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42株(细菌25株、真菌17株)对大豆菌核病菌有拮抗效果的内生菌株,其中18株对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本试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对峙法从多种植物体内及其土壤中分离、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的拮抗菌,并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获得了300株菌株,其中30株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NS-QCT的抑菌活性最强。对NS-QCT菌株PCR扩增获得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NS-QCT菌株与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MJM1968菌株相似性为99%,表明其应该是一株链霉菌(S.malaysiensis)。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S-QCT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为防控小麦赤霉病及其毒素污染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小麦根际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抑制禾谷镰刀菌生长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种类鉴定;通过PCR扩增抗菌脂肽基因、发酵条件试验、抑菌物质的抑菌特性分析探究拮抗菌的拮抗特性;通过接种小麦穗和小麦籽粒试验验证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Deoxynivalenol,DON)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出5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XW-10的拮抗效果最好,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具有合成伊枯草菌素、表面活性素和丰原素等抗菌脂肽的基因。菌株XW-10生长的最适条件为CM培养基中培养10~48 h,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使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使孢子萌发率下降,也使菌丝形态畸变;发酵无菌上清液在低于90℃下可保持高抗菌活性,中性pH时抑菌效果最好。菌株XW-10发酵无菌上清液中的有效成分为粗蛋白,但对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的作用不敏感。应用试验表明菌株XW-10发酵无菌上清液可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通过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降低小麦基质中DON毒素的含量和小麦穗赤霉病的发生率。【结论】筛选获得的菌株XW-10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作为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潜质。  相似文献   

11.
从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麦穗中分离筛选出一种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AFR0406。经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435531)序列分析,初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AFR0406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的平均抑菌带半径为0.8 cm,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带半径为0.78 cm,对小麦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0%,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不发生改变,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石榴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生防菌.[方法]从采自云南蒙自的石榴叶片中分离并获得5株内生拮抗菌,通过测定其对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的抑菌能力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Y2,对其进行抑菌谱测定及鉴定.[结果]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Y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试验结果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抑菌、降解纤维素及抗氧化等功能的亳菊内生菌,为其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株龄9个月的安徽亳菊为材料,分别取根、茎、叶、花4部分,采用平板培养法从中分离内生菌菌株,并在平板上筛选和检测分离菌株对玉米弯孢菌、黄瓜枯萎菌、小麦赤霉菌、串珠镰刀菌、瓜炭疽菌、茶叶轮斑菌等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目标菌株BJF10对纤维素的降解活性和DPPH的清除能力,根据菌体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系统发育树对菌株BJF10进行鉴定。【结果】从亳菊的根、茎、叶、花中共获得了56株内生菌菌株,其中菌株BJF10对6种植物供试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均在50%以上;菌株BJF10培养第4天的纤维素降解活性达到最强,培养3d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酶(FPase)的活力达到最高,分别为180.32和81.46U/mL;BJF10的7d培养上清液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67.7%;根据形态特征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BJF10鉴定为柄孢壳菌属(Zopfiellasp.)。【结论】柄孢壳菌属亳菊内生真菌BJF10菌株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降解纤维素、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赤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桑树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开展拮抗内生细菌的对峙培养和盆栽控病试验,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SSY26拮抗菌引入小麦穗部,小麦穗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物酶(POD)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的酶活性。结果显示,SSY26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到58.65%,显微观察显示SSY26菌株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菌菌丝膨大、畸形,影响其正常生长;分子鉴定SSY26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第18 天时SSY26菌悬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27.30% ,与化学药剂处理组没有显著差异,且桑树内生细菌SSY26引入到小麦穗部,可提高穗部组织中PPO、PAL及POD等防御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田小曼  许蒙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183-187
采用常规方法从南蛇藤的叶与果实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以PDB培养基对其进行液体培养,用高压蒸汽灭菌过的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小麦赤霉菌、棉花枯萎菌、番茄叶霉菌等8种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丙酮粗提物中.筛选出1株抗菌谱较广的内生真菌Y9,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褐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 6种病原菌有较好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太谷、大同等地采集到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健康植株,采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从根、茎部共分离到65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其中的31株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叶霉病菌和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占菌株总数的19.4%;对早疫病菌和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株,占菌株总数的22.6%。抑菌圈半径最大可达15 mm。按抑菌圈半径大小,将拮抗菌分为强、中、弱三类。  相似文献   

17.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苦豆子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有所不同,同一植株根部比茎部种类多。经初步鉴定均为半知菌。拮抗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内生菌菌株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无孢菌KG20对小麦赤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5%,并产生明显抑菌带。无孢菌KG20菌株培养滤液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培养滤液对6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79.23%。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茄类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内生性测定表明,3菌株均能进入宿主植物番茄和茄子体内,经初步鉴定3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