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敌百虫中毒对贵州白香猪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为贵州白香猪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采用兽用敌百虫对贵州白香猪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试验猪临床中毒症状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肝、脾、肺、肾等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酯酶(CHE)活力及VC、VE水平。结果表明:中毒贵州白香猪体内存在严重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伤;与对照相比,染毒处理试验猪的肝、脾、肺、肾中的AchE、CHE活力及VC、VE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力则有所提高,说明,有机磷中毒导致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受抑制,体内自由基反应加剧。  相似文献   

2.
选择3.5月龄、遗传来源相似、体重9.83±1.78 kg的贵州从江香猪去势公猪6头,采用NFD+5%EHC无钙无磷纯合饲粮法进行代谢试验,以测定贵州香猪内源钙与内源磷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贵州香猪每千克自然体重内源钙、磷排泄量分别为47.31、20.74 mg/d。贵州香猪维持的净钙、净磷需要分别为0.047 3、0.020 7 g/kg BW。  相似文献   

3.
选用30头2月龄的贵州剑河白香猪,与剑河九仰黑香猪进行营养需要的比较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6月龄体重分别为25.00±6.46 kg和27.20±8.91 kg,均属同一体重类型的小型猪种;剑河白香猪3~6月龄阶段平均每kg增重的饲料采食量为3.735 kg,消化能(DE)、粗蛋白(CP)和钙(Ca)、磷(P)的需要量分别为44.33 MJ,498 g,26.1 g,19.4 g,饲料利用率较九仰香猪略低而营养需要则较九仰香猪为高.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了解甲基睾酮的安全性,用昆明种(系)小鼠进行甲基睾酮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定绝对致死量(LD100)为4 500.0 mg/kg,最大耐受剂量(LD0)为1 499.7 mg/kg;测定甲基睾酮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879.7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2 522.3~3 287.6 mg/kg。根据外源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甲基睾酮对昆明种小鼠有低毒性。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开发、利用贵州从江香猪遗传资源特点,选取7kg、16kg和25kg体重生长肥育猪(公母各1/2)共18头屠宰,对从江香猪体成分沉积规律和肉质营养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从江香猪鲜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7.04±0.26)%,氨基酸在不同体重间保持一致,随着体重的增加,体成分沉积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分的减少和作为贮备物质的脂肪的增加。无脂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达85.83%~87.10%,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氨基酸需要模型非常接近;富含风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高达240.46mg/g;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为41.19%。高于FAO/WHO理想食物蛋白质中EAA/TAA的推荐比例(约40%),是理想的膳食肉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贵州香猪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出高品质的实验用小型猪,以贵州从江香猪为母本、中国农大小型猪Ⅰ系为父本进行杂交,测定杂交猪(农×从杂交猪)的繁殖性能和F1代的生长发育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农×从杂交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0.26头,窝断奶仔猪数为8.89头,仔猪初生重为0.68kg/头,与贵州从江香猪差异不显著(P0.05);农×从杂交猪F1代的生长速度缓慢,6月龄杂交猪平均体重为25.85kg,体高为42.44cm,体长为75.29cm,胸围为69.78cm,均显著低于纯繁贵州从江香猪(P0.05)。农×从杂交猪F1代体型矮小,生长发育缓慢,是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选育群。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贵州香猪的科学饲养和制订《贵州香猪饲养标准》提供技术参数,选用从江香猪,采用扣除蛋白质等消化能(DEpf)日粮设计和比较屠宰试验,对贵州香猪能量沉积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DEpf进食水平下,贵州香猪DE转化为ME的效率为95.84%,维持DE需要为484 W0.75,每1kg增重生长DE需要:7~16kg体重段为21.17 MJ,16~25kg体重段为22.60 MJ。建立了贵州香猪的能量需要模型:DE(MJ/d)=238.0853 W0.75-100.0708 W+0.0340 We+473.8475△W-1590.0288△W2+296395.1748△W2.6733e-398.7895(R2=0.9999,P<0.01)。  相似文献   

8.
选用体重约20 kg的杜枫姜三元杂交猪18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5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00 mg/kg低聚木糖(第1组)、基础日粮+150 mg/kg低聚木糖(第2组)、基础日粮+200 mg/kg低聚木糖(第3组),研究不同处理对生长猪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沙门氏菌数量均有所下降,且第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3组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9%、0.7%;各试验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均有增加趋势,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1.4%、1.4%。  相似文献   

9.
探讨日粮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4组(Ⅰ~Ⅳ组),每组10头猪.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锌(以锌量计)Ⅰ组(对照组)100 mg/kg、Ⅱ组3 000 mg/kg和蛋氨酸锌(以锌量计)Ⅲ组100 mg/kg、Ⅳ组300 mg/...  相似文献   

10.
以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蛹虫草基质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stroma polysaccharides,CMSP)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CR小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CMSP试验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CMSP试验组(150、300、600 mg/kg)。结果表明,在14 d的观察中,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且灌胃剂量超过10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摄食量、血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CMSP实际为无毒物,且对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为600 mg/(kg·d)。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0日龄鸡胚采用尿囊腔注射和3日龄雏鸡采用经口服一次给药的方法,观察了氟哌酸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哌酸对鸡胚的最小致死剂量为320mg/kg胚重;对3日龄雏鸡的LD_(50)为4985±753.18mg/kg体重。对雏鸡的毒性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症状。蓄积毒性试验表明,本品无明显蓄积毒性,不影响雏鸡增重,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对幼年雄性香猪睾丸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随机将20只20~25日龄的幼年雄性香猪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每个实验组连续9d经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己烯雌酚(0.03mg/kg,0.3mg/kg和3mg/kg)后,外科手术取出左侧睾丸并经卡洛氏液固定20h,石蜡包埋后制成5μm组织切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观察己烯雌酚(DES)对幼年香猪睾丸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DES都具有促进睾丸和附睾中肥大细胞增多的作用,且具有剂量相关性.但相同剂量的DES对睾丸白膜和间质,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中肥大细胞数量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己烯雌酚对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单次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将70只体质量为(20±2)g的SPF级KM小鼠随机分成7组,雌雄各半,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0.4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相同体积、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溶液,灌胃后7d内仔细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总黄酮的LD50.试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进行病理剖检,同时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分别采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004.47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 693.78~2 372.47mg/kg.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而死亡.说明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 0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选择体长为(1.70±0.03)cm,平均体重为(0.29±0.02)g的鹤顶红金鱼幼鱼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设置5个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96h内观察鱼体状态,记录死亡数。结果发现,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在96 h的条件下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1 mg/L、35.11 mg/L、2.81 mg/L。三种药物对鹤顶红金鱼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41mg/L、3.51 mg/L、0.28 mg/L。可见,适当浓度的高锰酸钾、亚甲基蓝和硫酸铜均可以在鹤顶红金鱼幼鱼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4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恩拉霉素的慢性毒性试验,根据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设高剂量组(10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及空白对照组,按高、中、低剂量分别将恩拉霉素添加至大鼠饲料中加工成定制饲料,每天饲喂1次,连续饲喂6个月,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清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等评估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在整个试验周期(6个月)内,各恩拉霉素剂量组的大鼠饮食饮水、大小便均正常,精神状况良好,被毛光泽,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各恩拉霉素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恩拉霉素仅对大鼠中性粒细胞数有一定影响,对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及白蛋白等血清生化指标有轻微影响.在脏器系数方面,连续给药6个月后,仅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恩拉霉素对大鼠的肝脏、肺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组织会产生轻微影响,主要表现为: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的细胞呈轻微肿胀;肺脏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淤血,肺间质轻微增宽;肾脏组织轻微充血,且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肿胀;心肌纤维轻度萎缩,心肌间质增宽.[结论]恩拉霉素的毒性极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其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非常轻微,即恩拉霉素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极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用药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开展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确定其临床应用的主要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靶器官.其中,急性毒性试验设20.00、10.00、5.00、2.50和1.25 g/kg 5个剂量组,试验开始当天在24 h内分2~3次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试验用药剂量为240.00 g/kg,试验开始当天在24 h内分2次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每次0.80 mL/只;亚慢性毒性试验设每天灌服0.16、0.08和0.04 mL/只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胃给药后30 min内精神萎靡,安静,呼吸变慢,但30 min后恢复正常,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对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40.0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用药组小鼠的体重、脏器(肝脏、脾脏和肾脏)指数和血清学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仅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有损伤,肝细胞有点状坏死灶,肝细胞索凌乱,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细胞核着色减弱,其他脏器组织切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浓缩型兽用双黄连口服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连续用药也无亚慢性毒性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毛的数量在初生猪和15公斤体重阶段没有显著差异。在60公斤体重以后各阶段东北民猪的毛量多于哈尔滨白猪的,毛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少。绒毛是东北民猪所特有,但初生猪没有绒毛。绒毛的数量在夏季稀少,冬季密布。粗毛的长度和粗变,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加长和加粗。绒毛的粗度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加粗。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的真皮厚度初生时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体重增加而显著加厚。东北民猪的真皮厚得多,尤其在90公斤体重比60公斤体重的真皮加厚一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马钱子粗粉及其超微粉分别对雄性、雌性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考察微粉化对其毒性的影响。方法一次性分别灌胃给予雄性、雌性昆明小鼠不同剂量的马钱子超微粉或粗粉,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潜伏期,用序贯法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马钱子超微粉雄性小鼠LD50为194.7 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180.7 mg/kg,马钱子超微粉雌性小鼠LD50为163.0 mg/kg,95%可信区间为198.2~127.8 mg/kg;马钱子粗粉雄性小鼠LD50为295.7 mg/kg,95%可信区间为331.7~259.7 mg/kg,马钱子粗粉雌性小鼠LD50为271.8 mg/kg,95%可信区间为323.7~219.9 mg/kg;粗粉的死亡潜伏期长于超微粉,而雄性动物的死亡潜伏期也长于雌性。结论马钱子超微粉及其粗粉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相似,其急性毒性存在量时效关系,但马钱子超微粉比粗粉的毒性大,临床应用马钱子超微粉应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