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春恺 《海洋渔业》2002,24(3):141-142
坛紫菜(Porphyra haianensis)人工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多,如生态环境因子问题、苗种品质问题、养殖技术问题。同时,海区采壳孢子苗(下称海区采苗)时间的选定也是关键一环,它关系到采苗的成败和相关行业的兴衰,关系到病烂的发生与发展程度,是一个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技术关键。笔者现就莆田市坛紫菜海区采苗的历史、现状及其过早采苗的危害,提出适宜的采苗时间,以期坛紫菜人工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Porphyra haianensis)人工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多,如生态环境因子问题、苗种品质问题、养殖技术问题,同时,海区采壳孢子苗(下称海区采苗)时间的选定也是关键一环,它关系到海区采苗的成败、病烂的发生与发展程度等,是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坛紫菜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中潮区适宜养殖面积有限,而且各地为了争抢紫菜早上市卖好价,海区采苗时间较适宜季节普遍提前10—15天,造成气温水温不适,风力弱,风向反南,附晨霜,海水营养盐严重缺乏等极不利的环境因素,减弱了坛紫菜体适应环境扰动和抗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海区采苗失败,紫菜体严重病烂等事故不断发生,紫菜养殖业备受挫折。 为使坛紫菜养殖业走出低谷,经多年探索,采取坛紫菜移动养殖法,人工造就良好环境,效果甚佳,产量产值提高一倍。 1993年,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在下华海区对1600亩坛紫菜进行移动式养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隶属于红藻门、红毛菜科、紫菜属,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大型食用藻类,主要产于福建和浙江沿海,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由于海区养殖超容量、气候异常变化、环境条件恶化、采苗提前和养殖生产追求"三密"(贝壳壳孢子密、采苗密度密、海区种养密度密)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海区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面积不出苗、烂苗和烂菜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拓展坛紫菜“南菜北养”的范围,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烟台海区进行了坛紫菜“闽丰2号”的养殖试验。2018年9月中旬将购自江苏、幼苗肉眼可见的网帘投放下海,至12月上旬采收五水(第一次采收的紫菜叫头水或一水紫菜,后面的依次叫二水、三水、四水、五水),总产量为2 359.5 kg/hm2(干质量);2019年8月下旬,采用坛紫菜成熟贝壳丝状体在当地进行采苗、下海,9月下旬进行一水紫菜的收获,至11月中上旬共采收五水,总产量为1 574.3 kg/hm2(干质量)。随着收获期的延长,藻体的长度、宽度均呈增加趋势,但2个年度产量分别以三水和四水为最高。海区营养盐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无机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10月份的无机氮浓度明显低于8月份的,晒网同时喷洒施肥后藻体颜色快速好转,且产量有所提高,表明试验海区营养盐条件是影响坛紫菜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避免病害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施肥以促进藻体生长,提高坛紫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瑞棠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4):18-19,23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一是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受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流速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五是养殖管理方式陈旧,导致退潮后苗帘污染物多,影响坛紫菜生长。为此作者根据近年发病情况,提出几项防病害技术措施,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2007,(9):74-74
福建省平潭县是坛紫菜育苗和养殖大县,一年一度的采苗季节又到了,许多菜农纷纷提早采苗,提早收割,目的是为了抢个先机,图个好价钱。平潭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王云认为,坛紫菜正常采苗季节在9月中旬前后,也就是“白露”至“秋分”节气。  相似文献   

8.
<正> 坛紫菜是我国长江以南主要的人工养殖海藻。在坛紫菜大规模生产中,促壳孢子集中放散工艺,是秋季采苗的关健之一。目前全国都采用“下海刺激法”——将附有丝状体的贝壳运去海区吊挂,第二天一早再运回育苗室采苗。这一工艺促放效果好,但存在不少缺陷。诸如:工作量大;需要运载下海的工具、费用高;工艺过程受坏天气、海况的制约,也不安全;下海过程中,一旦洒水  相似文献   

9.
##正##告别港湾小家,迁往滩涂海区,坛紫菜的生存空间大大拓展。日前,温州海虎海藻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市科技计划项目《开敞性滩涂海区坛紫菜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开创的开敞性滩涂海区坛紫菜养殖技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平潭县坛紫菜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华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2-273
坛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 )是我国东南沿海养殖海藻中的优良品种,1998 年福建省坛紫菜养殖面积达9733 hm 2,产量为2.4万吨,居全国紫菜养殖的首位。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原产地,为保持其传统的生产优势,作者分析了目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浮流式紫菜二荐养殖,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基础上大胆改革精心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一种养殖新技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是指紫菜养殖区域从原来的潮间带养殖外移到浅海区养殖。养殖的紫菜不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始终浮在海水中生长,不会自然干露,即称为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它比潮间带海区水位深,所以又称深水养殖。而紫菜二茬养殖,是指利用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适宜温度差,在同一海区同一棚架上,秋季海区水温较高时养殖坛紫菜,冬季水温下降时,原养殖的坛紫菜已经老化,进入条斑紫菜的最适生长温度期,适时换养条斑紫菜,进行第二茬养殖。…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俗称紫菜,为海洋大型红藻,营养价值较高,每100g坛紫菜干品含粗蛋白24.5g,脂肪0.9g,糖31.0g,胡萝卜素1.23mg,钙330.00mg,铁32.00mg,产生热量230千卡。我国食用紫菜的历史很悠久,而且早在180多年前就创造了“岩礁洒石灰水自然增殖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紫菜生产由天然采集向人工养殖过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紫菜人工育苗和海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不断扩 海水养殖 责任编辑 刘学迅大,产量也不断增加。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少数养民为了抢市场、争价格,采取早采苗、早收割、卖价高…  相似文献   

13.
坛紫菜移动养殖即在海区采苗时,把苗帘推向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当时一般海区的水温为29~31℃,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水温较低,以避开高温造成的烂苗。经过一段时间养殖收获以后,随着水温降低至约18~19℃,再及时把低潮区的苗帘移向中潮区和中潮区上部,以防低温侵害蓄小潮不干露烂苗。当水温明显下降至约16℃时,应把中潮区下部的苗帘移向高潮区,以增加光照,延长坛紫菜的生长期。在这种移动养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吉庆和海洋发展有限公司在霞浦东壁海区开展了坛紫菜翻转式养殖新技术试验,养殖面积共6 hm2。结果表明坛紫菜翻转式养殖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应用范围广、产品质量高的养殖方式。坛紫菜翻转式养殖产量为1 100 kg/200 m2,产值为10 550元/200 m2,扣除生产成本1 150元/200 m2,利润为9400元/200 m2。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翻转式养殖新技术,总结了本试验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够为紫菜养殖模式的创新以及日后翻转式养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品种条斑紫菜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纪培福 《齐鲁渔业》2007,24(12):18-19
研究了新品种条斑紫菜的苗种培育、苗网解网、干燥、包装、入库等技术以及紫菜栽培海区的选择和栽培设施等技术关键,引用日本条斑紫菜育苗的技术工艺,采用高密度投放果孢子、丝状体恒温培育、回转式(水车式)采苗等技术,有效控制了出苗帘数量,缩短了育苗时间,提高了壳孢子的利用率,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坛紫菜冷藏网和浮筏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将是扩大紫菜养殖面积、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如何达到一次性壳孢子采苗,以保证在一个海区的同一筏架上进行多次冷藏网换网浮筏养殖所需要的苗帘出好苗,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藻场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钧  谢双如 《齐鲁渔业》2012,(10):37-38
坛紫菜(Porphra haitanensis)主要人布在浙江、福建等南方沿海,是中国特有种菜。福建省莆田市是坛菜菜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666.7多公顷,总产量(干菜)达2000多吨。坛紫菜养殖是莆田市水产养殖业中最具传统特色的产业,也是福建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坛紫菜冷藏网和浮筏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将是扩大紫菜养殖面积、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如何达到一次性壳孢子采苗,以保证在一个海区的同一筏架上进行多次冷藏网换网浮筏养殖所需要的苗帘出好苗,是该种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直到目前对该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大都依照日本  相似文献   

19.
紫菜海区全浮动式多茬养殖较新的养殖方式,使紫菜生长期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显著,文章就该种养殖匠海区选择,海上布局和操作采苗及养殖管理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减少单位苗壳数量、增加单位的附亩密度、提高壳孢子的附着率是提高坛紫菜增产增值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娘宫村坛紫菜育亩室进行了坛紫菜苗种培育对照试验。一、培育池的条件和育苗器材1.培育池:2口(有房顶瓦片遮阳),分别为长9.0m,宽2.3m,深0.6m。2.挂养材料:竹杆60根,每根长2.4m,直径4.0cm~5.0cm。3.文蛤壳:33000个/池×2池,每个文蛤壳壳高5cm~6cm。4.文蛤壳排列距离:60杠/池(杠距15cm),28窜/杠(窜距8cm),20壳/窜(壳距5cm)。二、种芽的来源和采苗时间取人工养殖的成熟母菜做种芽,种芽冷冻时间在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