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基因分离方法及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上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及其成就,概括出6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即序列克隆法、功能克隆法、从子标签法、图谱分离法、消减杂交法和差异表达分析法(cDNA-RAPD、DD-PCR、PDA和SSH),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T-DNA标签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DNA标签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分离和克隆植物功能基因的方法。本文介绍了T-DNA标签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概述了该法的优缺点和在水稻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基因克隆、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基因图位克隆、基因转座子标签技术和差异表达基因分离技术等植物新基因克隆策略和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在植物花色改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植物花色苷基因工程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花色苷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基因工程改良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植物雄性育性相关基因的克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种克隆植物雄性育性相关基因的方法.其中包括mRNA差异显示技术、染色体步行法(Chromosome walking)、基因标签法(Gene tagging)、基因序列同源克隆法等。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PCR扩增克隆、表型基因克隆、转座子标记技术、mRNA差异显示法、功能克隆、同源序列克隆基因、DNA芯片技术、定位克隆技术等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用RT-PCR法从葡萄扇叶病毒杭州分离物(GFLV-H)基因组RNA中扩增了该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515个核苷酸,编码50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与GFLV法国分离物F13的同源性分别为88%和95%.目前该基因已成功地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经三亲交配导入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中.  相似文献   

8.
大豆两个MYB 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新的植物MYB转录因子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RT-PCR法结合RACE-PCR法分离克隆MYB基因cDNA全长序列;酵母系统检测其转录激活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植物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生物合成酶的影响。【结果】根据植物中MYB基因DNA结合域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大豆品种中豆27的叶片为材料,RT-PCR扩增出两个MYB基因同源片段;据此设计基因特异引物,通过RACE-PCR分离克隆出两个新的MYB基因GmMYBZ1、GmMYBZ2。酵母系统检测表明,GmMYBZ2具有转录激活功能,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为10.35 U;半定量RT-PCR在中豆27的茎和叶中检测到GmMYBZ1的表达,而GmMYBZ2在植物的根、茎、叶及未成熟种子中均有表达;对转基因烟草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GmMYBZ2的表达可抑制类黄酮代谢途径中PAL、C4H、4CL、CHS、CHI、F4H及FLS等生物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结论】从大豆栽培品种中豆27中克隆出了两个新的MYB基因GmMYBZ1、GmMYBZ2;功能研究表明,GmMYBZ2可能参与植物类黄酮合成调控。  相似文献   

9.
mRNA差别显示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RNA差别显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分离和克隆正常与异常细胞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PCR方法 ,是目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问世以来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广泛用于人类及其他动物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基因克隆的研究 .在植物基因研究方面应用起步较晚 ,现已开始用于植物基因分析、杂种优势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 ,该文介绍了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原理、步骤、优缺点及其发展 ,并对其在植物特异基因分离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做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0.
转座子因其插入突变的特征可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介绍了转座子家族的概念,植物内源转座子标签和异源转座子标签的研究,转座子陷阱技术以及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分子力学和基于知识的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介绍了Nussinov碱基最大配对法、Zuker极小自由能法及螺旋区组合类算法等RNA高级结构预测的原理,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估。此外,还简要论述了基于EST的网络电子克隆技术,并对基于网络的蛋白质与核酸高级结构分析作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克隆启动子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的表达调控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启动子的克隆对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构建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目的蛋白有着重要的意义。启动子克隆的方法很多,从常用的启动子陷阱技术筛选启动子到PCR方法的应用,基于PCR克隆启动子技术有:载体锚定PCR、反向PCR、接头PCR、交错热不对称PCR等,为克隆启动子提供了更可靠,更合理的方法。文章着重介绍了几种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用于水稻线粒体基因的克隆方法,以水稻线粒体基因ccmB、nad9为例,分别选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克隆。在对水稻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克隆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常规方法适用于Ⅰ类水稻线粒体基因的克隆,RT-PCR法适用于Ⅱ类水稻线粒体基因的克隆,简易方法只适用于Ⅲ类水稻线粒体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4.
基因克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基因克隆常用技术包括图位克隆法、转座子或T-DNA标签法、同源序列法、表达序列标签(EST)法和差异表达基因分离方法的原理、应用、应用的潜力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启动子序列克隆和功能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启动子序列克隆和功能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启动子克隆的主要方法有基因组文库筛选法、探针载体筛选法、常规PCR法、反向PCR法、锅柄PCR法、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热不对称交错PCR法和Y型接头扩增法。其中,热不对称交错PCR法因操作简便、特异性较高而最有效。启动子功能分析方法有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和实验分析法,前者主要依托数据库初步预测启动子序列;后者确定启动子的顺式元件及其功能,具体策略有点突变分析、凝胶阻滞分析、瞬间表达分析、转化分析和酵母单杂交分析。可为启动子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琦  李玮妮  王荣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5):1097-1100,1126
[目的]克隆蜜蜂(Apis mellifera)TPI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蜜蜂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蜜蜂TPI基因全长为1768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所编码蛋白的等电点为8.515。二级结构预测表明TPI蛋白属于α/β蛋白。[结论]利用蜜蜂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EST)电子克隆蜜蜂新基因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蜜蜂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胚胎移植方法和受体母猪因素对克隆猪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的胚胎移植技术体系,以提高克隆猪的生产效率。【方法】比较不同移植方法和不同受体母猪状况的胚胎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的出生效率,利用体外发育能力相似的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的克隆胚胎混合移植确定最佳的受体母猪发情同期时间。【结果】克隆胚胎经由输卵管伞移植比输卵管打孔移植具有更高的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效率(2.2% 和0.4%,P<0.01),而胚胎移植后辅助人工授精会降低克隆效率(0.6% 和 2.2%,P<0.01)。利用经产母猪作为移植受体比青年猪受体具有更高的克隆效率(3.0%和0.8%,P<0.01)和平均窝产仔数((5.5±0.7)头和(2.7±0.3)头,P<0.05)。受体母猪发情时间比胚胎激活时间晚12-36 h组的克隆效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晚0 h和早12-24 h 组的克隆效率(2.0%、0.5%和0%)。最佳的受体母猪发情时间为晚于克隆胚胎激活后24 h,克隆效率达3.0%。【结论】选择自然发情时间晚于克隆胚激活后24 h的经产母猪为受体,通过输卵管伞端移植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克隆效率,是猪克隆胚胎移植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酪氨酸硫化转移酶(Tyrosylrotein sulfotransferase,TPST)在酪氨酸硫化修饰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试验参照人、鼠、牛等动物的TPST1 mRN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电子克隆结合RT-RCR的方法首次克隆获得包括完整CDS区的猪TPST1基因cDNA序列(HQ439987),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及...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报道的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西安绿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出一条DNA特异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采用一种新建立的在可见光下参照位置标记方法回收目的DNA片段,并与常规的在紫外光下回收的目的DNA片段进行了克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回收的茄子反转录转座子基因片段易出现目的DNA片段断裂,而在可见光下参照位置标记回收DNA的方法能保证目的DNA片段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方法,为其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优化DNA提取和目的片段回收步骤,检测其对提取DNA质量和纯度、目的片段回收率与阳性克隆等的影响。【结果】DNA提取方法优化后,提取获得的DNA完整性好,无杂质、无弥散现象,质量较好,其OD260/OD280在1.88-1.93;优化前不同样品提取的DNA仅为40.0-60.0 ng/μL,优化后样品DNA在104.5-214.8 ng/μL,为优化前的2-3倍;目的片段回收方法经优化后,可以从扩增的PCR产物中回收获得条带较清晰的目的片段,其胶回收率较高;对回收的目的片段进行亚克隆,以gyspy74引物鉴定阳性克隆,每个样品的菌落均在700 bp左右扩增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且其中3个菌落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核酸序列一致。【结论】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