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水县是传统名茶———宁红功夫茶的源产地和主产区 ,2 0 0 1年 5月列为全国首批 2 0个创建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据统计 ,2 0 0 1年全县茶园面积 2 2 2 8 2公顷 ,茶叶产量 1187t。为确保创建无公害茶基地县工作顺利进行 ,如期通过国家农业部审核验收 ,使我县茶叶优势真正得到发挥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1 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我县自然条件优越 ,适宜发展茶叶 ,且产茶历史悠久 ,农民有种茶的传统习惯和经验 ,茶业是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几代人努力创造出来“宁红”名牌。而今我县已列入国家…  相似文献   

2.
1 以"煤"代"柴"加工茶叶的意义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脉腹地,境内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生态有机茶生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山区的重要富民产业来抓.到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0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面积达5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近5000亩,2006年实现产量1000吨,产值1亿元.根据规划,到2010年茶园面积将达15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以来,修水县新一轮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园面积由不足2万亩发展到10.2万亩,2011年茶叶产值突破了2亿元大关,修水县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赣南的茶叶生产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记载,1896年赣州市茶园面积就达4.05万亩,产茶1 600多t,产品畅销广州、武汉、九江等周边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的茶叶生产得到了新的发展,199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2.26万亩,总产2 268 t.近几年来,赣州市着力开发了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竹山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树。多年来,竹山县咬定"茶叶富民"战略目标,持之以恒地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18.5万亩,基地遍布全县15个乡镇、120个村,茶农近3万户。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园管理水平低,管理质量参差不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竹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发挥。为此,竹山县开展了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探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6.
建立机剪机采茶园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随着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对劳力的要求越来越多,劳力成本越来越高,茶树修剪尤其是茶叶的采摘成本成了抑制生产发展的瓶颈.该区自2004年开始全面推广茶树机剪机采技术,发展的新茶园以机剪机采标准建立,现已建成和改造有利实行机剪机采的茶园1000hm2,为全面普及茶叶的机采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机采茶园的建立与管理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1历史背景 修水产茶历史悠久,是江南著名茶区之一,也是双井茶、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据史料记载,修水县产茶始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县茶园面积达34万亩.之后,受各种战乱影响,农村经济衰败,茶园面积锐减,至解放前夕仅剩2.24万亩.解放后,经过恢复和发展,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上升,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77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被列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9.
所谓无公害茶叶,是指不含有害物质或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的茶叶。与生产普通茶叶相比,无公害茶叶施肥有部分特殊要求:一是所施肥料要保证生产的茶叶优质安全,二要尽量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和施肥效益,三要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如果盲目施肥,不仅会影响到茶叶的生长,还会提高茶叶中有害物质含量,使茶叶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生产无公害茶叶,在施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茶叶通讯》2019,(1):26-33
本规程规定了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产地条件、茶园基地建设、茶树品种选择、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加工要求、包装、储藏和运输等技术要求,为江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及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建立茶叶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认证和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食品召回等工程,均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做好从原料到成品各个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批次管理,确保通过产品批号能从成品到原料每一环节进行追溯,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服务,浮梁饮韵堂茶业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2月8日至14日举办了2014年第三期农函大培训。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邀请了景德镇市茶技站的专家就茶业发展现状及态势、茶叶无公害生产和高效茶园标准化管理、无公害茶叶病虫草害控制与科学施药技术、茶园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有机茶生产技术与管理、茶叶深加工及茶叶营销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讲座。专家给学员们讲解了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名优茶  相似文献   

13.
天山真香茶     
天山真香茶产于安徽旌德县庙首镇祥云中山林茶区。 1988年 ,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亲笔命名“天山真香” ,同年和 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茶 ,被授予“优质农产品证书” ,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注册“文昌阁”商标 ,1997年和 2 0 0 1年分别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二等奖 ,1997年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举行的首届中国名茶拍卖会上 ,5 0 0g拍卖品以 6 5 0 0元的高价成功拍出。 2 0 0 2年旌德县被列为宣城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 ,到2 0 0 3年已有 30 0hm2 茶园通过安徽省无公害茶叶基地认证。目前正在组织申报原产地保护注册。天山…  相似文献   

14.
《蚕桑茶叶通讯》2003,(1):16-16
湖南茶树种植面积曾名列全国第一 ,产量连续几年居全国第二。但近几年来 ,湖南茶叶却出现面积锐减、产量骤降、出口受阻、效益下滑的现象。据了解 ,湖南现有茶园面积约为 110万亩 ,其中采摘面积为 94 96万亩 ,退居全国第五 ;茶叶产量徘徊在五六万吨 ,退居全国第六 ;产值 5亿元 ,退居第七 ;出口创江 2 0 0 0万美元 ,较往年最高年份减少近一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湖南茶叶学会秘书长、湖南农大副教授尚本清专家认为 ,湖南茶叶下坡 ,主因有三 :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 ,产业化程度不高。湖南茶叶生产和流通企业一直存在散和小的弊端 ,技术、资金…  相似文献   

15.
茶是当今时代的世界性饮料。我国是茶的祖产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人体健康的关注 ,消费者对无污染 ,无公害、纯天然的有机茶需求日益巨增 ,做为我省最大的茶叶产区 ,面临世界茶叶消费新趋势 ,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为此笔者就我市生产有机茶问题谈几点认识。1 我市发展有机茶优势1 1 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据调查 ,我国 10 0多万公顷茶园中 ,约有一半以上茶园处于远离城镇的山区 ,而我市地处皖南山区 ,树林覆盖率高 ,约有 70 %左右茶园位于深山老林之中 ,这里空气清新 ,水…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三江绿茶品牌化经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县自1989年以来,经过三个种茶阶段,至今茶园面积已发展到8 333.3hm2,成为广西茶叶生产大县;但三江茶叶规模化生产小、品牌少、茶叶产品附加值低.为了使三江茶叶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发挥山区特色优势,培育打造三江绿茶名牌,笔者就三江县绿茶品牌经营情况及发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机采茶园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都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将茶叶列为农业“三大潜力”产业之一来培育。十一五期间,莲都区茶叶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4.5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莲都的新兴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茶树修剪尤其是茶叶的采摘成了抑...  相似文献   

18.
婺源地处赣东北 ,与皖、浙两省交界。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土、气等综合资源不仅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孕育了婺源茶叶“香高、味醇、汤清、叶绿”的独特品质 ,为世人所赞赏 ,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茶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婺源茶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1 婺源茶业发展现状婺源现有茶园 13.2 7万亩 ,茶叶年产量 5 0 0 0t,茶叶农业总产值 6 6 0 0万元 ,出口创汇 5 0 0万美元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目前 ,婺源茶叶生产形成六大特点。1 1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  我县由于自然环境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家加快了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步伐.从2001年至2003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无公害食品茶叶>、<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有机茶>等行业标准.从2002年起,国家加大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是加快茶叶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现代茶叶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必须积极面对新形势,积极建立综合标准化体系,使企业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茶叶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是薄弱环节,茶叶综合标准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就现代茶叶企业如何建立综合标准化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梁剑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12):12-12,14
1泸州市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发展概况 我市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建设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至2006年6月30日止,已建成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12个,已有9个无公害畜产品通过农业部认证,产品范围涉及猪、牛(含奶牛)、羊、鸡、鹅、兔、蜂七个种类。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