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夏人工河道典农河的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典农河地处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且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维持河流健康对宁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使得典农河社会属性更为强烈,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人工化、河道生态、社会服务功能突出等实际特点。根据其人工河道的特点,将典农河分为5个河段,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从河流状况、生物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三方面着手,选取13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典农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评价。多指标分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典农河最终总体评价赋分为46.63,处于亚健康水平。其中,河流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65.86分,属于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生物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48.66分,属于亚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鱼类损失较多;社会经济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32.72分,属于不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研究表明,典农河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防洪工程标准低、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提出了提高防洪能力、控制污染源、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Barbour(1996)提出的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由底质、栖息地复杂性、流速和水深结合特性、堤岸稳定性、河道变化、河水水量状况、植被多样性、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共计10项指标构成雅砻江中下游鱼类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依之对雅砻江中下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共985 km江段的鱼类栖息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是无“较差”河流;卧龙寺沟为“一般”; 达曲河为“较好”;其他河流“好”。基于此结果,建议雅砻江中下游按照“两区一段”和局部水域进行栖息地保护,将两河口库尾3.9 km保留河段、34.8 km变动回水区域、支流曲入河作为中游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将桐子林坝下及邻近水域作为雅砻江汇口栖息地保护水域,将锦屏二级闸厂址119.0 km大河湾段作为下游东部江河平原鱼类大河湾保护水域。局部水域主要指鳡鱼河支库及其源头支流永兴河、惠民河、达曲河、力丘河、色物绒沟。针对不同河段的保护功能与鱼类栖息地现状,提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河鱼类资源保护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近些年来黄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威胁,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作者于2002—2007年对黄河的水生生物及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标本41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鱼类4种,地方性保护鱼类11种,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根据黄河流域现存鱼类资源的稀有性和其在水域中的作用地位,提出关键性保护鱼类的代表性鱼类,提出生态流量、水质和水环境3个关键性保护指标。  相似文献   

5.
开展赤水河河源段重点鱼类优先保护排序及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为赤水河鱼类保护和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以赤水河河源段为研究区域,设置18个采样点,于2021年11月、2022年4月进行调查。综合考虑区域内小水电拆除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依据AHP-熵权法,筛选了金沙鲈鲤、青石爬鮡、圆口铜鱼、岩原鲤、昆明裂腹鱼、长薄鳅6种优先保护鱼类,构建基于河流地貌特征、水文、水质及鱼类等4方面的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尺度赤水河河源段栖息地综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该河段仅30%河道栖息地为较好状况,50%河道栖息地处于一般状况,20%河道栖息地处于较差状况。小水电拆除可以有效恢复鱼类栖息地,但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结合研究区栖息地现状评估结果,可采取河道清理、卵砾石注入、河段平面形态修复、砾石群修复、构建生态丁字坝等5种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2,(3):17-17
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我国从2000年开始批准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规划中的增殖放流站之一和两个巨型水电站的生态保护配套工程,金沙江下游的洛溪渡向家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金沙江上游旭龙江段鱼类栖息地保护支流,从替代适宜性和保护适宜性两个角度构建了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11个与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了三条主要支流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并划分了栖息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重点保护鱼类物种相似性、纵向连通性指数、特有鱼类物种相似性3项指标的权重值位列前三位,分别为0.234、0.234、0.127;定曲、麦曲河、丹达曲的HSI 分别为84.1、72.0和61.3,定曲适宜性等级最高为“高度适宜”,麦曲河、丹达曲适宜性等级为“适宜”。针对当前定曲鱼类生境存在的问题,拟定了补建过鱼设施、开展受损河道生境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以及加强水污染监管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受水电开发影响下的河流栖息地筛选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江中下游地处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受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影响较突出的区域。以该河流为研究区域,针对水电梯级开发程度较高以及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采用资料调查与现场监测的方法,整理分析了2011年前后研究河流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诊断河流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流的健康评估体系。参考河流健康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流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比分析了多种河流生态完整性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因子类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指数,利用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生态完整性赋分为63.7分,虽然处于健康状态,但已接近亚健康,其中物理结构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河流连通阻隔较严重、河岸带状况欠佳以及底栖动物种类较为稀少;社会服务功能赋分为78.3分,基本处于较理想状态,河流综合健康赋分为67.8分,总体处于健康状态。经敏感性分析,该综合评价体系在河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土著鱼类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青海省50种土著鱼类的种类、分布水域、濒危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设立青海省重要渔业资源禁渔区(包括玛柯河水域常年禁渔区及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通大河段、澜沧江上游常年禁渔区;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禁渔区等);利用现有增殖放流设施加大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黄河段水利水电工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补偿机制的研究;开展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多方合作筹措保护资金.  相似文献   

11.
张红星  王中乾  赵虎 《河北渔业》2012,(4):13-17,28
于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之间,对武关河自然保护区附近流域的水生生物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概况和水生生物的种群、分布及多样性情况。从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发现该处自然条件优越,为生物种群生存提供天然场所。据初步统计,该区域水生生物有浮游植物7门39属,浮游动物共15种,大型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6种,水生昆虫9种,鱼类35种,两栖动物4种,哺乳动物1种。并总结了全年水质变化情况和水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为今后的进一步调查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赤水河栖息繁殖的可能性,评估赤水河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替代生境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将河流生境进行适当概化,建立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生境相似性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相似理论,提出基于恒定型相似元、时间型相似元和系统相似度的河流生境相似性计算方法。以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实例计算了两个河流生境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在水环境方面的相似度高达0.811,处于高度相似等级,河流地形地貌与水文方面的相似度分别为0.743和0.640,均处于基本相似等级。总体来说,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河流生境相似程度较高,相似度达0.694,处于基本相似等级。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双台子河渔业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台子河是辽宁省重要渔业水域之一。2002~2008年对该河段进行了7年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各段面均超渔业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等。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均值分别超标1.3、3.3、1.6、4.8倍;而重金属污染较轻,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究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河岸带不同水体(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生态格局,可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对兰木错曲1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同时对样点环境参数进行调查监测,对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组成、多样性及其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质为I-III类。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23科、36属、39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物种总数的76.9%;其次为寡毛纲、腹足纲、甲壳纲,分别占5.1%;线虫纲、双壳纲和蛛形纲最少,仅各占2.6%。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群落存在差异,水文连通性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对群落变化的解释率为37.0%。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干流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支流和牛轭湖。昆虫纲是干流和牛轭湖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分别大于53%和85%,甲壳纲是支流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大于70%;干流的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最均匀,其中撕食者、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占优势,其密度之和超过90%,支流和牛轭湖的均匀性相对较差,支流中直接收集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78%,牛轭湖中撕食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82%。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影响河蟹早熟的5种因子,通过控制5种因子,使河蟹性早熟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探讨了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内、外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外源性促生长剂对促进河蟹生长的效果,将100×10~(-6)甲基睾丸酮、1%沸石粉、1‰中草药粉以及1‰两种市售虾蟹脱壳促生长剂加入基础饲料中,制成5种试验饲料,喂养每只为12g的幼蟹21天。结果:添加甲基睾丸酮和沸石粉组,幼蟹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中草药及2种市售脱壳促生长剂组幼蟹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河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了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不应当盲目地在幼蟹配合饲料中添加外源性蜕壳激素。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河流筑坝与硬化的生态系统健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闸坝建设和河道硬化等水利工程措施在河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本文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洋河干流5个不同程度筑坝与硬化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河道结构、河床底质、水文特征、水质参数和水生生物五类指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RHI),评估了筑坝与硬化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轻微疏浚或具拦砂坝河段的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好(HRI为30~40),具溢流堰河岸硬化河段为中等健康(HRI为20~30),筑坝和河床河岸全硬化的河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差(HRI为10~20)。筑坝与硬化改变河流物理结构,进而影响河床底质组分和水文特征,其与RHI的变化显著相关(p < 0.05),是损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此外,总磷和有机质污染,及较低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对河流的健康均有不利影响,仅在夏季植物大量生长和污染物质被稀释时,5个河段的RHI有所升高。可见,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需要恢复自然的河岸和缓冲带,改善河流水动力,并加强外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筑坝与硬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为人工改造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洋河干流5个不同程度筑坝与硬化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河道结构、河床底质、水文特征、水质参数和水生生物5类指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RHI),评估了筑坝与硬化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轻微疏浚或具拦砂坝河段的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好(RHI 30~40),具溢流堰河岸硬化河段为中等健康(RHI 20~30),筑坝和河床河岸全硬化的河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差(RHI 10~20)。筑坝与硬化改变河流物理结构,进而影响河床底质组分和水文特征,其与RHI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是损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此外,总磷、有机质污染及较低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对河流的健康均有不利影响,仅在夏季植物大量生长和污染物质被稀释时,RHI有所提高。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需要恢复自然的河岸和缓冲带,改善河流水动力,并加强外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于2009至2010年对海浪河河夹村段水体及底泥中细菌组成与时1空分布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分离出的细菌隶属于5个细菌菌属,其中微球菌属(Micrococcus)是优势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动胶菌属(Zoogloeaitzigsohn)。在时间分布上,水样细菌群落数量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1月份,泥样细菌群落数量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7月份。在空间分布上,水样和泥样细菌群落数量总数在8、9、10号样点高于其它样点一个数量级,但各样点细菌菌属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大庆市杜蒙、林句、肇源三县的实地调查,全面介绍了这些地方河蟹养殖的基本情况、突出特点,分析了河蟹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河蟹养殖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