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满足对早期蟹苗的需求,进行了河蟹控温育苗高产试验。在850m^水体中,一茬育出大眼幼体329kg,计4606万只,平均1m^3水体出苗量为0.387kg,平均成活率为21.93%。通过试验,探索出高产技术是:1)交配前对亲蟹加强饲喂,增加营养积累,促进亲蟹交配;2)交配时把水温和盐度分别控制在10-14℃和18-22;3)越冬促熟亲蟹期,要投优质鲜活饵料,池水盐度要高于交配时,水温不低于6.0℃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洪亮  曹丽 《水产科学》1998,17(4):24-26
本试验于1996年5月8日-7月14日,在杏树屯增殖站利用对虾育苗室,利用水体200m^3,培育亲蟹49只,获得抱卵蟹26只,实际利用15只,获蚤状幼体1421万尾,平均95万尾/只,培育出I-Ⅱ期雅蟹236.8万尾,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11840尾,经科技文献联机检索,1995年10月11日,山东寿光海惠水产总公司的“三疣梭子蟹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成果鉴定,单位水体出苗量1万只以上,本试验单位水体  相似文献   

3.
提高罗氏沼虾单位水体出苗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利用对虾育苗进行了提高罗氏沼虾单位水体出苗量试验。15个试验池总水体79.5m^3,共出虾苗404.23万尾,平均5.08万尾/m^3,最高6.35万尾/^3.1992年12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把5cm以上海湾扇贝亲贝按43-50个/m^3密度吊养于水泥沉淀池,利用附近井水调温:使池水温度达4℃以上。越冬两个半月,成活率84%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成活率仅70%.升温促熟后.亲贝产卵孵化率60%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仅为15.1%。地下海水越冬贝的单位水体出苗量为505万粒/m^3和544万粒/m^3,而自然海区越冬贝出苗量仅有209万粒/m^3.证明利用地下海水调温,在沉淀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越冬,效果明显,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丁勇  游克仁 《齐鲁渔业》1995,12(3):22-24
介绍了海湾扇贝秋季人工育苗技术。在21m^3水体中,共育出壳高360-580μm稚贝2698万个,平均出苗量128万个/m^3。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虾育苗场的设计进行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于136m^3水体中投放状幼体1438万尾,育出商品仔虾964万尾,幼体培育成活率为67%,平均每尾亲虾出苗4725尾,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为7.09万尾,最高为10.2万尾/m^3。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罗氏沼虾雌性亲虾可抑卵三次以上,前后抱卵批次所孵出的幼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证明,幼体培育池内氨氮浓度高达1056.4μg/l对成活率没有多大曩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利用地热水进行罗氏沼虾亲虾土池越冬及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及各个环节的技术关键。研究期间共培育出性腺成熟亲虾26122尾;培育出淡化苗种6800万尾,育苗成活率331%,最高63%,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68万尾/m3。  相似文献   

8.
张耀辉  朱伟 《海洋渔业》2001,23(2):71-73
1999-2000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2000年共育出仔蟹188.5万只,平均成活率6.35%,其中第一茬成活率为3.19%,第二茬为11.81%;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为2945只/m^3,其中第一茬为1876只/m^3,第二茬为4013只/m^3。  相似文献   

9.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蓄水池及其处理、亲蟹暂养、布苗方法、幼体培育一整套河蟹育苗高产技术,在576m^3水体中大眼纪估312.5kg,单位水体出苗量540g/m^3;蚤状本Z1变大眼幼体平均或活率达到28.6%,发现一种可疑病原菌。大眼纪体最适培育 10万尾/m^3。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只海捕亲蟹,在1000m^3育苗水体中,采取充气,吸污,换水,倒池,分池,防治病害等措施,进行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稚蟹培育,共育出壳宽0.5~2cm的稚蟹315万只,平均1m^3水体出苗3150只,实现产值157万元,利润101万元,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和育苗总量均国居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普通的对虾育苗室,于1994 ̄1995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性试验,其结果:1994年在360m^3水体中育出苗220万只,计21.5kg,199年在360m^3水体中育出C1苗882万只,计8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地下卤水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卤水与自然海水所含主要离子种类一致,但含量差别较大。地下卤水经调配后,作为河蟹人工育苗用水,每茬最高出苗量达6.5万只/m^3,平均出苗量2.5万只/m^3。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具有不受外源污染、病原少、易操作、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13.
孙先交 《齐鲁渔业》2001,18(4):18-20
近几年,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虾池养殖梭子蟹可望成为优良替代品种。通过1998年梭子蟹养殖情况看,养蟹池亩产梭子蟹25~75kg、亩效益1000~1500元,比较可观。同时,与此相关的梭子蟹苗种生产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日照市近3万亩虾池普遍放养了梭子蟹。笔者1998年利用70m3水体、1只抱卵蟹培育出Ⅲ期幼蟹 12.7万只; 1999年利用400m3水体、51只越冬抱卵蟹培育出Ⅱ、Ⅲ期蟹苗146万只,获利分别是6.3万元和36.5万元。现将2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社会上…  相似文献   

14.
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蛤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后,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升温刺激法和氨海水浸泡法诱导产卵,以等鞭金藻和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细砂和棕帘为附着基立体采苗,采取室内水池流水培育、定期淘砂筛苗法,经156天在6m^2水池中育出壳长3.4 ̄5.8mm的文蛤苗种85.2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14.2万粒/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紫石房蛤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6月中旬(水温14.6-16.5℃)采捕的亲贝,经升温促熟6-7天(水温18-21℃),生殖腺发育成熟,采用浓度100×10^-6的氨海水浸泡法采卵,以细沙,筛绢网箱和棕帘等三种附着基立体采苗,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56万粒/m^3壳长2-6mm)。采用流水法在具沙质底的室内水池进行中间培育,育成率达到78%,稚贝日平均增长76μm。将壳长5mm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六甲海峡捕获的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人工育苗首次在我国北方地区成功,280.8m^3水体培育虾苗1106万尾,平均1m^3水体出苗3.9万尾,万尾虾苗纯益206.3元,1992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98年进行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试验。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16℃产卵孵化,16.5℃幼虫培育,投喂金藻3011,8701和扁藻,14天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18天,中间保苗70天,出苗量达到42.19万粒/m^3。  相似文献   

18.
刺参控温促熟及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3种升温方法和不同密度对刺参性腺发育,精卵排和时间的影响试验。发现按每天1.℃升温梯度升至14℃,恒温3天后,再按每天1℃的升温梯度升至16.5℃恒温培育,促熟密度在20头/m^3以下,积温达到800℃以上再采卵能苗,效果较好。控温育苗比常温育苗出苗时间可提前1个月,幼参规格可提高1-2cm。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傻鲫网箱育种和越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只(50m^2)网箱进行傻鲫鱼鱼种培育和越冬试验,效果良好。鱼种单产77.5kg/m^2,规格为80.4g/尾,饲养成活率达92.7%,饵料系数1.52。经140d越冬,成活率90%,越冬个体减重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