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品种成熟期适宜,确保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熟期是否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是衡量品种熟期适宜与否的主要标准。其中,又以熟期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这一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特定地区生育表现的相对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此外,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也是实现高油大豆高产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通用的美国Ⅱ-Ⅴ熟期组的13份标准品种为对照,对河北省11份主栽品种进行熟期组划分,明确河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生育期类型主要为Ⅲ、Ⅳ熟期组,以便不同地区的相互引种和交流合作,旨在为大豆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大豆后熟期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2个大豆品种后熟期前后的脂肪酸进行检测。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得出硬脂酸、油酸、顺-13-十八烯酸、亚麻酸、花生酸、山嵛酸相对含量在大豆后熟期前后无显著差异,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相对含量与大豆后熟过程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相对含量与大豆后熟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及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最高,达2553.15 kg/hm2,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低;与早中熟大豆品种比较,晚熟品种与早熟马铃薯的生殖共生期较短,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播期为4月30日时产量最高。中晚熟大豆品种的适宜播期为4月30日,播期为5月10日的早熟品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1 种子及其处理 1.1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条件和生态特点选用品种。霜前正常成熟是选择大豆品种的重要依据,也是大豆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熟期过晚,易导致大豆成熟度、内在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差,减产显著,切忌越区种植;熟  相似文献   

6.
采用沙培方法对种植于范家屯的150份不同生育期的东北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发芽率鉴定,结果显示,中晚熟组品种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极早熟组品种发芽率最低,表明熟期愈早发芽率有降低的趋势。中晚熟组品种与早熟组品种及极早熟组品种间在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组品种、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百粒重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熟期组品种发芽率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 2 5 6份我国各大豆栽培区代表性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 ,以国际通用的美国 0 0 0~X熟期组的 48份标准品种为对照 ,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及光照处理试验 ,制订出与国际相衔接的我国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标准 ,将我国大豆划分为 0 0 0~IX熟期组 ;明确我国东北三省春豆归属 0 0 0~Ⅳ熟期组 ,并分析东北三省春豆熟期组地理分布概势。  相似文献   

8.
高油大豆是指脂肪含量在21%以上,干基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 品种选用原则,根据地势、土壤及水肥条件选用相应的品种.岗坡向阳地、砂质土壤可选熟期略早些的品种,背阴田或粘质土壤可选熟期略晚些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旱作区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东部旱作区选择不同熟期3个大豆品种进行播期试验,对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田间农艺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逐渐缩短,从早熟品种到晚熟品种生育期缩短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播期推迟10 d,生育期缩短5~8 d;播期推迟,大豆植株高度逐渐增加,主茎节数依次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早熟品种中黄30适宜播期为5月20日,中熟品种晋豆23为5月10日,晚熟品种冀豆12为4月30日,适期播种能够显著提高大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粒数等经济性状,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是应用专用机械,精量播种,隔行覆膜栽培新模式,具有抗旱、提墒、保水、保肥的特点,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显著。1品种选择大豆覆膜栽培技术要选择熟期正常的推广品种,选择品质好、丰产性强的品种,不能因覆膜而选择熟期过晚或越区种植品种。虽然覆膜增加温度,但大豆和玉米不同,温度增加对大豆熟期影响不大,选用晚熟品种往往上不好,从而影响产量。2精细整地根据此项技术要求,地表必须平整细碎、无大土块、无暗坷垃,残留秸杆,根茬必须搂净。在实际操作中,作物根茬和秸杆、枝叶拿净与否对播种和覆膜质量至关重要。残留秸杆、…  相似文献   

11.
1播种前准备 1.1选用品种.优质大豆高产栽培的品种选用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1.1成熟期,保证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与当地主栽品种熟期近似是品种熟期适宜的三项标准.其中以与当地主栽品种熟期近似为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性大豆在当地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播期。浙春3号的最适播期是7月6日,乐豆1号的最适播期是6月15日,而贡选1号的适宜播期是6月15日和6月22日,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较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能显著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独立生长期最长,从而减轻了生育前期玉米对它的弱光伤害,保证了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茎干重以及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综合大豆的熟性和播期2个因素,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13.
为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在河北沧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熟期组Ⅰ组(吉育97、吉育89、绥农28、绥农35)、Ⅱ组(吉育82、吉育92、辽豆21、辽豆32)、Ⅲ组(中黄35、冀豆21、邯豆7、沧豆5)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播期(6月16日、6月26日、7月4日、7月14日)对不同熟期组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出现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熟期组Ⅲ组大豆的产量降低,熟期组Ⅱ组和Ⅰ组大豆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个播期中,以熟期组Ⅲ组大豆冀豆21、邯豆7在播期6月16日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 410.4kg/hm~2和4 329.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补种的晚播大豆品种,以黑河地区主栽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为4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各品种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差异较大,主茎节数差异不大,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基本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大豆生产,我们与农垦科学院合作进行了大豆早、中、晚三个熟期品种(系)进行引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适合我县西、中、东部地区种植的大豆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6.
1、影响大豆生育期的因素 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自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着品种的选育、选用和适应区域等。根据大豆生育期的长短可将大豆划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较晚熟、晚熟、极晚熟等7个成熟期类型。极早熟品种的生育期为75-85天,极晚熟品种为140-150天,上述每一类型间相差10天。黑龙江省春大豆主裁品种多为早熟和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省大豆单产一直徘徊在55—70公斤之间,提高大豆单产是我省大豆生产的当务之急。大豆营养丰富,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注重产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品质的改善.通过该项研究,为确定合理栽培技术方案,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一、研究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选用三个熟期不同的品种,早熟品种为郑74046、中熟品种为76064—3、晚熟品种为商7608。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在前人关于中国大豆栽培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各地256份大豆地方品种在南京分季播种、延长或缩短光照长度各处理条件下的生育期表现,结合供试材料的来源地地理与气候条件、播种季节类型、熟期组归属以及光温反应特性等因素,将我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分为北方-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和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等6大区,并在其中3个区内进一步划分亚区。  相似文献   

19.
适宜沧州地区救灾补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源于东北、华北、华南地区的不同熟期的23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不同来源的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以筛选出适合沧州地区救灾补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适宜沧州地区种植的救灾大豆品种为冀豆12、邯豆5号、中黄39、鲁96150、沧豆4号和铁豆45。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宿州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宿州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对宿州市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0份,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宿州大豆熟期均为第Ⅲ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