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环素和金霉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由于抗生素在养殖业和畜牧业中的长期滥用,其对水环境的污染胁迫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大型潘(Daphniamagna)、斑马鱼(Danio rerio)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作为受试生物,探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四环索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哪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四环素对鲫鱼和斑马鱼96h-LC50值分别为322.8mg·L-1和406.0mg·L-1,对大型潘的48 h-EC50值为617.2mg·L-1.金霉素对鲫鱼和斑马鱼96 h-LC5值分别为34.68mg·L-1和61.15mg·L-1,对大型潘48h-EC50值为137.6mg·L-1.3种水生生物对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毒性敏感顺序均为:鲫鱼>斑马鱼>大型溞,金霉素的毒性明显高于四环素.根据毒性分级标准判定,四环素对3种水生生物均属低毒,金霉素对大型溞属低毒,对于斑马鱼和鲫鱼则属中毒.  相似文献   

2.
Zn对大麦Cd、Cu毒性的影响及其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土壤溶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锌(Zn)对大麦(HordeumVulgare)镉(Cd)、铜(Cu)毒性的影响,以及Zn-Cd和ZnCu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Zn、Cd和Cu单独作用于大麦时,EC50分别为78.01、2.98、0.64μmol·L-1,Zn的毒性远远小于Cd和Cu。在Zn-Cd混合体系中,当Zn浓度低于5μmol·L-1时,随着溶液中Zn浓度的增加,EC50(Cd)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表明低浓度Zn对大麦Cd毒性具有抑制作用;利用毒性单位(TU)模型计算了Zn-Cd混合体系的TUmix值,结果显示TUmix≥1 TU,且TUmix随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Zn、Cd联合作用于大麦时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这种作用和混合体系中Zn的比例有关。在Zn-Cu混合体系中,随着Zn浓度的增加,大麦相对根长(RE)明显减小,EC50(Cu)逐渐降低,表明Zn增强了大麦Cu的毒性;Zn-Cu的TUmix均小于1TU,Zn、Cu联合作用于大麦时表现为协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相似文献   

4.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氯酸钾和重金属砷、镉对蝌蚪的单一与联合毒性,同时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表明:KClO3、Cd2+和As3+对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d2+As3+KClO3,KClO3对蝌蚪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 459.93、6 459.65、5 753.19 mg.L-1,As3+对蝌蚪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1.26、25.89、15.24 mg.L-1,Cd2+对蝌蚪24、48、96 h的LC50分别为8.16、6.32、4.98 mg.L-1.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KClO3与Cd2+、KClO3与As3+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而Cd2+与As3+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厌氧消化中间产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厌氧消化中间产物的毒性研究,特别是有关多种中间产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迄今鲜见文献报道.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4种典型厌氧消化中间产物乙醇、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急性毒性(15 min-IC50).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丙酸和丁酸对发光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1、3.96、2.49和6.00 g·L-1,其毒性大小顺序为:丙酸>乙酸>丁酸>乙醇.非解离态VFA是其主要抑制形态,非解离态乙酸、丙酸和丁酸的IC50值分别为23.4、19和37 mg·L-1,相当于汞IC50值的234倍、190倍和370倍.4种厌氧消化中间产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皆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为厌氧消化技术的调控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水体中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污染流和清水2种试验条件,分别研究加乐麝香(galaxolide,HHCB)和重金属镉(cadmium,Cd)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水法,并用Marking水生毒理联合毒性效应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HCB和Cd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试验条件下,24、48、72、96 h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分别为4.81、3.30、2.90、2.55 mg.L-1和43.51、39.71、39.01、38.83 mg.L-1;而在清水试验条件下HHCB和Cd对鲫鱼的LC50值分别为1.70、1.14、0.81、0.66 mg.L-1和33.15、30.06、27.12、25.18 mg.L-1.可见,HHCB对鲫鱼的毒性效应在2种试验条件下都远远大于Cd的毒性效应.采用毒性1:1试验,研究HHCB和Cd在2种试验条件下对鲫鱼的联合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模拟城市土-水界面试验条件下,当暴露时问为24、48 h时,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0,联合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效应;而暴露时间为72、96 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则转为协同效应;在清水试验条件下,当暴露时间为24 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效应;暴露时间为48、72、96 h时,AI>0,联合毒性效应为协同效应,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这种协同效应逐渐增强.可见,土-水界面不仅可以改变HHCB和Cd对鲫鱼的单一毒性效应,也可以改变二者的联合毒性效应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典型抗癌药5-氟尿嘧啶和重金属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发芽、根伸长及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5-氟尿嘧啶或Cd的浓度与3种作物根伸长和芽伸长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相对于芽伸长抑制率,根伸长抑制率是更敏感指标;5-氟尿嘧啶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的根伸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2.80、102.53、13.30 mg·L-1,Cd对3种作物种子根伸长IC50分别为118.27、23.32、22.21 mg·L-1,3种作物对于两种污染物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水稻白菜小麦。通过联合毒性试验发现,5-氟尿嘧啶和Cd不同比例浓度复合处理下根伸长的复合抑制率小于各组分单独作用的相加抑制率,对3种作物种子的复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 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 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 mg·L-1和30.65 mg· 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宋志慧  刘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04-8906
[目的]初步探讨氧化乐果对水生浮萍植物的毒性作用。[方法]以紫背浮萍(Spirodelapolyrhiza)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0,5.O、10.0、15.0、20.0mg/L)的氧化乐果对其生长发育及叶绿素含量、叶绿体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氧化乐果对紫背浮萍叶片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8d-IC-50)为4.67mg/L;随试验液中氧化乐果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抑制效应,叶绿体活性表现为诱导一抑制效应;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结论]为及时发现并排除氧化乐果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通过乳鼠脑和BHK-21细胞系交叉传代10代,并对交叉传代获得的各代毒种进行对细胞的适应性、病毒含量、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病毒经乳鼠脑内传代后,能很好的在BHK-21细胞上增殖,各代次病毒含量均在10-6.0TCID50/0.1 mL以上,平均达到10-6.75TCID50/0.1 mL;对3~5日龄乳鼠平均LD50达到10-5.5/0.03 mL,对11~13g小鼠平均LD50达到10-4.6/0.03 mL;毒力试验证明,交叉传代的细胞毒对犬和家兔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啶虫脒对7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啶虫脒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接触LD50值为2.17×10-3μg/头,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对萝卜蚜(Hyadaphis erysimi)的接触LC50值为46.86 mg/L,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倍;在18℃、25℃、32℃这3种不同温度下,啶虫脒对萝卜蚜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4.55 mg/L、46.8 6mg/L、15.43?mg/L;啶虫脒对大猿叶甲(Colcaphellus bowringi)、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3种蔬菜鞘翅目害虫成虫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72 mg/L、32.14 mg/L、40.78 mg/L;3%啶虫脒乳油2000倍处理菜青虫(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5?d的死亡率达100%,500倍处理斜纹夜蛾(Prodenia latura)2龄幼虫,5 d的死亡率为93.33%.啶虫脒对大猿叶甲、菜青虫的杀虫活性高,是防治这两种蔬菜害虫的优良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两种皂荚提取物的杀鼠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灌胃法测定皂荚的乙醇与丙酮提取液对小鼠的毒性大小,结果证明,乙醇提取液对小鼠的0致死的最大量(Dn)和100%致死的最小量(Dm)分别为1.5 g.kg-1、4.0 g.kg-1,致死中量LD50=2.21 g.kg-1;丙酮提取液体的Dn=2.0 g.kg-1,Dm=6.0 g.kg-1,LD50=3.52 g.kg-1。通过对致死中量测定所得结果分析,乙醇提取液的毒力大于丙酮提取液的毒力,且两者毒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农药对草履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草履虫的急慢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毒死蜱溶液的不同浓度对草履虫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大,毒死蜱对草履虫的1h急性毒性作用LC50为0.0435 9mg/L,最大无致死浓度为0.002 5mg/L,最小全致死浓度为1.29mg/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率和毒死蜱溶液浓度呈线性相关。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浓度在0.005~1.29mg/L范围内,浓度对数越小(即毒死蜱浓度越小)种群增长率越大,说明毒死蜱溶液在一定低浓度范围内可能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引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 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藤本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有所增加,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金边扶芳藤和金边常春藤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其他4种藤本植物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低温胁迫的6种藤本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金边常春藤>金边扶芳藤>银边扶芳藤>花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金脉忍冬.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Weil′s平移法对金定育成公鸭进行硝基苯(NB)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NB对公鸭的经口急性中毒半数致死量(LD50)为447.20mg·kg-1BW,其可信区间为210.09-951.92mg·kg-1BW。急性中毒公鸭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剖检变化以腺胃胃壁增厚、黏膜脱落及肠道充血较明显。说明NB对公鸭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氟苯尼考悬浮乳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氟苯尼考悬浮乳剂对小鼠的LD50,通过腹腔注射法对小鼠给药,连续观察7 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悬浮乳剂的LD50为3346.57 mg/kg,95%可信限范围为2855.01~3922.76 mg/kg,符合低毒标准,该药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板培养测定菌落形成单位数(cfu值),研究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的抗逆性。结果表明:菌株在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9为适宜菌株生长的范围;该菌株有较强的耐盐性,0.4%~0.8%NaCl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和50℃处理10~60 min对孢子的存活影响较小,55℃处理30~60min和60℃处理10~60 min对孢子的存活影响较大;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与80%多菌灵、10%吡虫啉相容性较好,两种农药对菌株的EC50分别为2.31 mg/mL和8.82 mg/mL,而菌株与70%甲基托布津、4.5%高效氯氰菊酯和10%苯醚甲环唑相容性较差,EC50分别为0.25、0.10、0.86 mg/mL。  相似文献   

19.
毒斯乐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毒斯乐对自然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0.154 g/L,自然土壤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1.29 g/L,自然土壤法中毒斯乐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甲乙基毒死蜱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毒死蜱基础上经过化学修饰设计,合成出一种me-too高效新型杀虫剂--甲乙基毒死蜱.通过对甲乙基毒死蜱与毒死蜱进行毒性测试,以期为毒死蜱类药物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