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是危害名木古树的重要害虫,在其主要灭治药物——灭蚁灵饵剂被禁止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寻找效果良好的黑胸散白蚁防治饵剂,在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的郊区林地内,对5.0 g·kg^-1氟铃脲杀白蚁饵剂、1.0 g·kg^-1氟啶脲杀白蚁浓饵剂、1.0 g·kg^-1杀铃脲饵剂和0.8 g·kg^-1氟虫胺杀白蚁饵片防治黑胸散白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地内黑胸散白蚁离巢活动的范围为0.15~2.10 m,1个巢群的个体数量为17 422~158 731头。5.0 g·kg^-1氟铃脲杀白蚁饵剂、1.0 g·kg^-1氟啶脲杀白蚁浓饵剂和1.0 g·kg^-1杀铃脲饵剂对黑胸散白蚁巢群具有100%的灭杀效果,将1个巢群全部消灭所需的饵剂数量分别为93.6,107.9和82.5 g,整个巢群个体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52~305,152~365和244~305 d。0.8 g·kg^-1氟虫胺杀白蚁饵片只能杀灭部分黑胸散白蚁巢群,且将在近年内被淘汰。表1参16  相似文献   

2.
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毒死蜱、硅白灵和白蚁灵等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毒力测定及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等 ,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 ,试验药剂对白蚁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经药剂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质量分数为 5 0~ 2 0 0g·kg-1毒死蜱处理过的土壤在暴露及防淋避光条件下均有明显的防治白蚁效果 ,其持效期在 6a以上 ;经质量分数为 0 31 2 5~ 2 50 0 0g·kg-1白蚁灵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其中质量分数 2 50 0 0g·kg-1的白蚁灵的防治效果至少可达 7a以上。表 5参 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两类作用机制完全相反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氟铃脲和抑食肌、米满单用或混用对棉铃虫中毒症状、毒性及作用方式。供试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逐渐表现出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最终死亡。共试了龄幼虫经抑食处理后,先也表现为行为与取食减缓,最终死亡的现象。两种药刺混合处理后,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少量个体出现两种症状混合现象。氟铃脲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D50战值(点滴法)和对棉铃虫l龄幼虫的I‰值(叶片法)分别为0.7434μgai./头和2.0592mg/L,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米满对棉铃虫l龄幼虫的LC50值为25.2576mg/L,胃毒作用也较强,但抑食肼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值超过39.3633μgai./头,触杀毒力很弱。氟铃脲与米满混合处理后,对棉铃虫的作用以相互独立作用为主,但氟铃脲1mg/L加米满5m/L则呈现增效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韦春义  马英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88-3092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毒,符合环保要求的白蚁防治药剂,试验选用5类有代表性的药剂进行黄翅大白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溴氰菊酯、阿维菌素3种药剂触杀速率快、传毒性强和驱避作用大,可作为预防白蚁的药剂;甲维氟铃脲、福美双对黄翅大白蚁的触杀作用缓慢、传毒性强和驱避作用小,可作为黄翅大白蚁的诱杀药剂。同时阿维菌素、甲维氟铃脲对人、畜无毒,对环境友好,如果其田间防治效果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用于防治林木黄翅大白蚁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家白蚁高效诱饵的研制及诱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白蚁高效诱饵剂,在室内用胶卷盒装各种锯木粉及添加剂,置于干燥器内,测定家白蚁对各种饵料的趋性,在室外把饵料盒埋在诱集箱外,42d后称重,室内试验,松木粉及杉木粉中加入添加剂后,对白蚁的引诱力提高7.9及24.9倍;室外试验,饵料中加入添回剂后,可提高白蚁对其取食量1.22-6.48倍,含萜类物过多的松、杉木的锯木粉,经烘,煮等处理后也可提高白蚁对它们的喜食程度。  相似文献   

6.
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氟虫腈、甲氧虫酰肼和氟铃脲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8d)、甲氧虫酰肼(8d)和氟铃脲(6d)对家蚕的LC50〈0.5mg/kg桑叶,属剧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远远大于10,对家蚕具有极高的风险性;氟虫腈(4d)对家蚕LC50为2.3341mg/kg桑叶,0.5〈LC50≤20,属高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值为13-32,也达到极高风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7.
土栖白蚁危害龙眼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蚁是危害龙眼的主要害虫,在福建省已发现有8种,最主要的两种是黑翅上白蚁和黄翅大白蚁,龙眼从种植到产果均可受害,以幼树期受害最烈,致使枯死.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5%灭蚁灵诱饵剂、50%氯丹乳剂、3%呋喃丹颗粒剂和50%辛硫乳油防治,对白蚁均有较好的效果,从中筛选出较理想的灭蚁灵诱饵剂,该药饵对白蚁引诱力强,白蚁取食量大,灭蚁效果显著,而且不污染环境,白蚁取食药饵后,一般在1个月达到全巢死亡.此法简便易行,在生产上可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皖南蓝莓园近年来白蚁危害严重。试验在对黄胸散白蚁开展室内生物活性筛选的基础上,结合果园毒饵诱杀,研究了几种毒饵对蓝莓园白蚁的防治效果。室内毒饵饲喂结果表明:氟虫腈、氟铃脲、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毒杀致死速率适中,比较符合白蚁诱杀的要求。果园诱杀结果表明:毒饵中氟虫腈以500 mg/kg处理时的区域白蚁减退率高达83.4%,以250 mg/kg处理时减退率为79.3%,且单株蚁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氟虫腈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杀虫剂用于蓝莓园白蚁毒饵诱杀防控。  相似文献   

9.
廖敏  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27-227
通过室内LC50 、共毒系数 (CTC)的测定 ,研究了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 ,对棉铃虫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 ,以氟铃脲和乙酰甲胺磷配比为 49∶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机制,为苯甲酰基脲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探讨氟铃脲处理后对棉铃虫几丁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氟铃脲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供试棉铃虫3龄幼虫经氟铃脲直接浸渍处理后,逐渐表现出反应迟钝、非正常蜕皮以及表皮发育异常等中毒症状,最终畸形死亡。氟铃脲处理后96h的LC50值为226.43mg/L,表现出较强的触杀作用以及致畸活性。用氟铃脲120和240mg/L处理72h后棉铃虫3龄幼虫几丁质含量显著降低,并且120mg/L氟铃脲处理72h后显著激活了试虫几丁质酶活性,而亚致死质量浓度(60mg/L)诱导棉铃虫体内几丁质酶活性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氟铃脲(60mg/L)处理后显著抑制了棉铃虫幼虫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氟铃脲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够降低棉铃虫虫体几丁质含量,激活棉铃虫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的变化可能与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与常用昆虫脱皮抑制剂的相容性,本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了虱螨脲、氟啶脲、灭幼脲、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与莱氏绿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对莱氏绿僵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无抑制作用。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在25%田间剂量浓度时的产孢抑制率分别为66.97%、39.74%,在4倍田间剂量浓度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69%、60.45%。以上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的相容性好,与氟铃脲和吡丙醚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12.
氟铃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d,防效即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该药剂对小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铃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氟铃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的理想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氟铃脲对蔬菜害虫的防效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氟铃脲等药剂防治蔬菜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氟铃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1d,防效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对小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铃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以确保防治效果和蔬菜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条件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三龄幼虫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217.2和46.1mg/L;对初孵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188.3和22.5mg/L。浓度为25mg/L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生长发育抑制率为26.72%;100mg/L时为88.79%。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的毒杀作用也比较明显,但作用缓慢,处理24h和48h后的LC50分别为676.4和326.5m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甲胺磷、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性。结果表明,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氟铃脲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水平最低,LC50为1.6100ul/ml,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96年地苯酰基脲类杀虫剂防治金纹细蛾的试验研究,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氟虫脲对金纹细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灭幼脲1000 ̄2000倍,除虫脲3000倍,杀铃脲和氟虫脲各5000倍在防治后1个月内对叶片的保护作用均能达90%以上,人药效和成本综合考虑,生产上首选药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 ̄3000倍。  相似文献   

17.
以铬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微晶玻璃.运用XRD研究了材料的晶相组成,采用二苯碳酰二胼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残留Cr^6+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铬渣质量分数为40%和45%时,微晶玻璃中主晶相为镁铬尖晶石(MgCr2O4)、透辉石(CaMg(SiO3)2)和普通辉石(Ca(Mg,Fe)Si2O6);当铬渣质量分数增加到50%时,主晶相为黄长石类晶体;铬渣质量分数不超过50%时,微晶玻璃中残留Cr^6+ 含量为0~0.4mg/L,低于0.5mg/L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高效药荆,用4%甲维盐·氟铃脲乳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W维盐·氟铃脲乳油对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十字花科蔬菜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甲胺磷、氟铃脲、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4种农药为供试药剂,用药膜法对七星瓢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七星瓢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氟铃脲对七星瓢虫的毒力水平最低,LC50为4.5501μl/ml,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发性的迁入害虫,常年发生三代。近几年,该虫在本地区连续大发生或特大发生,为历史罕见,对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尽快开发与应用高效、长效的防治替代药剂,2007年笔者使用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氟铃脲EC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以进一步明确5%氟铃脲E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应用效果、技术条件、最佳效果和对稻苗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