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黄连木隆脉木虱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对黄连木隆脉木虱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隆脉木虱的成虫在黄连木林中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虫口密度增大而增强,从而确定出不同种群密度下最适抽样数。通过林间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黄连木隆脉木虱在不同郁闭度、树冠不同层次虫口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猿叶虫成虫的过冷却点、低温生存能力和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大猿叶虫成虫的过冷却点在越冬前期降低,后期升高,1月份降至最低值-22.3℃。Lt50和Lt95均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越冬后期,成虫的死亡率达24.6%。  相似文献   
3.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甲胺磷、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性。结果表明,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氟铃脲对螟虫长距茧蜂的毒力水平最低,LC50为1.6100ul/ml,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甲胺磷、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氟铃脲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异色瓢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对龟纹瓢虫的毒力最大为氯氟氰菊酯和甲胺磷,其次为辛硫磷,最小的为氟铃脲。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玉米螟的高效低毒药剂,以甲维盐、乙酰甲胺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药剂为对照,通过调查为害株数、蛀秆率和产量进行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对玉米螟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亩用量10 g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最好、持效期长,增产明显,与3种对照药剂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甲胺磷、氟铃脲、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4种农药为供试药剂,用药膜法对七星瓢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七星瓢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胺磷〉辛硫磷〉氟铃脲。氟铃脲对七星瓢虫的毒力水平最低,LC50为4.5501μl/ml,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临沂市提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其中全力打造长三角"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等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关键的"第一步".兰陵县是著名的蔬菜生产大县,近年来,该县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在对接长三角战略部署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重点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兰陵蔬菜产业取得的成绩,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异色郭公虫对柏肤小蠹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异色郭公虫TillusnotatusKlug成虫对柏肤小蠹PhloeosinusaubeiPerris成虫的功能反应及其寻找效应。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为Na=0 4357N1+0 001372N。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异色郭公虫成虫是捕食潜能较大的一种柏肤小蠹天敌。寻找效应分别用Hassell&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ding 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 4221P-0 5903和E=0 39340 6359+0 3641P。两者表明,随着异色郭公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降低。寻找效应与异色郭公虫密度和柏肤小蠹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三维曲面,即寻找效应(E)随异色郭公虫密度(P)和猎物柏肤小蠹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新入侵害虫栗苞蚜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苞蚜(Moritziella castaneivora Miyazaki)是近几年山东省栗产区危害日趋严重的新入侵害虫之一。在山东一年发生10余代,以受精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孵化为干母,下旬羽化为成蚜行孤雌生殖,8~9月虫口密度最大,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室内浸渍法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抗蚜威、吡虫啉、氯噻啉、阿克泰、阿维菌素等,药后48 h对栗苞蚜的校正死亡率达91.3%~97.2%。  相似文献   
10.
大猿叶虫山东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猿叶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泰安市田间,该虫有两个明显的危害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年发生1~2代,部分隔年繁殖。滞育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陆续出土繁殖。在25℃下,成虫产卵期为11~34d,每雌产卵量平均861粒。第1代成虫5月中旬全部入土越夏。越夏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土繁殖。在25℃下,产卵期为13~26d,每雌产卵量平均775粒。第2代成虫10月下旬前陆续入土越冬。雌雄一生能多次交配,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11.2、10.2℃。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4个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