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道统”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用以表征儒家根本精神的传承统绪。道统作为儒学的深层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儒学的基本概貌和形态。朱熹以“心传”、“心法”为其道统论的主要意涵,构筑了以“道心”与“人心”、“理”与“气”、“天理”与“人欲”为基本特征的“二世界”的哲学;牟宗三则以“心体即性体”、“即存有即活动”释道统,建构了其道德形上学。在“后新儒学”的视域下反思宋明理学空谈理气心性,现代新儒学引向超越绝对的偏失,致力于当代儒学重构时,重归孔子之“道”,确立儒学“新道统”或许应是基础性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并整理发表以后,为学术界补写或改写先秦思想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思想资料。但学界对其中的儒家竹简(简称《郭店儒简》)分歧尤大。《郭店儒简》应定编为十一篇,可认定为子思学派之作,应命名为《郭店楚墓竹简·子思子》。其思想主旨是阐述了先秦儒家关于性与天道、王道与德治的思想主张,上承孔子的“德治”主义,下启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从孔子过渡到孟子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元代地方儒学的释奠仪式上曾出现“礼乐坏缺”,“差遣俳优,鼓以俗乐”的“雅俗冲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地方官员和儒士的不满。延祐五年(1318)在一位江西官员的倡导下,礼部开始诏令全国各地宣圣庙置办雅乐。此诏令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对化解“雅俗冲突”、恢复释奠雅乐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和儒士从维护儒家礼乐的完备性出发,自觉开展雅乐重建活动。在元朝官方并未强制推行儒学雅乐的环境下,地方儒学雅乐的星火重建,是儒家礼乐观“文化惯性”的体现,也是儒士自我认同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4.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5.
“儒学复兴”论是杜维明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和学思路向的旨归所在。杜维明“儒学复兴”论以直面列文森、分疏“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为逻辑基点;以继承“五四”精神、矫正“五四”心态为先决条件;以超越启蒙心态、回应西方文明挑战为必经之路;以设置“文化中国”、倡扬“文明对话”、期盼“公众知识分子”为具体设想和实现途径。杜维明的“儒学复兴”论具有理性、审慎的态度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可以加深人们对于当代“儒学复兴”的诸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8.
经学方法与古代农书的编纂——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农学研究方法深受传统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采捃经传”和“验之行事”的农学研究方法同儒家的经学方法———既崇尚经典又重视实际考证的儒家经学传统是一致的;《齐民要术》之后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研究方法与儒家经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一致性,而《齐民要术》本身对这些农书的影响亦是儒家经学方法影响作用的体现。因此,对儒家的经学方法的运用成为《齐民要术》及其之后我国古代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之间一脉相承的农学研究传统,古代农书的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熹从修己治人的工夫论角度解读原始儒学的《四书》,从而建构了一个不同于汉唐儒学的学术形态,即一种工夫论形态的《四书》学。这种工夫论以知行关系为内在结构,并构成儒家所特有的“精神—实践”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书院儒学传播的最重要时期之一,清代书院对士人日常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学。日常讲学承担了书院的主体教育职能,无疑成为书院最主要的儒学传播途径。其特点是“半教半学”,非常重视师友砥砺、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生徒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藏书、刻书是书院的重要特征,也是儒学传播的重要途径;祭祀作为书院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立儒家道统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精神信仰层面传播儒学。此外,书院还通过命名题额、嵌碑立石、匾联语录等多种环境熏陶途径将生徒纳入到儒学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1.
刘虹利 《北京农业》2011,(9):164-165
以辽宁省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阐述开展森林保险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全省森林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当前市场上的新型需求,我们希望在国内创立区块链相互保险平台。本相互 保险平台靠借贷、风投、天使投资筹资建立,每个会员都有独立账户,都是一个分布式节点,所有 交易数据由工作人员打包成链,供客户查询。加入会员缴纳费用形成资金池交予资产管理公司 进行稳健投资,资金池运作情况显示在区块链上,对所有会员公开,数据不可篡改,资金池投资 收益除了抽调保险平调基金外,会员分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陆良县农户种植保险购买意愿的真实情况。[方法]应用国内外相关理论,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影响农户购买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因素。[结果]研究发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种植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投保作物收入占家庭种植业收入比率、受灾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与农户种植业保险购买意愿成显著相关。[结论]农户种植保险购买意愿与文化程度、投入、面积均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基金投资渠道、开展"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基金运营方式以及完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基金管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属于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养老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资金需求日益攀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拓宽投资渠道,依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途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鸡蛋价格保险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峭  汪必旺  宋淑婷 《农业展望》2013,(11):46-50,57
蛋鸡养殖户面临严重市场风险,可以设计鸡蛋价格保险产品以分散和转移风险.由于使用蛋料价格比具有更多优势,北京市鸡蛋价格保险应选择蛋料价格比作为保险赔付的指标.通过对北京市蛋料价格比时间序列波动进行分析,据此对2013-2014年的保险期间进行划分,进而在整体样本区间内确定了计算费率的12个样本点,再利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及费率厘定公式计算得到保险期间内不同保障水平下预期蛋料价格比水平对应的保险费率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在多利率条件下测算人寿保险的费率,本文建立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根据该模型,能够合理安排保费资金的投资期限以达到最大的保险利益,从而为费率和红利的测算提供了依据.列出了两个典型寿险产品的计算数据,结果表明,寿险费率的测算主要取决于长期利率.对于储蓄型寿险,资金的运用应该以长期投资为主,分红水平可以由长期利率与预定利率之差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何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8-8390
农业保险是关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该研究在借鉴美、日、法、前苏联以及东亚等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基层互助合作保险为基础;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商业化保险运营模式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农业保险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41-343
将GIS技术和农业保险相结合,研究与开发了基于GIS的农业保险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属性信息管理等功能,与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等业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建立灾害预测与防灾减损模型,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威胁,增强其抗御、承受灾害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管理的科学性,实现农业保险工作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詹长春  石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81-22682
摘要阐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主要优势,分析了制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制度设计的优化路径:实行有差别的最低缴费档次或按固定比例缴费;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系数;允许基金多方向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