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典型风帆体型建筑的风荷载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给出典型风向下风帆建筑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分布特征,探讨该体型建筑产生此类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围护结构设计时风帆体型建筑的最不利受风区域.研究表明:风帆容易形成“前压后吸”的风压分布,对于迎风面积大、厚度却相对较小的风帆建筑整体抗风较为不利;脉动风压系数与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规律较为相似,背风区的风压脉动小于侧风区;当风帆建筑锋利边缘处于侧迎风时,来流风会在锋利边缘发生显著的气动分离,使得该区域出现极大的负压.  相似文献   

2.
对定日镜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分析得到镜面板风压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绘出了不利工况下的平均风压系数等值线图,清楚地显示出镜面板不利风载下的风压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到镜面板24个单体板块的平均净风压系数极值及分布,将分析得到的风载体型系数结果与建筑规范和相关文献所提供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得结果可为定日镜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通过模拟大气边界层风场对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模型进行风压分布风洞试验.得到了平均风压系数、极小风压系数的等值线图,同时分析了位于高湍流区域的大跨屋盖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分布特性、相干特性以及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负风压主要发生在迎风角区,但在下风向会出现正压力;脉动风压相干性随着频率与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分析张家界体育中心体育馆的风洞测压数据,分别考虑无周边建筑和有周边建筑2种情况,以屋盖和幕墙的风压为研究对象,研究周边场馆对屋盖和幕墙风荷载的干扰影响;采用干扰因子分析法和多阶模态力法分析屋盖等效风荷载.分析表明:在干扰影响下,屋盖峰值负压的干扰因子达到1.5,峰值正压的干扰因子达到5;干扰影响下的幕墙最不利风压集中位置为干扰体周边的幕墙凹陷处和干扰体周边的幕墙拐角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STAR-CCM+,模拟不同风向角下泰安文化艺术中心的表面风压,并与实际风洞试验结果比较验证;采用经过验证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简化几何情况下的泰安文化艺术中心尺度效应对实际评估风载荷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CFD数值计算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建筑表面风压特性;尺度效应对建筑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影响微弱,但是对建筑尾部的流场分布及流速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刨花板施胶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确立了被控对象的二阶系统模型,针对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外加干扰问题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ADRC);利用非线性函数fal()设计了三阶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对系统的总扰动进行快速、实时的估计;针对自抗扰控制整定参数较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的方法调整惯性权值,对ADRC中的6个参数进行寻优整定,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参数整定的工作效率.仿真试验表明: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策略,能够使施胶系统的流量输出基本不受控制对象参数改变和外加干扰的影响,有效抑制外部扰动对施胶系统流量控制精度的干扰,具有比PID控制器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一系列不同倾角的体育馆悬挑屋盖进行了风洞试验;模型比例为1:50,在屋盖上下表面安装128对测压管,在同步测压的基础上,我们获得每个测点的风压时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产生机理.试验表面明,风压分布是受屋盖表面的气流流动分离所影响的.同时,对这种形式屋盖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本风压的确定对评估结构抗风中风荷载设计值尤为重要。空气密度是计算基本风压的基本参数之一,其取值受地貌和气候类型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研究空气密度时空统计特性及对基本风压的影响对风荷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该文基于山东省123个气象站2005—2017年的气温、气压和风速资料,计算并统计分析空气密度的概率分布特性、随冷暖季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由Gumbel分布统计分析得到的设计风速,探讨了空气密度对基本风压的影响。  结果  (1)全季空气密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呈双峰型,区分冷暖季后与Gamma、Weibull、Burr及GEV概率密度函数拟合精度有所提升,冷、暖季空气密度分布函数分别与Weibull、Burr函数拟合较好;(2)空气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3)在低海拔平原地区,冷季平均空气密度计算下的风压与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考虑海拔对空气密度影响下的风压相差不大,在高海拔地区,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计算下的风压偏大;(4)对于山东低海拔平原地区,选取极值空气密度计算得到的基本风压较固定空气密度1.25 kg/m3、考虑海拔对空气密度影响的风压值大10% ~ 14%左右。  结论  该研究通过统计空气密度时空特性,并结合极值风速,探讨了不同空气密度对基本风压的影响,为结构设计中空气密度的选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出苗率和长势受到播深的直接影响,播深均匀性是播种机重要性能指标,有效的地面信息采集是保证播深控制准确度的前提.因此针对玉米精密播种机采用主动仿形时由于地面高度采集系统受地表杂物干扰出现错误仿形的问题,采用数据对比筛选方法研究了包含测距传感器组和单片机控制装置的多点地表高度变化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依据玉米收获整地后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配置,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海口市行道树的高度(h)、冠幅(p)、道路宽度(D)及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高度(H)等项目,结合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ketchUp软件辅助模拟,对道路行道树进行日照分析。结果显示:南北走向道路行道树接受日照时间东侧与西侧基本没有差异;建筑物的高度与行道树的高度对行道树受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而道路的宽度对行道树受日照时间基本没有影响;东西走向道路行道树受日照时间,北侧行道树比南侧行道树受日照时间长;建筑的高度、行道树的高度、道路的宽度对行道树的受日照时间有明显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如下策略,同等情况下,南北走向的道路,在两侧建筑物不高的情况下,应选择遮阴,植株体量较大的树种(如小叶榕Ficus benjamina、大叶榕Ficus altissim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等),反之,适宜选择植株体量较小树种(如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e等)。东西走向道路,北侧行道树应采用大体量遮阴树种(如大叶榕、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南侧行道树宜选择体量较小的树种(如假苹婆,羊蹄甲等)。在道路宽度较窄,两侧建筑物较高的道路,适宜单侧种植行道树,或种植耐荫花灌木(如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在太行山区专设的测风点和山区各县气象站的风况资料,采用两参数威泊尔(Weibull)分布模拟有效风速范围内的风速频率分布进行估算,得出了较详细的河北省太行山区风能分布情况,对过去认为该区风能资源贫乏不能利用的结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河北省太行山大部分地区的风能,在全年或某季节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开发商都在开发大型风场,而可直接利用的小型风场,确被人们忽略,使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造成浪费。通过大量的监测和实地进行试验,开发出成本几乎为零的风力发电设备,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我们在实地监测试验的活动中总结出了:"巧夺天工、无中生有、借鸡下蛋"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川省布拖县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A和B测风70m和1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通过布拖县气象站1981-2010年间的逐时风速观测数据,用长年代法进行订正和推算,对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A测风塔区域10m高度风能资源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为"好"的等级,B测风塔区域70m和10m高度分别为"好"和"很好"的等级,具有较好开发潜力,且风能和风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机布设.测风塔地处高海拔地形较为平坦的山脊地带,临近公路,不占用耕地,气候较为温和,利于风电场修建.  相似文献   

14.
赵凯  沈树勤  孙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53-9557
研究了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Khanun)”产生江苏大风的动力机理,采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对“卡努”产生江苏大风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风场可以分解为涡度风、散度风、伸长变形风及切变变形风 涡度风是台风的基本风场,对台风风场的维持与发展起主要作用,也是产生江苏大风的主要风场 散度风对台风水平风场的贡献最小,它是低层产生辐合上升运动的主要动力因子,而对于台风外围大风强度的差异与变化,变形项起着更为明显的作用 变形项对台风的转向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旋风式谷物干燥系统是风力在农业中应用的新设施,本文论述了旋风式风机各参数对拔风性能的关系,求得影响拔风性能的主次参数和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拔风性能和各参数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参数的较佳组合,为旋风机的没计及干燥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流场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浓缩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FD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很好的吻合.仿真与实验结果是浓缩装置内流速与来流的风速增加等级基本相近;浓缩装置内的流场以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环形分布流场;工作段(中央圆筒)处呈现以轴为圆心随半径加大风速逐渐增加,近壁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边界层,边界层内速度急剧下降,直到壁面的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 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特征明显,频带变窄.除此以外的背风面其他位置、迎风面以及山顶位置的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基本一致.提出了山体背风面脉动风速能量由来流湍流能量和山体尾流涡旋能量构成的思想,将来流脉动风速谱与涡旋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提出了保守的涡旋谱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坡度山体的试验,得出了0.5为涡旋产生与否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18.
林带结构与抗风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力学中力矩的概念,推导出林带风压力矩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林带风压力矩为指标分析了林带结构特征(林带高度、透风系数、断面形状等)与林带抗风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设计用风荷载,对美国某临海小高层建筑群进行了刚体模型风洞试验.试验模型缩尺比为1:130,在模型表面布置了1 787个测点.通过该试验,获得了用于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设计的压力系数.分析表明,该建筑群无明显的墙角边比墙面风压大的特征.试验得到的围护结构设计风压值小于通过美国规范计算的对应于矩形建筑墙角处面积小于0.9 m2时的风压值.对于主体结构抗风设计风压,迎风面试验值小于规范值,背风面试验值大于规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