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茶是福建的主要茶类,而福建是全国的绿茶主产区之一,主要产品为烘青绿茶,其中一部分用于直接销售,另一部分则作为窨制花茶的茶坯,如茉莉花茶等,驰名中外,因而福建又成为我国花茶的主产区之一。显而易见,提高烘青绿茶的品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夏季茶鲜叶含茶多酚高,制绿茶往往呈苦涩味。为了探求改善夏季绿茶香味品质的方法,笔者作了传统锅炒杀青和沸水冲泡杀青对比小试验,试验结果,沸水冲泡杀青能改善夏茶香味品质。供试的原料为夏茶头批采摘的一芽二叶,鲜叶一分为二,一份作沸水冲泡杀青,时间为10秒钟,泡青后采用烘或入锅低温抛炒方法除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一号”;另一份作手炒杀青,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二号”(对照)。两只茶样经审评结果,“铜绿一号”没有苦涩味,“铜绿二号”有苦涩味。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审评结果,也是认为“铜绿一号”的香味品质优于“铜绿二号”(见右表)。  相似文献   

3.
绿茶杀青工艺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初制决定了绿茶的品质,而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鲜叶在杀青阶段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叶温变化、失水和体积收缩。杀青时,鲜叶与干燥器壁间存在着温度梯度,主要通过对流和传导方式产生热能转移,叶片吸收能量,叶温升高。在叶温升高过程中,叶片的水分发生转移,首先是物理吸附水分蒸发殆尽,进而叶内失水。故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投叶量及鲜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对绿茶滋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1我县茶类开发现状烘青绿茶:这是我县传统的大宗茶类,大部分精加工成茶坯,作窨制花茶原料,年产1500t、产值2000万元。"清明"前后采制的烘青绿茶,经营者挑选品质优异的原料,经拣剔、拼配、包装作为"明前毛峰"直接投向江苏、浙江、上海等市场,年销150至250t。其余烘青加工茶坯作为窨制茉莉花茶原料。烘青绿茶类开发的珍品有"福宁清水绿"、"龙首山清水绿"、"涵江大毫"、"葛洪开目绿"、"尖峰银毫"和"葛洪富锌茶"等省名茶。龙井茶:九十年代初,县大京茶场从浙江引进龙井茶加工设备、工艺技术,利用该场地方群体早芽品种加工龙井茶,投放…  相似文献   

6.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茶的品质优次,不仅与窨制工艺技术有关,而且与鲜花、茶坯品质有密切关系。不同品质的茶坯,选用同一鲜花,进行相同工艺技术窨制,产品质量差异悬殊。例如,烘青窨花的质量比炒青好,嫩茶又比老茶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认为炒青茶叶表面紧结光滑,毛细管堵塞,吸水力弱,导致吸香力差;而嫩茶的毛细管与老茶不同,所以吸香力强。影响茶坯质量的因素很多,这种解释正确与否值得研讨。本试验从不同茶树品种、老嫩、季节以及初制工艺等方面,探讨不同茶坯对花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9.
烘青绿茶初制过程中的杀青技术,对绿茶色香味的影响,已普遍得到重视,但与片末形成的关系,则为人们所忽视。特别是高中档烘青绿茶的片末含量多寡,更直接影响品质等级和精制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片末的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11.
江北茶区绿茶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江北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制成烘青绿茶,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抗早、黄叶早、山坡绿、乌牛早等品种的鲜叶制作绿茶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相似文献   

13.
绿茶色香味形成的机理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其产量与贸易量均占茶叶总量的一半以上.绿茶花色品种虽多,但均属不发酵茶,其共同而独特的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都是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初制工序的科学加工而成的。因此,了解并掌握绿茶在初制加工中的热物理化学变化对其色香味形成的规律,进而创造适宜的工艺条件加以调控,以稳定并提高绿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此做一剖析。 一、形成绿茶色香味的鲜叶物质基础 鲜叶是成茶品质形成的基础。在正常工艺条件下,鲜叶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成茶品质的好坏。绿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4.
茶叶文萃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该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条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菜多酚含量降低。从该试验而言,高茶多酚、低氨基酸含量的夏秋茶鲜叶原料,湿热杀青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多,品质总分较低。湿热杀青氨基酸含量高低与品质总分一致,但干热杀青中却不一致,说明不能仅仅以氨基酸含量高低来评价绿茶品质高低,而应综合考虑,特别不能忽视茶多酚的含量影…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是利用烘青茶坯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在窨制过程中,水分控制是窨好花茶的主要因素。因为茶坯吸收鲜花的香气是靠吸收鲜花水分这个“载体”来实现的。所以,在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掌握水分动态是极其重要的。茶坯:从茶坯的吸香性能来看,茶坯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吕宁 《福建茶叶》2010,32(10):54-55
<正>历史上天山绿茶的制茶以手工制作为主。过去炒青绿茶,从杀青到烘干基本上都在柴火烧的铁锅中手炒为主。近代,改制成烘青绿茶后,除用铁锅、竹器、布袋外,后创制了竹焙笼,进行炭火烘焙干毛茶,但仍是手工。1952年始原宁德县茶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初制机械和工艺创新,绿茶烘干从"晒青"  相似文献   

18.
炒青和烘青的制造炒青和烘青都是绿茶,炒青主要供作外销珍眉绿茶的原料,烘青为内销绿茶或供作窨制花茶的茶坯。一、品质特点和要求炒青、烘青的品质各有特点和不同要求。一般说,作为外销眉茶的炒青,外形条索紧直、匀整、园浑(园滚滚的),有锋苗,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在“瓶式”炒茶机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了“瓶式”转筒杀青机。转筒杀青机应用于绿茶杀青效果甚好。工效高,劳动强度轻,每次投鲜叶80——160市斤,两人操作;台时效能为503——524市斤鲜叶;燃料省,每担鲜叶耗柴量16.7——19.0市斤;成茶品质好,不亚于锅式杀青机,尤其适制壮梗叶、雨水青和幼嫩原料。除绿茶杀青外,还有一机多用的性能。但现行的转筒杀青机,造价较高,机体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简化机构,降低成本,以利于向社队推广。  相似文献   

20.
花茶是指以烘青绿茶加窨鲜花而成的我国特有的花茶类。 我国当前以生产茉莉花茶为主,其品质特点应具有茶的清香和花的芬芳,两者结为一体,泡饮之时倍觉舒爽。花茶的级型和其他茶类一样,茶坯在外形的条索、嫩度、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