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俗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可引起淡水养殖鳜暴发性死亡,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申报的疫病。2011-2013年,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  相似文献   

2.
<正>鳜鱼暴发性病毒传染病是一种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病原是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该病可引起鳜集中爆发性死亡,死亡率高达90%,给鳜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措施,本文介绍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3.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KN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对病鱼脾肾组织进行扩增,建立了ISKNV快速特异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MCP基因的质粒进行倍比稀释后检测扩增的灵敏度可达到5 fg;巢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4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试  相似文献   

5.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组织坏死:脾、肝、头肾、肾的大血管均坏死;(3)组织淤血、出血:肠、肠系膜、性腺、肝脏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4)在各器官出现数量不一的肿大细胞:以脾脏中最多。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颜色反应法研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lin A,Con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离体状态下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和LPS能促进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作用;纯化的ISKNV对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对ConA的作用有抑制,对感染后存活的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纯化的ISKNV有一定的促进转化的作用.感染存活的鳜头肾中有对ISKNV的免疫记忆性T细胞.另外,用建立的ISKNV PCR检测方法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健康鳜为阴性,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鱼,头肾、后肾、脾脏和部分鱼的心脏为阳性.ISKNV在鳜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鳜鱼单独精养易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鳜脾传染性肾坏死病等暴发性病害,为减少这两个品种在高密度单养池中养殖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死亡,提高池塘主养品种的成活率,2014年,我们将异育银鲫"中科3号"两龄鱼种和鳜鱼当年鱼种混养,并对放养模式、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利用两个品种的不同苗种放养时间和不同饲(饵)料品种,在成鱼养殖池中合理降低两个养殖品种的苗种放养数量,有效控制了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鳜鱼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害频发,尤其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暴发,不仅直接导致鳜鱼养殖户严重亏损,而且因病害过度用药,给鳜鱼养殖带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因此,目前鳜鱼产业发展已遇到瓶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研究团队利用天然湖泊和长江水系中野生翘嘴鳜构建基础群体,通过翘嘴鳜与斑鳜杂交及雌  相似文献   

9.
曾慷 《水产学报》2001,25(5):464-468
采用MTT颜色反应法研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lin A,Con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离体状态下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和LPS能促进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作用;纯化的ISKNV对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对ConA的作用有抑制,对感染后存活的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纯化的ISKNV有一定的促进转化的作用,感染存活的鳜头肾中有对ISKNV的免疫记忆性T细胞。另外,用建立的ISKNV PCR检测方法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健康鳜为阴性,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鱼,头肾、后肾、脾脏和部分鱼的心脏为阳性。ISKNV在鳜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鳜鱼在我国养殖已有三十几年历史,养殖主要品种有大眼鳜、翘嘴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近年,鳜鱼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殖水源污染严重以及病害频发。在广东地区,自从1993年以来,每年5~10月都有鳜鱼疾病流行;其中1996~1998年间爆发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鳜鱼养殖业的正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