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棚小型无籽西瓜的合理栽培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为提高大棚小型无籽西瓜栽培综合效益、实现节本增效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和留果方式试验,设置5个株距(对照40 cm及45、50、60和70 cm,折合23340、20670、18675、15330和13395株/ha 5个种植密度),吊单蔓留单瓜对应前3种栽培密度,吊双蔓留双瓜和吊三蔓留2~3瓜分别对应株距60和70 cm,试验测定、计算不同处理对西瓜坐果率、单果重、产量、果实商品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种苗成本的影响.[结果]采取吊双蔓留双瓜(株距60 cm)和吊三蔓留2~3瓜(株距70 cm)的整枝留果方式能获得较好的年均产量(45505.5和46146.0 kg/ha)和产值(271600.95和270293.70元/ha),分别节约种苗成本34.3%和42.6%,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6%和16.2%.[结论]大棚种植小型无籽西瓜株距60~70 cm(13395~15330株/ha),单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留2~3果,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可作为大棚栽培小型无籽西瓜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棚秋延后小型无籽西瓜的适宜定植密度。[方法]以小型无籽西瓜桂西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大棚秋延后小型无籽西瓜不同定植密度对其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定植密度对桂西瓜1号的生育期、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各处理间产量有差异,株距40 cm处理下产量最高,但商品果率最低,株距50 cm处理时产量与40 cm株距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商品果率高。[结论]在塑料大棚秋延后吊蔓栽培、单蔓整枝条件下,株距50 cm处理,即26 670株/hm2为最适宜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以苏梦6号小果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小果型西瓜大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果实的大小、产量和收益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对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西瓜的单果重随着株距的加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留果数的增加,西瓜单果重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留蔓数和留瓜数均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的单果重没有明显的差异;西瓜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留果数的增加,产量有极显著的提高;各个处理的相对收益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留果数的增加而提高,相对收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交优化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 :黄皮西瓜丰乐 8号采用行距 2 .3m ,株距 0 .45m ,6叶期打顶留 4侧蔓 ,选留 2果的栽培方式 ,可获得较高的商品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甜瓜的合理整枝提供依据。[方法]以黄河蜜、Tan Dew和玉金香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2蔓整枝和3蔓整枝对甜瓜叶面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3个甜瓜品种在伸蔓期、黄河蜜在开花坐果期,3蔓整枝的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显著多于2蔓整枝。3蔓整枝的黄河蜜的单果重、单株产量,Tam Dew的单果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玉金香的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显著高于2蔓整枝。留2果的黄河蜜、TamDew的单果重、肉厚、糖含量均显著小于留1果的。玉金香留3果的单果重、肉厚、糖含量显著小于留2果的。[结论]黄河蜜2蔓整枝留1果,TanDew3蔓整枝留1果,玉金香2蔓整枝和3蔓整枝留2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定植密度对洋香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棚爬地栽培,单蔓留1果、株距30cm的栽培方式,果实商品性好,单果重较大为1.65kg,产量较高为44.35t/hm2;而采用双蔓留2果方式,在坐果率、单果重、商品性等方面与单蔓方式相比,效果相对差一些。  相似文献   

7.
探讨留蔓和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根系衰老的影响,确定能延缓根系衰老的适宜留蔓数和留果数.本研究以厚皮甜瓜品种中甜I号和众天翠玉为试材,设计了留1蔓2果(V1F2)、留2蔓2果(V2F2)、留3蔓2果(V3F2)、留1蔓3果(V1F3)、留2蔓3果(V2F3)和留3蔓3果(V3F3)共6个处理,以不留侧蔓、留1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留蔓数和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植株根系活力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留蔓数和留果数能显著减缓厚皮甜瓜植株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根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明留蔓数和留果数与厚皮甜瓜植株的根系活力及抗氧化特性密切相关,每株留2条果同时保留2条或3条侧蔓能提高厚皮甜瓜植株根系的抗衰老能力.中甜1号每株留2蔓2果、众天翠玉每株留3蔓2果,植株根系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亭雪1号'的品质和产量,加速其推广,进行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亭雪1号'在上海地区可以周年栽培,种植密度以株距33 cm、行距250 cm(8 910株/hm~2)为佳;基肥施用量以精制有机肥15 t/hm~2+狮马牌复合肥600 kg/hm~2或西瓜专用复合肥300-450 kg/hm~2为宜;最佳整枝留果方式为双蔓整枝,即在主蔓4-5片叶时摘心,选留2根粗壮子蔓生长,并在第12节打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山药栽培过程中不同留蔓数对阳明山山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以阳明山山药为研究对象,在阳明山山药发棵期通过留单蔓、留双蔓以及留三蔓的处理,分别测量不同留蔓数下阳明山山药的生理学性状、产量及商品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蔓数处理对阳明山山药的薯重、薯长及商品性有一定的影响。阳明山山药在留单蔓处理时,单根薯重高达1.06 kg,薯长高达43.63 cm,显著高于留双蔓和留三蔓处理;留三蔓处理时阳明山山药的结薯数最高,为23.67根·m-2,但其商品薯率和优质商品薯率均显著低于留双蔓和留单蔓处理,其中留单蔓处理商品薯率和优质商品薯率最高,分别达79.84%与61.99%。综合各指标表明,留单蔓处理不显著影响阳明山山药的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薯块的商品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贵长、秦美2个猕猴桃树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留果量和留果部位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条结果蔓留果量以3~5个为宜,留果4个最佳.树体上部所留果的品质明显优于树体下部.说明,通过疏果来进行合理留果,能明显提高果实单产、大果率、果品的商品率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整枝留果方式对小型西瓜"黑津"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每667 m~2留蔓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黑津"采用三蔓整枝留两果的方式进行栽培,果实产量中等,果实品质及外观商品性较好;采用双蔓整枝留两果及三蔓整枝留三果的方式进行栽培,果实产量高,果实品质与商品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整枝方式对极早熟西瓜秀丽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大棚栽培的春早熟西瓜品种秀丽进行了2,3,4,5蔓整枝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以4蔓整枝留3果的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果实商品性最好,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蜜童无籽小西瓜种植密度及留瓜方式进行试验,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15m2,设A、B共2个因素(各4个处理)。结果表明:最优的处理为A2B4,即定植密度为400株/667m2,采用5蔓留5果的整枝方式,产量达到5818.47kg。试验中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密度和整枝留果的最佳组合是获取高产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余薇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57-59,85
为了解大穗型与多穗型小麦基因型的单株生产潜力,以5个大穗型基因型和5个多穗型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株距14cm、8cm和2cm 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的基因型都有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在株距14cm密度处理中单株产量最高,均达到20 g;多穗型基因型单株产量在株距14cm和2cm的密度处理中分别比大穗型基因型多0.8g和0.5g,差异显著,在株距为8cm的密度处理中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大穗型基因型对生存环境反映敏感,适应范围窄,而多穗型基因型则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多穗型基因型在株距14cm和2cm密度处理条件下穗数高出幅度大于穗粒重高出的幅度,说明穗数是影响其单株产量在这两个密度处理条件下高于大穗型基因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单蔓整枝下1株留1果与1株留2果两种留果方式对秋季栽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留果方式下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的外观品质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下的果实内部品质、早熟性及单果质量差异显著,且单蔓单瓜均显著优于单蔓双瓜处理。但单蔓双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单蔓单瓜处理38.9%。  相似文献   

16.
以青花菜台绿1号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株距、父母本比例和母本整枝方式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株距的增大(30~60 cm),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株距为50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7.0 kg。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对制种产量无显著影响,2016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20.11 kg)高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8.03 kg);2017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5.50 kg)低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7.76 kg)。母本整枝方式以单留侧花球的产量最高(2016年667 m2产量为23.33 kg,2017年为16.11 kg),同时保留主花球和侧花球的产量次之(2016年667 m2产量为15.40 kg,2017年为12.56 kg),单留主花球的处理产量最低(2016年667 m2产量为11.83 kg,2017年为9.21 kg)。综合两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台绿1号较为理想的制种模式是父母本株距50 cm,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母本整枝方式选择单留侧花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春季保护地蔓生四季豆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穴成苗3株、株距50cm处理的四季豆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2127.4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试验采用大田种植方式,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等行株距种植,设置50 cm、55 cm、60 cm、65 cm和70 cm五个行株距处理,分别对应株距为29.6 cm、26.9 cm、24.7 cm、22.8 cm、21.2 cm。肥水管理按高产田水平进行管理。每处理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研究在同一密度、等行株距种植条件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行株距种植条件下,其整个生育期过程中干物质积累量变化、叶面积指数变化、百粒重变化趋势一致,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随着生育期的进展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期的进展,先增加,然后稳定维持在一段时间,最后减少。产量表现方面,玉米在种植行距60 cm以下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不同,郑单958在行距55 cm时候产量表现好,登海661在行距50 cm时候产量表现好,没有明显规律。在行距60 cm以后随着行距的逐渐增大,不同品种产量表现趋于一致,越来越高,在行距70 cm时候两个品种产量表现均最高。在鲁中地区,保证玉米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一定行距种植范围内,减小玉米株距,行距增大到70 cm时候,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在慈溪市进行千禧樱桃番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株距增大,植株叶片数略有增加;株距为30和35 cm的第1穗果结果数增多、单果重降低;密度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性不大。试验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性不显著,考虑果实商品性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种子成本较高等综合因素,以株距40~45 cm为宜,即种植密度22 500~25 050株·hm-2。  相似文献   

20.
福鼎地区马铃薯紫花851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福鼎地区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特设不同株距对比试验,以传统栽培密度为对照,共2009年和2010年连续2a试验,每个试验设5个不同处理和3次重复。2009年试验结果是畦宽110cm、株距18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1%,达显著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2010年试验结果是畦宽110cm、株距26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5.5%,达显著水平;株距23cm产量次之,也比对照增产显著。综合2a试验结果,福鼎地区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是畦宽110cm,株距25~26cm,667m2种植45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