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蛹酿制酱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蚕蛹为主料酿制酱油的蒸料方法,生产菌株的选育,制曲条件和发酵条件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雪松 《农技服务》1997,(11):41-42
<正> 食盐在发酵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以18%的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高盐发酵等传统发酵周期长,且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低。笔者经多年反复实践已摸索出一种前段无盐、中段低盐陈酿的两段发酵法。这一新技术明显增加了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使酱油的质量、香气独具特色。主要是增加了堆温制曲、无盐和低盐发酵,使原料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接受不同酶的催化分解,达到分解加快,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的目的。现将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盐在发酵繁殖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加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高盐发酵等传统发酵周期长,并且对原料蛋  相似文献   

4.
<正> 食盐在发酵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以18%的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高盐发酵等传统发酵时间长,并且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低。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  相似文献   

5.
食盐在发酵繁殖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加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高盐发酵等传统发酵周期长,并且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低。笔者经多年反复实践已摸索出一种前  相似文献   

6.
食盐在发酵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以18%的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高盐发酵等传统发酵时间长,并且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低.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前段无盐、中段氐盐陈酿的双酿发酵法.这一新技术明显增加了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使酱油的质量、香气独具特色.现将生产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酶法提油后的双低菜籽粕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按米曲霉1号︰黑曲霉1号︰木霉=3︰2︰1混合接种;在28℃、95%湿度下培养制曲;再加入15%盐水,于42℃条件下后发酵20 d。按最佳工艺发酵制得的酱油,其品质达到GB 18186-2000规定的二级酱油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酱油酿造的新工艺。[方法]以豆粕和米曲霉混合制曲后,在不同磁场环境下培养发酵生产酱油。在不同磁场环境于42℃低盐固态发酵25 d后,通过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总氮、色率、红色指数、总氮利用率及总酸含量的变化,分析磁场对酱油发酵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磁场环境发酵的酱油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 mT磁场环境下,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4.39倍,总氮含量增加4.87倍;酱油色率和红色指数分别提高171.4%和54.1%;总氮利用率高达89.7%;总酸含量是对照CK的3.44倍。[结论]磁场环境有利于后续发酵周期的缩短。该研究为酱油生产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郑平 《农村新技术》2010,(12):52-54
小企业、小作坊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出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合格酱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小型酱油厂用豆类、麸皮、豆饼等杂粮,采用科学方法制曲、发酵,生产合格酱油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红曲米酒中红曲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的最优水平范围,再以酒精度、糖度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米酒的最佳酿制条件为:红曲添加量3%、甜酒曲添加量0.3%、发酵时间120h。此工艺条件下的米酒风味醇厚,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镇江香醋大曲酿制技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证。总结了镇江香醋大曲手工酿制工艺流程、关键操作技法,并进行了工艺剖析。初步提出了镇江香醋大曲的质量要求,同时指出镇江香醋大曲是特殊生态环境的产物,采用夏季生产、生料制曲、自然接种、高温发酵等工艺技术是镇江香醋大曲生香作用显著的重要因素,选育优良功能菌种进行生物强化是提高镇江香醋大曲质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加强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正>小企业、小作坊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出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合格酱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小型酱油厂用豆类、麸皮、豆饼等杂粮,采用科学方法制曲、发酵,生产合格酱油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制曲1.摊场与接种。①摊场:水泥摊场须高出地坪20~30厘米,宽度不少于2米,长度不短于6米。摊场周边要设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及酱油风味,可通过制备特性面粉替代普通面粉进行酱油酿造。添结果表明,加3%的焙炒麦麸的特性面粉,与黄豆按比例1∶0.4进行制曲,成熟大曲与18°Bé的盐水按照料水比1∶2.4的比例制醪,不同季节进行日晒夜露发酵制得天然油,其氨基酸态氮比对照组高3.1%,还原糖含量高5.5%,说明特性面粉应用于广式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能有效提高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及还原糖含量,从而提升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备豉油膏,分别以酱油曲精、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安琪甜酒曲作为菌种,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加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加盐量等因素对花生粕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粕发酵豉油膏的最佳发酵菌种为酱油曲精,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曲量4.5 g/kg,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8 d,加盐量20 g/kg.  相似文献   

16.
一、原料:大豆(或豆饼、豆粕及油饼粕类),麦麸(或粉碎的小麦)。二、辅料:稻壳,食盐。三、工艺流程:原料与稻壳混合润水→蒸料→冷却→制曲→发酵→.淋油四、蒸料:把原料加入适量水拌匀,装锅,采用顶气上料,即上一层气装一层料,料装完气上到顶后加盖,直到料全部蒸熟。五、制曲:把蒸熟的料拌入适量水,冷却后,加入曲种拌匀,装入曲盒,保温发酵24~30小时。六、发酵:把成熟的曲子加水拌匀,放入保温缸内发酵,曲子上面加一层盐,并加盖保温。需生火加温。经60~70小时,酱醅成熟,呈黑红色,有油性和酱香味,即可淋油。七、淋油:采用淋地或淋缸,可采用套淋法。100公斤豆粕可淋油1000公斤~2000公斤。八、调配:淋好的酱油为原汁,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和市场需要调配,生产不同品种的酱油,如五香酱油、虾味酱油、海鲜酱油、生抽。九、包装:中低档酱油经消毒杀菌后出售,中高档酱油宜装版或装袋。十、说明1.此法为固态元盐发酵,投资小,见效快,工艺简单而经济效益较高。家庭生产只需一名劳动力和几口缸,其质量和口感绝不是勾兑酱油所能相比的。2.国家规定,生产酱油必须标明酿造和非酿造(勾兑),以示区别。3.发酵食品大都是发酵时间越长,口感和风味越...  相似文献   

17.
在酱油发酵基料(由40 g豆粕和60 g麸皮配制而成)中分别添加5、10、15、20 g北虫草培养基(分别称其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以不添加北虫草培养基的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酱油制曲及对蛋白酶、淀粉酶、亮氨酸氨肽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血球计数板法检测种曲孢子数,观察种曲的感官变化。结果表明:1)各处理中,处理2种曲的孢子数最多,孢子生长能力旺盛,制曲48 h时曲料蓬松,菌丝丰满,米曲霉孢子为淡黄色,制曲54 h时蓬松的曲料中长出黄绿色丰满的成熟米曲霉孢子;2)制曲过程中,蛋白酶、淀粉酶、亮氨酸氨肽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性蛋白酶活性在制曲42 h出现峰值,其余各酶的活性均在制曲48 h出现峰值;3)除亮氨酸氨肽酶酶活性各处理间与对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处理组中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在酶活高峰时,处理2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可见,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北虫草培养基,可显著提高米曲霉沪酿3.042制曲的质量,提高其酶活性,且以处理2的制曲效果较好,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鱼露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生产鱼露的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 3世纪《周礼》中就有记载 :醢、酢。醢是指用肉或鱼做的“酱油” ;酢就是鱼露[1 ] 。长期以来鱼露发酵一直是沿袭祖宗的天然发酵方法 ,生产周期长达数月乃至1年以上 ,致使产量难以提高 ,设备和资金的周转慢 ,经济效益低。近来国内外学者在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采用先进的酿造技术缩短鱼露生产周期 ,提高鱼露质量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1 什么是鱼露鱼露也称鱼酱油、虾油 ,我国主要产地福建省则称“鱼奇油”。是我国沿海一带及日本、东南亚各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调味品。它是以经济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产鱼露的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 3世纪《周礼》中就有记载 :醢、酢。醢是指用肉或鱼做的“酱油” ;酢就是鱼露[1 ] 。长期以来鱼露发酵一直是沿袭祖宗的天然发酵方法 ,生产周期长达数月乃至1年以上 ,致使产量难以提高 ,设备和资金的周转慢 ,经济效益低。近来国内外学者在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采用先进的酿造技术缩短鱼露生产周期 ,提高鱼露质量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1 什么是鱼露鱼露也称鱼酱油、虾油 ,我国主要产地福建省则称“鱼奇油”。是我国沿海一带及日本、东南亚各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调味品。它是以经济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容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其发酵周期由传统的一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