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潘旭东 《农学学报》2011,1(3):34-37
摘 要:【研究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盐漠带为研究区,通过筛选优势适生植物,为人工辅助提高盐漠带生态稳定性,保障绿洲农田高效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分析,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并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通过筛选,骆驼蓬、柽柳、猪毛菜、盐爪爪被确定为优势适生种;结合生态位宽度综合分析,得出土壤盐分维最大,为0.5832, 其次是有机质、全氮、水分,综合值分别为0.4800、0.4379与0.2201,说明该区域植物适盐能力较强,尤其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表现出优势适应性。【结论】盐漠带植物受限于盐分与水分,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不高,而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可作为盐漠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适生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典型盐生植被水盐调节方式和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为盐渍化弃耕地人工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为研究区,调查盐生植被分布和土壤盐分状况,分析典型盐生植物种柽柳、花花柴和猪毛菜的水盐胁迫调节方式及植被恢复重建过程.[结果]研究区中度盐化土壤占总面积的60;,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轻度盐化土壤面积逐渐增加,重度盐化土壤面积显著减小;自然植被以抗旱盐生为主,主要优势物种相对密度达到50;以上;柽柳水盐胁迫调节能力最强,其中土壤含盐量是影响柽柳和猪毛菜生理变化的关键因子,而影响花花柴抗性生理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含水量.植物多样性分别比恢复前增加了18; ~48;,植被覆盖度由恢复前15;~20;增加到50; ~ 70;.[结论]对盐渍化弃耕地盐生植被群落采取适当人工措施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可显著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被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示范基地观测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观测及土壤的盐分含量分析,筛选出了红砂、白刺、柽柳、尖叶盐爪爪、无叶假木贼等几种耐盐碱植物,并在试验区内通过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进行土壤盐碱改良和生态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深度增加,轻度盐化土壤面积逐渐增加,重度盐化土壤面积显著减小;通过适生植被的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在试验区内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增加,地表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对绿洲盐碱地的植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绿洲生态重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以期明确绵刺群落各物种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关系,为绵刺群落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析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揭示绵刺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结果】(1)在绵刺群落中,绵刺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明显高于群落中其他物种,为群落优势种。(2)在整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绵刺、珍珠猪毛菜、蒙古韭、蝎虎驼蹄瓣、细叶骆驼蓬、短叶假木贼等。(3)在整个绵刺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和与绵刺生态位重叠度都较大的物种是珍珠猪毛菜和蝎虎驼蹄瓣。(4)绵刺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偏低,只有个别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结论】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绵刺、珍珠猪毛菜、蒙古韭、蝎虎驼蹄瓣、细叶骆驼蓬、短叶假木贼等在绵刺群落中生态幅较宽,在植物群落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绵刺生态位重叠度也大。绵刺与珍珠猪毛菜、蝎虎驼蹄瓣等对生境的要求比较相近,首先与这些物种发生竞争。  相似文献   

6.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群落演替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步采样方法收集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的资料,并利用定量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制定了3个大类和12个小类来代表种群结构的3个演替阶段和12个演替种群。研究区植物种群的演替过程为:盐质荒地→盐地碱蓬→柽柳→草地。这些种群大多数处在较低演替阶段,但芦苇 柽柳种群和白茅 柽柳种群接近草地群落的演替阶段。种群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丰度、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的变化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来表示,其结果为:异质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增加,但物种均匀度随着演替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运用统筹技术研究演替与环境关系的结果表明,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盐生演替而言,土壤盐分含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影响到种群的结构、物种组成和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威龙  高万林  曾新德  王承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01-21204,21320
对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个优势灌木群落的28个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0.5的只有5个,0.1~0.5的有13个,≤0.1的有38个,说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少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绵刺群落、盐爪爪群落及猫头刺群落生态位相似比列相对较小,膜果麻黄群落及红砂群落整体相似性较高,表明该灌木层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有较高的相似程度。该研究为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CTAB法提取盐生植物基因组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猪毛菜、碱蓬、骆驼蓬、骆驼蹄瓣和柽柳5种盐生植物基因组DNA,通过与常规的CTAB法提取结果相比发现,改进的CTAB法从提取速度、得率、质量上都优于常规的CTAB法,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盐生植物的快速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侵蚀环境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撂荒后植物种群生态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退耕撂荒后植被演替恢复过程可划分为:先锋植物物种期(1~5 a),物种渐繁荣期(6~8 a),物种鼎盛期(9~13a),物种准稳定期(13~20 a)、物种相对稳定期(20~30 a)和灌木先锋物种入侵期(30~50 a)。其中先锋植物物种期以茵陈蒿、苦买菜、猪毛菜为关键种;物种渐繁荣期以委陵菜、阿尔泰狗哇花和隐子草为关键种;物种鼎盛期多物种共存,关键种不明显;物种准稳定期以长芒草、铁杆蒿和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物种相对稳定期以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灌木先锋物种主要有杠柳、木本铁线莲、绣线菊等。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先锋植物物种在演替初期先增多,而后逐渐减少,到演替中后期时演变为偶见种或从群落中基本消失;而一些过渡指示物种,其地上生物量大多呈升——降的变化趋势;群落稳定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呈持续增大的演变趋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大。而演替中的过渡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的演变趋势为单峰曲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演变过程。同时,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大多数先锋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布范围较小,是生态特化种;但优势先锋植物,生态位宽度却较大,分布范围极广,是生态泛化种。与之相对应的演替中后期过渡优势种或稳定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分布范围不及优势先锋植物,是生态相对泛化种。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植物种群的替代是通过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境的不同,测定了重庆东部金荞麦及其群落的16个优势种中每一物种的多度、盖度和高度.利用重要值对金荞麦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荞麦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较大,趋向于泛化种;②金荞麦与其它优势种的重叠值也较高,表明它们对生境有很相近的资源需求;③金荞麦与其它物种种群可以和谐共存,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李金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2-3363,3688
[目的]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主要植物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省乌兰县不同退化程度的紫花针茅型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对天然草地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结果]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总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略有减少。[结论]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方铁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优势种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桑坪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乔木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南方铁杉群落中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灌木层比较均匀;(2)南方铁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它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大,但生态位重叠值却较小,说明南方铁杉在种群中与其它乔木优势种利用环境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大,而与其它种的潜在竞争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境的不同,测定了重庆东部金荞麦及其群落的16个优势种中每一物种的多度、盖度和高度.利用重要值对金荞麦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荞麦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较大,趋向于泛化种;②金荞麦与其它优势种的重叠值也较高,表明它们对生境有很相近的资源需求;③金荞麦与其它物种种群可以和谐共存,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稻田蜘蛛和害虫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主要蛛虫的时间生态位、空问生态位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随害虫生态位宽度值的增减而增减,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跟随现象.晚稻田的蛛虫生态位宽度值及蛛虫生态位重叠指数值一般大于早稻田的蛛虫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及蜘蛛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的大小均有更替现象.并对这种跟随现象和更替现象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浙江瓯飞围填海区渔业资源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及种间关系,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求浙江瓯飞围填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4年5月对浙江瓯飞围填海区渔业资源进行调查。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资源群落优势种,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和Bray-Curtis相似性分析法对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进行分析,并以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1)该海域优势鱼种为12种,与围填海工程开始前(2007年)相近,主要优势鱼种为白姑鱼;(2)优势种生态位变化范围为0.31~2.32,生态位较宽的有白姑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口虾姑、三疣梭子蟹、棘头梅童鱼和龙头鱼,优势种间的生态重叠值为0.01~0.95,差异较大,其中班与绿鳍红娘鱼的重叠值最高,为0.95,CC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优势种间的重叠值与物种的功能类群及生境状况密切相关,并非简单正相关;(3)影响围填海区渔业资源物种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是悬浮物和叶绿素,其次为p H、水温和盐度,溶解氧的影响最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渔业资源群落种类组成59.0%的总变异。  相似文献   

17.
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人为干扰会改变多数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但未改变优势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在同一干扰强度的甜槠群落中均为最大。在轻度人为干扰群落中,甜槠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值远高于其它树种;而在重度人为干扰群落中,甜槠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减小,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值也明显减小,说明它对高度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下降。人为干扰所产生的异质性生境可促进或抑制植物种的生长,使物种利用高度空间资源的能力发生变化,从而使种与种的生态位的重叠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大通县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当地人工林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杉林、白桦林和云杉-白桦混交林3种人工林,运用Levins公式及Pianka公式计测分析林下草本群落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白桦混交林下草本群落与另外两种纯林相比,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较大,其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大,说明植物更能适应环境,生长更好;优势种的重叠度相对偏高,植被表现出相互适应共存且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特点。【结论】混交林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所代表的群落结构更为合理,混交林的配置模式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算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樟叶槭、革叶铁榄、翅荚香槐、石岩枫、齿叶黄皮、皱叶海桐、狭叶润楠7个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在3个演替阶段均有出现.樟叶槭、石岩枫和齿叶黄皮分别是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晚期的优势种群,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演替早期重叠值大于0.70的种对有55对,而演替晚期重叠值大于0.70的种对有98对,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增强.在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的关系复杂,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呈上升趋势,二者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