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皋芦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皋芦(又称瓜芦),这个词义经过二千多年来的考述,它的含意如何,纷纷不一,至今还未得到真正解决,有的认为皋芦是指茶树,有的认为不是茶树,有的认为是可作茶饮的另一种植物。特别近年来,一些所谓茶专家的论证,认为皋芦种是云南大叶种的原种,云南西双版纳是茶的原产地。后来他们看了童启庆的论文后又写出《日本皋芦种似安溪佛手种》一文,又说:“皋芦种是茶树原种,引起日本学者特别兴趣”,等语。而实际使日本学者都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2.
皋卢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载的“茶的别名”和南海用以为饮的树种。日本有一个茶树品种,也名之为“皋芦”。前几年,日本茶学界为弄清他们的皋芦种和我国史籍所说的皋卢的关系,曾分别致函我国有关茶叶专家,询问中国现在哪些地方有皋卢茶树?日本的皋芦,是否即中国古代所说的皋卢或苦艼?这一问,问出了我国对皋卢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茶叶专著和杂志中,接连提出了不少有关皋卢的考述,搞清了许多过去不清楚的问题。如  相似文献   

3.
论茶树变种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原产于我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关于茶树的变种分类,至今尚无定论。当前见之于书刊较多的是Cohen Stuart的分类法。他将茶树分为四个变种:武夷变种、中国大叶变种、掸形变种和阿萨姆变种。其他学者如Linne、Watt、Eden、Sealy、等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法。其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特征,尤其着重于叶之性状,这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他们对我国丰富的茶树资源了解甚微,因此各种分类法无法包括我国浩瀚的茶树品种、类型以及分布广泛的野生资源。我们以茶树的亲缘关系、主要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特提出如下的分类系统:茶树种以下分二个亚种,即:云南亚种(ssp. Yunnan)与武夷亚种(ssp.bohea);云南亚种包括云南变种(var.yunnansis)、川黔变种(var.chuan-qiansis)、皋芦变种(var.macrophylla)和阿萨姆变种(var.assamiea);武夷亚种包括武夷变种(var.bohea)、江南变种(var.jiangnansis)和不孕变种(var.sterilities)。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5.
重振普洱茶的雄风,再现普洱茶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 6月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召开“2 0 0 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港、澳、台和国内的 1 9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就普洱茶产地、历史、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原产地保护、普洱茶的健身功能等进行了研讨。会议间隙 ,很多人将自己携带的陈年普耳茶冲泡给大家品饮 ,相互切磋茶艺。在我国茶界 ,唯有普洱茶才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次会上 ,专家学者就普洱茶问题达到三点共识 :(一 )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原产地的历史名茶 ;(二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特种茶类 ;(三 )普洱茶是由…  相似文献   

6.
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云南既是茶树起源中心,又是茶树演化变异中心.茶组植物在云南有着广泛的分布.本文总结了茶组植物研究成果,明确了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云南茶组植物种及变种的数量及名称,为茶树资源分类、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叶荼无性系良种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受普洱茶市场的拉动,云南省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云南省茶园良种化建设。扦插是茶树无性繁殖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保持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而且还有如下优点:插穗短,省材料,繁殖系数高,一定面积内育苗数量多,土地利用经济,成龄茶树枝条、幼龄茶树修剪枝均可利用。笔者根据云南大叶茶的特征特性及茶苗繁育经验,总结出一套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扦插育苗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湘泳 《农业考古》1995,(2):245-249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湘泳一、中国茶树的起源地在川东鄂西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但起源地的论证各异,有“云南西双版纳中心说”、“川滇黔毗邻山区说”等。作者认为是“川东鄂西是我国茶树的起源地”。据上古传说,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作为普洱府故地的普洱市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美誉,不但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而且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加工原料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云南大叶种茶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具有发芽早、生长期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等,是制作普洱茶的理想原料,因而开发种植云南大叶种有机茶园是发展壮大普洱茶产  相似文献   

11.
实行茶粮間作,出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間作后,茶粮都增产;另一种是收了粮食,影响了茶树生长,造成茶叶減收。由此,产生了两种主张,一是可以間种;另一是不能間种。針对这种情况,我們到重点茶区的张冲公社茶叶大队进行了調查研究,找到了問題的关鍵。一、茶粮間作对茶树有无影响調查中,抓住了几个典型进行了分析。江岭生产队的一块茶园間作粮食作物后,对茶树影响很大。茶农說:由于种的是豇豆,豆藤攀緣茶树,抑制了茶树的生长,因此,第二年春茶芽叶既小又少,有的还是黑棵,結果使茶叶減产。另有一块茶园間作了高梁,結果茶叶产量也是大減。据說,自点种高梁后,一直沒有进行施肥、管理,加之,高梁是拔地力很强的作物,必然爭夺了茶地营养,影响了茶树生长。而大队門口的三亩茶园,  相似文献   

12.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大理茶略考云南大学历史系王艳萍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之相适应,有关茶的文章数量也不少。但细细读来,这些文章大多写江浙、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茶。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又有普洱茶等名茶,写云南茶的文章却很少,未免有些不相称。笔者不揣浅陋,试写明代...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叶茶具有生长势强、发芽期早、采摘期长、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较高等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升温,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喜欢种植茶籽实生苗。茶树繁殖的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产于南方各省,古称皋芦、瓜芦、苦等,苦丁茶的饮用历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据考证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苦丁茶的记载,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桐君录》中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皋芦,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有限的面积,该文对古茶树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共包括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5种,以及普洱茶和白毛茶2变种。拟合的胸径与年轮数之间的S型函数表明,当树龄为100 a时,胸径约为18cm;由胸径按树木干型的削度换算结果表明,100a古茶树的地径为22.50cm。因此,胸径大于或等于18.00cm,或者地径大于或等于22.50m的茶树为古茶树。另外,建议将古茶树按林地权属性质分为严格保护型、部分(非生产性)利用型和生产利用型3类保护利用类型,并开展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以上内容的论述,既可为云南省古茶树(园)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又可满足人们对古茶树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资源圃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的1 521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图片、农艺性状、生化成分、茶叶加工品质、抗寒性、抗病虫性等特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共享化,有效解决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源数据保存分散,以及共享、交流和利用困难等问题。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古代中国对西方贸易中,茶叶出口占据了巨大份额,基本占据了垄断地位.因此,在茶叶原产中国的问题上始终都没受到什么挑战.直到1823年与1824年英国驻印度的殖民官员勃尔基兄弟相继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1)从此开始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1877年,英国学者贝尔登在其著作<阿萨姆茶树>中肯定地说中国和日本的茶树,是"由印度输入"的.而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辞典>收入了"茶的自生地在印度阿萨姆".(2)"茶源印度说"还衍生出了"多源说",在1935年被美国学者、著名茶学权威威廉·乌克斯写入了<茶叶大全>--这在当时是一部具影响广泛的权威著作.(下转289页)  相似文献   

19.
从木兰化石论茶树起源和原产地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何昌祥一、茶树原产地沿革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学名全称为Cameliasinensis(L.)O.Kuntze。茶树的故乡在中国,已为我国广大茶学界所共认。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地区数量众...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3期)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围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