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2.
鳗鲡指环虫病最主要病害之一,病原是鲠鲡伪指环虫(Pseudodatylogyrusanguilae Yin&Sproston,1948)和短沟伪指环虫(P_bizlKikuchi.1929)。1993年我国引进欧洲鳗试养,当时的问题就是死亡率高。主要是狂奔病引起的死亡,而具体表现为伪指环虫无法驱除。  相似文献   

3.
牛蛙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蛙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病陈耀明,胡永强,周以凤(上海动植物检疫局,200032)蔡玉书,方德强(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201400)1993年8月,上海市奉贤县某牛蛙养殖场爆发一种蛙病,大批牛蛙(包括亲蛙、成蛙、幼蛙和蝌蚪)染病死亡。经临床诊断、病...  相似文献   

4.
娄忠玉  钱续 《淡水渔业》1995,25(5):25-26
吡喹酮治疗草鱼绦虫病效果分析娄忠玉,钱续(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榆中县渔业工作站)吡喹酮是一种常用的兽药,用来防治畜禽蠕虫病。钱续(199)和AstriRogstad(1993)曾报道用吡喹酮治疗草鱼绦虫和鲢鱼绦虫病,效果较好。本文根据作者用吡喹...  相似文献   

5.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伍四清,程太平(湖北省沙市市水利局)(湖北农学院养殖系)1991年夏天在湖北荆州地区一养殖场发现一种以腐烂背甲为主要特征的鳖病,我们称之为"烂甲病"。该病的特征是初染病的鳖,在背甲部有少量疣状突起,用刀片划破可挤出淡黄色病...  相似文献   

6.
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lcaligemessp)。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鲶苗(种)的肤孢虫病与小瓜虫病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仅在鲶体表形成孢囊,而肤孢虫则可深入皮下及肌间组织,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1弧菌病1.1病原主要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am)、哈维氏弧菌(V.haveyi)等引起,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极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1.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最初体表局部褪色,随后充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与此同时鳍基部和鳍膜充血也很明显。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为白浊色。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出血或淤血,甚至坏死,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溃烂、脱落,肠内有黄色或桔黄色粘液。1.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鳖“白板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凤 《水产学报》1997,21(3):309-315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还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相似文献   

10.
腹水病和溃烂病是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危害严重的疾病。作者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腹水病、溃烂病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Val)、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As)和同行实验室赠予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Van)制备灭活菌苗,设计四种不同配比四联疫苗,按正交试验要求,分别腹腔注射接种免疫牙鲆,检测单抗原抗体效价,统计分析筛选出组合合理的四联疫苗,配比为Et:Val:Van:As=2:1:1:2,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稳定性评价及免疫牙鲆效果观察。发现该四联疫苗是安全的,稳定的,可在4℃下存放1年以上活性不降低,能有效刺激牙鲆特异性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后7天血清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免疫后14d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水平,为2^10;人工攻毒试验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0%。表明,筛选出的牙鲆腹水病和溃烂病四联疫苗安全有效,可同时预防腹水病、溃烂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7,(9):82-82
四、红底板病(又称赤斑病,红斑病、腹甲红肿病) 1.病原体症状及病因 就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红底板病有两种病因:一种是由红脖子病引发的症状,另一种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的症状。在这里,从病原来讲,是针对后一种病因而谈。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发的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1957年深秋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洲的甘布罗镇而得名甘布罗病(Gunborodisease)。1发病情况最近4年间,我们对肉鸡3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品种(AA、哈伯德、艾维茵)和蛋鸡5个品种(罗曼、海赛褐、哥伦比亚、金彗星、宝万斯)共剖检431例法氏囊病鸡,结果分析如下:1.1从1日龄到96日龄间,发病最早的是13日龄,占4%;最晚的是90日龄,占4%;最多的是30日龄,占9.7%…  相似文献   

15.
从病鳖肝脏,颈,腿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菌株m-3,m-6,J-8,J-10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这四株菌为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化反应的鉴定证明了J-8,J-10,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ira)M-3,M-6O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morganii)。  相似文献   

16.
小瓜虫属(Ichthyophtihirius)隶属于纤色虫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其寄生虫于鱼体会引起小瓜虫病。目前,关于此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但能快速有效治愈的方法却不多。本文是作者多年防治小瓜虫病的实践经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鳢苗小瓜虫病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龙  艾涛 《淡水渔业》1999,29(12):28-29
小瓜虫(Ichthyophtihirius)属于纤毛纲,膜口亚目(Hymenestemata)、凹口科(Ophryoglenidae)。关于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报导较多,但能快速治愈的方法不多。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如下疗效明显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试验于1999年6月15日~7月10日在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室进行,该温室地处新疆五家渠上渔场。1-2 试验病鱼来源该温室几个水泥池中培育的不同规格的乌鳢苗,当鱼苗陆续达到4~7cm规格阶段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小瓜虫病,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逐渐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式发展。养殖中各种病害危及到水产业的生产,影响产量和经济收入。鳃病是常见的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发病严重的鱼类往往死亡率高达40%(草鱼达60%以上),严重影响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现就几年鱼类鳃病在我县内发生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腐皮病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病理,认为腐皮病的病原是气单胞菌属的两个种(或亚种),并通过具有病例阐述了腐皮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防治草鱼“三病”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作为鲤科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草鱼“三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的流行是制约其健康养殖的关键因素。探讨以中草药为主防治草鱼“三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草鱼“三病”流行于5~9月份高水温期,常常是两病或三病齐发,主要危害0.05~0.5千克左右的鱼种。水质恶化,寄生虫侵袭,鱼类营养不良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其综合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乌黑,鳍基充血发红,尾鳍“镶边”,体侧鳞片疏松、脱落,肛门红肿,轻压有淡黄色粘液流出。鳃贫血肿胀,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