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自净式工业化养鱼水质及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水中的总氨、亚硝酸氮、硝酸氮、活性磷和CODMn,研究了自净式养殖槽中生物膜熟化过程和生物膜的性能,以及在自净槽中进行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养殖密度下水质的变化和自净槽净化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自净式养殖槽中净化床的氨去除速率为46.0g/(m^3.d)。养殖密度在2.30kg/m^2(与工厂化生产养殖密度相近)以下时,循环水可以在5d内保持良好水质。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高度集约化,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工厂化车间前期建设设备、设施造价高,养殖技术难度大,国内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鲟鱼的厂家不多,但也有一些养殖企业尝试利用循环水工厂化模式养殖鲟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鲟鱼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其为今后工厂化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果锋  陈军  杨菁  李月  管崇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18-319,322
为了研究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我国沿海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水质净化处理、增氧方式、设施设备、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基本采用"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的精养模式,经济效益较好,但还存在曝气设备能耗过高、废水多数得不到有效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质处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了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处理技术,如重力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净化、人工湿地以及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分析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环境的差异及探讨简易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试验借助常规的水质检测方法,对比两系统水质因子,分析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前后各水质因子的变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12.6mg/L;池塘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9~4.8mg/L,远低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0.4~140.0mg/L:工厂化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2.6~220.4mg/L.方差分析表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TSS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1);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经沉淀池处理后,TSS含量降低了66.9%;经栽培有裙带菜的养殖槽,废水中TAN、NO2-N、NO3-N和PO4-P分别降低了58.1.0%、43.0%、55.9%和29.1%.来自工厂化养殖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该实验设计的简易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优化BP网络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预测模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影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特性,建立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编程实现.训练结果表明:用L-M BP网络预测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能有效地预测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7.
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达17.42万元/年,投资回报期为2.75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选取价格更高的海水鱼类,市场前景更广。该研究表明,温室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浙江省池塘养殖、滩涂养殖、浅海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等典型养殖模式 环境中铬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本单位开发方法对总铬和有效态铬中的两种价态铬进行测 定。结果表明,我省水产养殖环境中,水质中总铬和毒性较大的Cr6+含量较小,均在《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0.05mg/L)限量标准以下,未发现超出渔业水质标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养殖水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水质在线实时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水质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查询、水质预警、水质预警设置和用户管理。在多媒体可视化界面的引导下,信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预警指标的设定和预警方式的设置。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预警问题,方便了用户对养殖用水水质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选择了三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400~377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633~247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037~273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3种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自净式工厂化养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普通温室养鳖池水质恶化快的难题,对养鳖池进行了简单改造,将底砂改造为净化滤床,以增氧充气泵为水循环动力。并且对该鳖池的结构、波床的熟化、再生、净化能力、应用管理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养鳖池水使用时间是普通鳖池的3-10倍,且水质稳定,鳖生长良好。该种养鳖模式能够显著节省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净化养殖水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将从水产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经海藻酸钙包埋固定后加入凡纳滨对虾饲养池中,结果池水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比对照池显著降低,总碱度显著上升。表明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池塘增氧装置水动力形成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新设计基于双向输出传动机构原理,利用破水叶轮及空气中低阻偏心块的复合作用,在保障增氧能力的同时提升水动力影响范围,并对该摇摆式水动力装置在池塘的影响范围和增氧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将水动力影响范围提升至4670 m2以上,高于3 k W和1.5 k W的叶轮式增氧机;同时在1.5 k W能耗下增氧能力为2.67 kg/h,并能达到3 k W叶轮式增氧机的66.7%,符合国家标准中对于1.5 k W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要求。研究表明,新装置的水动力形成能力有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解决池塘水产养殖增氧过程中水体循环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蕹菜、羽衣甘蓝、生菜,进行蔬菜种类、浮植方式筛选,并以最佳品种与浮植方式浮植规模化养虾塘,进行水生菜生长状况与净化虾塘水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蕹菜为生长良好、可有效净化养虾水质的蔬菜品种,以绳结式浮植方式培植水蕹菜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据此将水蕹菜以绳结式浮植于规模化养虾塘.对虾生态养殖试验探讨了水蕹菜对虾塘水质的净化效果及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蕹菜虾塘和对照塘中对虾输出的TN、TP分别为36.21%、21.01%和32.03%、17.98%.种植塘收获水蕹菜重量为初始种植重量的32.5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特别是能有效去除塘水中TN、TP,去除率分别为5.86%和3.73%.试验期间,种植塘的TAN、TN、TP、PO43--p及CODMn含量均低于对照塘.种植塘对虾终末体长、体重、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塘,对虾产量(4768.75±111.69 kg/hm2)也高于对照塘(4 120.46±90.00 kg/hm2).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有效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水域选择6口池塘,其中3口池塘作试验塘,另3口作对照组。试验池塘中投放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和水质改良剂,对照组中不投放。6口池塘采取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经9个月的饲养,结果得出:试验组的鱼摄食强度比对照组要大;试验池的溶氧条件始终优于对照组,透明度比对照池高;试验池中鱼的生长情况始终优于对照池,单产水平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试验池鱼的出肉率与肌肉营养成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