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田养殖红草金鱼属于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模式,基于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的原理并取得成效。近年天津宝坻区开展了稻田养观赏鱼模式,养殖品种以红草金鱼为主,根据红草金鱼饲养简便、生长较快、抵抗力与适应性强的特征,在稻田沟渠中进行粗放养殖,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促进农民增收,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的养殖模式。现将稻田养殖红草金鱼的技术要点、效益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稻田养殖食用鱼、河蟹和小龙虾养殖模式进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1稻渔综合种养现状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河蟹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茂昌  徐锟 《水产科学》1999,18(2):40-42
近年来,河蟹养殖做为一个新兴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稻田养蟹发展最为突出,但亦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需要认真分析全省河蟹养殖现状,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河蟹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仅就我省河蟹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现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当年培育蟹种,第二年开始养成商品蟹的方式,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我们于1997年开始利用早繁早育的蟹种当年养成商品蟹的试验。稻田养蟹技术成熟易行,有利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现将2000年的稻田河蟹当年养成的试验叙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选址与稻田开挖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在湖州市重兆镇吴兴塘渔场进行试验。稻田靠近公路和河道,河道水质清新,没有工业污染,排灌十分方便,光照充足,底质为壤土,两块稻田面积共31.5亩。 稻田…  相似文献   

4.
2.虾稻连作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田养殖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稻田鱼类养殖和稻田河蟹养殖模式最为常见,而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养殖形式,其中尤其以湖北的稻田养虾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较大,其养殖模式是:利用农田水稻种植的闲置期进行养殖。该养殖方式通常在稻田中留有较高的稻茬和少量秸秆,是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的稻田养虾方式,其主要养殖模式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 ,俗称河蟹 ,是我国的水产珍品 ,随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 ,特种水产品尤其是虾蟹品种的养殖面积得以逐步扩大。在江、浙、沪等地 ,不仅是湖荡、池沟多开展河蟹养殖 ,甚至于采用开沟挖田的稻田养蟹也呈现出快速  相似文献   

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gsisH.MilneEdnicrds],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为了挖掘稻田生产潜力,探索稻田养蟹高产技术,增加种养品种,提高稻田产量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稻田养蟹发展。根据《南昌...  相似文献   

7.
稻田当年育成大规格商品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稻田养殖生产 ,特别是养蟹发展很快 ,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 ,目前稻田养蟹存在着河蟹规格偏小、市场价格偏低的突出问题 ,迫切需要提高稻田养殖河蟹的规格和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 ,我们组织实施了“千亩稻田早繁大眼幼体当年育成大规格商品蟹技术”项目 ,通过对早繁大眼幼体的两次强化培育 ,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加强饲养管理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河蟹生长生活环境 ,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条件与方法1 1 第一次强…  相似文献   

8.
新民镇华山村稻田养蟹基地位于香磨山灌区上游,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非常适宜稻田河蟹养殖。基地规划面积500亩,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领着职工干、做给群众看、示范趟路子、带领农民富。采取职工集资人股的经营模式,进行稻田养蟹示范,为推进全县河蟹养殖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陕北风沙地区稻田生态养殖河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省于2012年开始在陕北榆林市横山县无定河滩涂组织实施稻田生态养殖河蟹示范项目,至今已实施三年,三年均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陕北稻田养蟹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大田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以及河蟹的生物学特性,成倍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渔业双丰收;且投资少,易管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突出。2012年项目组在榆林百川生态农  相似文献   

10.
郑岩  孙娜  席文秋  刘胥 《齐鲁渔业》2014,(12):11-12
近年来河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渔民参与养殖,为养殖地区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稻田养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一般是借鉴稻田养鱼的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沟、中央沟、“井”字形沟来进行河蟹养殖。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显现出了不利于发展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机械化生产的阻碍上,环沟的存在使得插秧机、收割机等田间作业机械不能靠近田边作业,使得这部分土地要么荒废,要么人工作业增加成本;中央沟、“井”字形沟使得稻田小区域化,增加了农田机械操作难度,降低了机械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开展稻田养蟹的积极性。笔者2013年试验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取得了和传统环沟模式相当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如东县岔河镇兴北村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村干部坚持从我做起,积极带头引导农户利用本村稻田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殖。到目前为止,全村879户人家就有98户利用稻田养起了鱼虾蟹,总面积为33.7公顷。近年以来,该村养殖河蟹成活率高,病害少,产量高。养殖总产量可达50吨,2001年在河蟹货多价贱的情况下总收入达1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领导带头搞示范这个村的土劳负担比较大,村主任卢正福家所在地曾经放荒面积就有1.2公顷。从1996年开始,卢主任就将1.2公顷放荒耕…  相似文献   

12.
据悉,江苏淮阴市2001年将继续实施“压稻扩渔”,稻田养殖在原有的31.72万亩基础上,新增10万亩。 目前淮阴市现有水稻面积36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73万余亩,有很好的发展稻田养殖潜力。根据比较效益与发展前景,在秋季农业结构调整中,我市总体部署了“压稻扩渔”方案,使总面积超过40万亩,这些新增面积主要分布在水渠条件好的洪泽湖周边和里下河地区乡镇。稻田种养模式主要推广稻鱼虾型、稻鱼蟹型、稻蟹型三种模式,鼓励发展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黄鳝等,大力发展青虾精养、主养和大规模河蟹养殖。种草生态养殖也被…  相似文献   

13.
朱玲  毛玉泽 《内陆水产》2002,27(7):16-16
河蟹作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水产动物之一,其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很多地区的主导水产品。南方沿海地区河蟹养殖已成为一些地区的经济支柱,尤其江浙一带的湖泊、稻田养蟹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并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近几年,北方内陆一些地区也开始了河蟹养殖,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认为北方内陆地区养殖河蟹应注意以下问题。1扣蟹的选择扣蟹的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优良的苗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1.1苗种来源北方河蟹养殖苗种基本分为三类,即天然苗、生态苗和人工苗。其中天然苗的质量最佳,但来源有限,数…  相似文献   

14.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15.
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18km,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地区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东宁县东宁镇大城子村农民,2004年利用20亩稻田进行河蟹养殖,共生产河蟹1.1万只,纯获利1.9万元,水稻产量达20000斤,两项合计收入达3万元,仅河蟹一项每亩平均利润就达900元,实现了一年脱贫,两年致富,三年奔小康目标的第一步-一年脱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大力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促进了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特别是河蟹养殖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中,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水产科研、推广、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攻关,总结并推广了大中水面养蟹、稻田养蟹、池塘养蟹、沼泽草塘养蟹四种河蟹养殖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到89.1万亩,比2002年增长了11.5倍;2002年到2006年5年间,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的钙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生长与饲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对河蟹的营养生理和配合饲料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大进展[1~6],但迄今有关河蟹饲料中适宜钙磷含量的研究甚少,仅见到有关饲料矿物质适宜总量和钙磷含量对河蟹生长影响的初步报告[7]。本试验旨在了解钙磷对养殖河蟹生长和蜕壳的影响,为确定河蟹饲料中适宜的钙磷含量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蟹及管理 试验蟹取自浙江上虞海涂养殖场,体重29-33 g。随机分成9组,分别置于9只水族箱中,每箱20只。箱内放置数块拱形瓦片供蟹栖息。发现蜕…  相似文献   

19.
河蟹的生长与脱壳关系极为密切。为了增加养殖产量,急需了解河蟹生长与脱壳的生理及生态规律性。而此种动态的规律变化又与河蟹血淋巴中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有关。20—HE是调节河蟹脱壳的分泌激素,河蟹脱壳前后此激素在血淋巴中含量差别极为显著。脱壳素能有效促进20—HE的分泌,在高密度养殖中.合埋使用脱壳素对增加产量颇为重要。 一、河蟹脱壳前后血淋巴中20─HE含量变化 河蟹在脱壳前 1—2天内,20-HE达到最高峰,约为脱壳时和脱壳后1─2天的15倍,而脱壳前3天20—HE含量是脱壳前1─2…  相似文献   

20.
<正>一、概述盘山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发展了稻田养蟹试验,以后又为提高经济效益,将河蟹养殖放在首位,变成了"蟹田种稻"。2005年,盘山县开始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该养殖模式重新定位:它既不是稻田养蟹,也不是蟹田种稻,而是种养并重、稻蟹共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5年来,总结出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