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探讨施硅肥和接种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菌条件下,硅肥能提高POD、CAT的活性,降低SOD活性,M DA含量略有上升;接菌处理使M DA含量、CAT和POD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接菌和施硅肥处理使SOD活性下降,第4天达最小值,但其活性仍高于接菌未施硅肥处理,其POD、CAT活性第4天达最大值,M DA含量第3、4天达最大值;施硅肥后接菌叶片的上位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与接菌叶片无明显差异。施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纹枯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25.8%。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抗性豌豆品种在接种白粉菌后相关防御系统酶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以8个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豌豆白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相关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S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SOD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抗病品种上升幅度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CAT活性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变化,多数品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接种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均下降,抗病品种的下降趋势小于感病品种。SOD活性、POD活性变化与品种间差异显著,POD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与豌豆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给葡萄抗霜霉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室内接种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测定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后,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及SA、H_2O_2、JA含量的变化;观察喷施SA、H_2O_2、JA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影响,明确萄萄抵御霜霉病菌侵染的生理生化防卫反应。结果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的POD、CAT活性在接种病菌后迅速增强;不同品种的SA、H2O2含量在接种病原菌后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升高,抗病品种升高出现早、生成量更高;不同品种叶片JA含量较对照虽有增加,但品种间无差异显著性;水杨酸、茉莉酸、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水杨酸增强抗性较为明显,抗性增强44.8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玉米幼苗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揭示添加生物炭增强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在室内盆栽土壤中添加0(B0)、1%(B1)、5%(B5)、9%(B9)的生物炭,采用叶鞘牙签嵌入法与叶片昆虫针固定法进行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两点接种,研究玉米幼苗纹枯病发病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的玉米植株发病程度均轻于不添加生物炭的接菌玉米,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 B0—B9处理植株株高、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分别下降13.8%~18.6%、9.3%~40.2%、22.2%~28.3%、20.4%~38.2%、30.8%~43.3%、25.9%~41.2%,其中B1处理下降幅度较低。同时,接菌玉米植株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接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接菌72 h B0—B9处理分别较接菌0 h升高了77.1%~119.1%和106.0%~165.7%,且在B1处理时升高值相对较小。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B0—B9处理玉米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43.2%~69.1%,H_2O_2含量增加30.2%~53.1%;SOD、POD、CAT、APX活性显著上升,B0、B5、B9处理SOD活性在接菌48 h较接菌0 h升高了19.9%~34.5%,而B0—B9处理POD、CAT、APX活性在接菌72 h较接菌0 h分别升高了21.8%~126.0%、13.7%~60.3%、112.9%~223.2%。综上所述,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缓解纹枯病菌侵染对玉米幼苗表型性状的不良影响、增强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其中添加1%生物炭处理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增强最多。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抗、感纹枯病的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效,经种衣剂处理后再接种玉米纹枯病病原菌R.solani主要寄主防御反应酶系POD、PPO和PA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性种衣剂ZSB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纹枯病的危害,对抗病品种瓦试13和沈试28防效为39%和49.7%,高于对感病品种沈试29和掖单13的防效。4个玉米品种经种衣剂处理后再接种玉米纹枯病病原菌R.solani主要寄主防御反应酶系POD和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早,且高于单独接种的。但是种衣剂处理后寄主PAL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耐旱性不同的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耐旱系廊黄和昌7-2与旱敏感系TS141的花期耐旱性差异。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以及株高下降,枯叶率升高,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渗透调节剂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增加。但是各个指标在不同自交系内变化的幅度不同。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升高幅度较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升高的幅度较大。干旱胁迫后,3份玉米自交系的开花时间间隔(ASI)延长,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与旱敏感系TS141相比 ,耐旱系廊黄和昌7-2的ASI延长时间较短,雄穗一级分枝数减少的幅度较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特别是单穗重和穗粒数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自交系178(保绿型)和K12(非保绿型)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2个氮处理,研究2个不同保绿型自交系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与氮同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自交系在吐丝期后14d前后光合性能达到最大,而从吐丝21d后又呈现迅速下降趋势;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吐丝14d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保绿型玉米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显著高于非保绿型玉米自交系,且表现出更高的光合势和更强的耐低氮能力,最终在产量方面保绿型表现更突出,因此,认为保绿性可作为筛选氮高效玉米自交系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2.
黄希莲  魏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29-2931
研究水杨酸(SA)对Cd2+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2+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平均根长和平均芽长都受到抑制,且Cd2+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同时小麦的SOD、POD活力升高,叶绿体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SA处理提高了在Cd2+胁迫下小麦的种子发芽率、平均根长、平均芽长和叶绿素含量,并进一步提高了SOD、POD活力,降低了MDA含量.SA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d2+对小麦种子及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以期筛选出苗期抗旱的玉米种质,建立抗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下,除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SOD和POD活性、Pro含量增加,单株干质量增加,说明玉米通过增加Pro含量、提高SOD和POD活性来应对干旱胁迫;同时,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间的所有指标差异总体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郑7024、郑588、L269、吉853归为中抗旱型玉米自交系,其他自交系均归为弱抗旱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SA)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幼苗热伤害的缓解作用,以扦插40 d的夏菊幼苗为材料,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空白),15,30,45,60 mmol·L-1]的水杨酸溶液,研究在不同高温时间[0(对照),24,48,72 h]处理下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能够减轻菊花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速度,用30 mmol·L-1水杨酸处理72 h后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仅比对照(未进行高温处理)降低了1.7%;高温处理后,使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减轻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以3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72 h的效果最好。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仅比对照增加了86.8%,为4.76 μmol·g-1,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则分别增加了94.3%,112.1%和80.0%,均高于其他处理;高温处理后,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而且30 mmol·L-1水杨酸对于SOD和POD的影响最为明显,15 mmol·L-1水杨酸对于CAT的影响最显著。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引起了菊花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都受到了不容程度的伤害,水杨酸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高温对叶片的影响。图4参14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水杨酸(SA)处理玉米幼苗,研究了SA对废电池溶液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电池胁迫下,SOD和POD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7.05%和59.38%,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分别较对照高17.62%、17.62%、32.58%,显示出毒害效应;25~100 mg/L的外源SA处理,能使废电池溶液胁迫下玉米幼苗SOD及POD活性升高,MDA、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下降,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施SA可以缓解废电池对玉米幼苗生长所造成的胁迫,且以SA质量浓度为100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和氮肥后施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后施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升高,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POD、CAT、SOD活性和玉米产量呈升高趋势,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同时,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氮肥后施处理玉米穗位叶MDA含量明显降低,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也显著提高,增产幅度达15.0%。氮肥后施可以延缓夏玉米叶片衰老进程,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s-916突变选育,得到一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 %以上的突变菌株H-74.通过对其抗菌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H-74分泌的脂肽类抗菌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素.在PDA平板上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抑制试验中,它能有效抑制新生菌丝的生长,并使细胞内含物外泄.盆栽控病试验表明,它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相对防效达到73.35 %.将H-74分泌的脂肽类抗菌物质单喷于水稻植株上,测定与植物抗病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发现其对植物抗病相关酶活性表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结果还显示同时接种脂肽类抗菌物质和水稻纹枯病菌处理对3个酶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478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和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SOD、POD、APX、淀粉酶(AMY)、酯酶(EST)和蛋白质谱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中S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OD、CAT、APX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图谱表现为,分子质量36.74 kDa和18.56 kDa的谱带随萌发时间延长着色逐渐加强,其他谱带着色渐弱。该研究为玉米种子贮存中活力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立枯丝核菌毒素对人参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稀释50、100、200倍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分别处理1月龄人参幼苗,测定0、1、3、6、12、24 h后人参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幼苗防御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则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份玉米自交系,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SOD、POD、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4 ℃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POD的活性基本是略有降低后又大幅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后又降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