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侧耳的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至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方法,提高产量、丰富市场、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赤松(P.densiflora)是重要的用材与绿化树种,随着大面积油松和赤松人工林的栽植与成林,油松和赤松疱锈病亦相继发生。油松与赤松疱锈病是两针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早于1966年在辽宁省海城地区的赤松人工林内发现,近年来,清原县海阳林场及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宁城县黑里河林场的油松与赤松接续发生。据清原县海阳林场1980年的初步调查,有的林分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3.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ARF基因家族,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4个ZmARF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高温、干旱、盐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36个ARFs基因随机非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及二级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粱、水稻、拟南芥和玉米的蛋白复合进化树显示共分为Ⅰ~Ⅳ四大类,玉米与高粱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拟南芥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远,且玉米中发生基因内和基因间复制现象。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是干旱、低温、氧化和激素类响应元件。RT-qPCR结果显示,ZmARF1、ZmARF6、ZmARF13和ZmARF22基因均在雄穗分支和胚中表达量较高,在花粉中表达量较低;4个基因(除ZmARF22)在高温、干旱、盐和ABA诱导时均显著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上述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玉米ARF蛋白功能和挖掘玉米的抗逆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抗逆育种提供了分子资源。  相似文献   
4.
热激蛋白90(HSP90)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且积极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为全面解析玉米HSP90基因家族信息,对HSP90基因家族进化树、基因结构、保守基序(motif)、GO富集和组织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ZmHSP90-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模式及蛋白互作关系。结果显示,从玉米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11个ZmHSP90家族基因,被划分为5个亚族(I~V);相邻进化树分支上的ZmHSP90基因具有相似的motif和基因结构;GO富集分析显示,11个ZmHSP90基因均参与了蛋白质折叠过程;表达模式分析显示,11个ZmHSP90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ZmHSP90-1基因的表达量相对较高;ZmHSP90-1基因在耐旱性强的玉米自交系中具有更高的表达量,且积极响应干旱和复水过程;蛋白互作预测显示,ZmHSP90-1可能与其互作蛋白协同响应非生物胁迫,发挥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曹丽茹  马妍  胡俊琴  张敏丽 《辽宁林业科技》2006,(2):25-25,39,F0003
文章介绍了蛹虫草的发现及鉴定、分类、形态特征、分布、生活环境、生活史及人工栽培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香菇半熟料开放式栽培,由于栽培方法有所不同,所以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哪种栽培方法成本低、效益高,对不同栽培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采用半熟料地栽、块栽、大袋栽培等几种栽培方法对比试验,从所得试验数据看出,香菇半熟料地栽为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亚侧耳的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到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方法,提高产量、丰富市场、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榆耳(Gloes tereum incarnatum S.Its et Imai)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伏革菌科、胶韧革菌属的肉色胶韧革菌。别名榆蘑,是东北特有的野生食用和药用真菌。自然界里多发生在9~11月,常腐生在湿度大、光线弱的山沟地家榆(Ulmus pumila)或春榆(U.propinqua)树桩上。它的子实体可治疗痢疾等疾病。因具有较高食用、药用价值,所以很受外商欢迎。1988年9月我们在辽宁省清原县湾甸子林区家榆和春榆树桩上采到该菌,经分离培养获得了纯菌株。为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一种新型炭吸附聚谷氨酸水溶肥对玉米光合性能、渗透调节、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和郑单1868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拔节期设置喷施清水(CK)和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T)2个处理,15d后比较2个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水分利用率、气孔、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含量、植株氮、磷和钾含量、百粒鲜重和产量。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郑单958和郑单1868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张开数目,同时二磷酸核酮糖加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脯氨酸含量及关键酶基因(ZmSODZmPODZmAPXZmP5CR)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T处理提高了郑单958和郑单1868植株的氮、磷和钾含量、百粒鲜重和产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光合作用、气孔张开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和百粒重与产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