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为桑椹的采收适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桑椹在成熟过程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粉红期前增加缓慢,粉红期后急剧上升,2种花青素的含量差异较大,桑椹成熟过程中C3R的含量明显高于C3G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桑椹的食用营养保健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供确定桑椹的采收适期参考。结果表明:2个供试果桑品种的桑椹在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荞麦碱(fagomine)2种生物碱的含量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桑椹成熟前增加缓慢,至成熟后急剧上升;在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桑椹中,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是果桑品种"大10"高于"69",而DNJ含量和C3G含量均是"大10"低于"69","大10"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高于DNJ含量和C3G含量,而"69"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低于DNJ含量和C3G含量。上述结果提示: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逐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且2类活性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加工桑椹食品的保健功效采收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作原料。  相似文献   

3.
白东魁是从东魁杨梅群体中发现的粉色果实的杨梅变异株系,为研究东魁和白东魁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了两个品种3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花青苷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成熟果实中均可以检测出7种花青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但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在东魁和白东魁的幼果期和转色期均未检测到。白东魁成熟果实中除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外,其它6种花青苷含量均显著低于东魁,尤其杨梅果实中最主要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白东魁果实中的含量只有东魁的13.93 %,从而导致了两个品种成熟果实间色泽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桑椹色素酸碱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色素属花青素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桑椹中所表现的红色或紫色是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的颜色反应,花青素是苯并吡喃衍生物,属于酚类化合物,并具有多种结构.日本佐藤俊之1972年报道了白桑中含有3种花色苷成分,按其含量高低依次排列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3-葡萄糖苷和碧冬茄-3-芸香糖苷.它在植物体内通常与糖结合生成花青素苷,花青素苷易溶于极性溶液中,在不同的酸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这一特性,将桑椹色素添加到食品中时,可利用酸碱调配出多种颜色,所以它的应用将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5.
桑椹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椹花色苷是重要的天然色素,也是桑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防治乳腺癌、保护心肌的作用等药理作用。本文采用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效率较高;桑椹花色苷溶液在529nm处有特异吸收峰。不同成熟时期的桑椹花色苷含量有所不同,在花后的前三周花色苷含量较低,后三周花色苷含量的迅速增长,到花后四周左右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鲜桑椹干燥加工后不仅可以延长桑椹产品的货架期,且便于运输和贮藏。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对新鲜桑椹进行干制加工,研究桑椹利用真空微波干燥的特性,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微波功率、物料装载厚度)对干燥样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理化性状及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据此确定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用于桑椹加工的最优功率为3.0 k W,最优物料装载厚度为30 mm。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燥样品的色泽保持能力优(色差ΔE为2.265),复水性好(复水比为2.387),咀嚼性、弹性佳(咀嚼性为372.5 m J、弹性为0.696 cm),功能活性成分保留效果好(总花色苷质量比3.22 mg/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比4.78 mg/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质量比4.21 mg/g、1-脱氧野尻霉素质量比0.53 mg/g,抗氧化能力0.37μmol/g)。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进行桑椹采后干制加工,与热风干燥加工比较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干制产品品质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树体进行H型和T型水平棚架式修剪。两种修剪方式对设施葡萄成花、果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南方地区葡萄修剪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H型修剪的植株成花率、萌芽率、穗重、穗长、穗宽、单粒重、果实纵横径高于T型。在果实成熟期,H型修剪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T型。通过HPLC共检测到5种单体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p)、矢车菊素葡萄糖苷(Cy)、天竺葵素葡萄糖苷(Pg)、芍药素葡萄糖苷(Pn)和锦葵素葡萄糖苷(Mv),T型处理下的花色苷含量高于H型。H型修剪相较于T型,成花率更高、果穗生长更优、果实品质更佳,可在南方湿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彩色马铃薯新品系蒙彩-01和蒙彩-02的块茎花青素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对其新品种育成及花青素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以彩色马铃薯品种红美作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块茎花青素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 对照品种红美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69.88 mg/100 g FW,共含4种花青素组分,即天竺葵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香豆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天竺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香豆酰-葡萄糖苷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花青素含量的48.95%和39.97%。2) 新品系蒙彩-01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051.65 mg/100 g FW,共含4种花青素组分,即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苷、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占总含量的79.14%,为主要组分。3) 新品系蒙彩-02的块茎花青素总含量为159.41 mg/100 g FW,共含5种花青素组分,分别为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苷、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阿魏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芍药素-3-咖啡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其中矮牵牛素-3-香豆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含量最高(54.08%),芍药素-3-咖啡酰-芸香糖基-5-葡萄糖苷次之(24.06%)。综上,2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块茎花青素组分和含量与对照品种红美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桑椹中分离纯化的植物乳杆菌MLP-1发酵桑果浆,研究发酵期间桑果浆中的乳酸菌活菌数量、p H值、可滴定酸、有机酸、花色苷、总酚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厌氧发酵下,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底物适应性,发酵后3 d活菌数量稳定在3. 16×109CFU/m L以上并产生大量乳酸。发酵7 d后,乳酸质量浓度从0. 21 g/L增加到15. 25 g/L,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质量浓度从1. 33 g/L减少到0. 80 g/L,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从0. 75 g/L减少到0. 46 g/L,总花色苷质量浓度从2. 28 g/L降低到1. 45 g/L,总酚质量浓度从2. 98 g/L减少到2. 37 g/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下降了24. 5%和12. 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间抗氧化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花色苷及总酚含量的减少,植物乳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色苷、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紫一号桑树的桑椹鲜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热风、远红外3种不同干燥方式,通过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桑椹花色苷、总黄酮、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变化,旨在为桑椹的深度研究与精深加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桑椹干物质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以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桑椹干果中的花色苷、总黄酮、总糖、还原糖等活性成分的保持率最高,损失最低,果形保持最好;而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的损失率则较高,对桑椹干果的综合品质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桑椹的抗氧化作用与其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25个不同品种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5个供试品种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分别为57.17~17.80 U/mL、84.5%~18.5%和2.33%~0.09%,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25个桑椹品种按系统聚类法可聚类为5大类群,分别包括2、11、2、6和4个品种。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其花色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 2和0.876 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花色苷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串红、大10、红果2号3个果桑品种的3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分别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土壤水分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45%~50%、25%~30%、75%~80%)条件下测试分析3个果桑品种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2响应特征,评价果桑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3个果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瞬时光能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效率,增加了胞间CO2浓度;3个果桑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光强度和CO2浓度的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干旱胁迫下,3个果桑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瞬时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等均较适宜水分下降,复水处理后,各项响应值均有所回升。根据3个果桑品种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幅,比较品种的抗旱能力为:红果2号>大10>一串红。红果2号可在干旱缺水、光照较强的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4.
以果桑品种大10、红果2号、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盐分胁迫对果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为探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及西部盐渍化地区栽植果桑品种的耐盐性能评价依据。土壤低浓度盐分(0.1%NaCl)胁迫下,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均增加,并且即使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安杂1号幼苗叶片的Pn、Gs、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也下降较少,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表明安杂1号具有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大10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的Pn、Gs、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该品种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较差。在盐分胁迫下,不同果桑品种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同,安杂1号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果桑品种,与大10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提示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高POD活性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酶活性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耐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殷浩  佟万红  王振江  李勇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蚕业科学》2011,37(6):1106-1110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果桑品种的桑椹酿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果桑品种的选育研究,采用17个果桑品种的桑椹进行了酿酒试验,分析了桑椹原汁和成酒的理化指标。不同品种桑椹原汁的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原汁糖度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糖酸比值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51、粤椹36和粤椹74;花青素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74、粤椹34、粤椹19。将各品种桑椹榨汁后添加15%蔗糖发酵,发酵后各品种桑椹酒的残糖含量为0.00~1.20 g/L;总酸质量分数比发酵前下降12.5%~26.2%;花青素含量大幅度降低,损失率为71.4%~87.5%;乙醇体积分数为8.0%~10.9%,达10%以上的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粤椹74和粤椹6;高级醇含量为0.24~0.52 g/L;总挥发酯含量为0.050~0.131 g/L;甘油质量分数为1.19%~1.64%。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初步筛选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作为较适宜酿酒品种,其中以粤椹74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香蕉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ACC合成酶(ACS)是乙烯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明确调控香蕉果实成熟关键ACS基因,对采后香蕉果实用乙烯利、自然成熟和1-MCP等处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CS基因家族成员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家族成员在3种处理中的表达趋势及表达丰度不一致,MaACS4在乙烯利、自然成熟和1-MCP处理后的表达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变化不大,成熟时快速增加,但最终上调倍数小于10。MaACS6表达量在乙烯利和1-MCP处理中先下降后增加,在自然成熟中先增加后下降。MaACS10在三种处理中,表达量在前期比较低且变化不大,但在成熟时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最终上调倍数达到约1700倍。MaACS13表达量在乙烯利和1-MCP处理中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在自然成熟中前期变化不大,但成熟时显著下降,基于此结果,推测MaACS10是调控香蕉成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我国桑树品种资源的食用价值,指导桑叶、桑椹的食用新产品开发,在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00份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和桑椹进行营养品质、功能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鉴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与桑叶蔬菜、桑叶茶和桑果汁(酒)的营养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食用价值,筛选出一批食用优势品种。其中,最适合桑叶茶制作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粤诱19、任抗1号、粤诱33、抗10、粤诱18、鄂诱1、69、抗11、北-4-1,最适合桑叶蔬菜开发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诱35、任抗1号、英沙3、抗锈3号、坪镇2、粤诱19、抗10、粤诱25、抗11、白沙2,最适合果汁(酒)加工的10个桑树品种是粤椹15号(大10,无籽)、粤椹2号、粤椹18号、粤椹29号、粤椹27号、粤椹26号、粤椹33号、粤椹16号、粤椹66号、粤椹38号。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桑树品种有适合果汁(酒)开发的品种大10,适合开发桑叶茶和桑叶蔬菜的品种抗10。另还确定了一批具有食用开发价值的优势储备桑树种质资源,可作为以食用价值开发为导向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