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洋功能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定的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管理依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于2004年6月启动编制,2008年2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同年12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实施,加快了我省产业结构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颜尤明  陈红梅 《福建水产》2010,(3):51-55,30
本文根据"福建省908专项-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所获资料,对厦门湾的海域使用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厦门湾海域使用的确权率以及海域使用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厦门湾所辖各区域海洋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海域使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水产》2003,(1):2-2
总的目标是: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17%,水产品总产量增长3%,水产业总产值增长9%,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水产品出口创汇6亿美元。 一是深入实施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全面清理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海域使用登记发证率力争达到90%以上,海域使用金征收金额达到1600万元。着力建设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海岛管理,开展无居民岛屿、重点港湾、重点海域开发使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海域勘界,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县际间海域勘界。配合国家海洋局做好闽浙海域勘界。 二是加强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定出台《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4.
海洋功能区划于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首次提出,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海洋功能区划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成为我国海洋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02年,海洋功能区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只有健全法制,依法管海,才能保证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青岛市的依法管海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出台了《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成立了海洋执法队伍,加大了依法管海力度,为全市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健全法制是实施依法管海的基础 近年来,青岛市的海洋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相继出台了《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海洋管理法…  相似文献   

6.
《齐鲁渔业》2007,24(6):I0004-I0004
5月10-11日,山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沿海七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科技厅、海洋与渔业厅在会上发了言。侯英民厅长在发言中指出,要切实履行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主管海洋事务和渔业行政两大职能,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作为我国现行法律,分别建立了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和渔业行政管理法律制度.该两法的施行,改变了以往海域无序、无偿使用的面貌,使海洋开发与管理活动开始走上有序、有偿、科学合理发展的轨道.对解决当前在海域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制定海域使用规划和制度,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月25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该条例共7章41条,对海洋功能区划与海域使用规划编制、海域使用申请与审批、海域使用金征收、海域保护和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09,(3):2-2
1、实施海洋开发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活力;2、实施渔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3、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高海洋与渔业综合竞争力;4、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着力提高用海规范化水平;5、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构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6、加强执法监察管理,为海洋渔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7、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8、加快公益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海洋渔业发展基础;9、落实渔业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10、加强作风建设,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学》2003,22(5):1-4
辽宁省辖14个市,其中沿海市6个。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总长2920km,海域面积6 8×104km2。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发与管理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地促进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和海洋经济的新突破。特别是2002年,认真贯彻海域法和国家海洋局确定“海洋行政管理年”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管理,强化服务,推动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和“海上辽宁”建设出现了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依法治海,不断提高贯彻实施海域法的自觉性海域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重要的里…  相似文献   

11.
福建近海若干个拟投放深水网箱海湾理化环境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调查所获得的海洋水文和海洋化学环境资料,对拟投放深水抗风浪网箱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合于投放深水网箱。结果表明,三都澳、官井洋、东吾洋、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州湾和东山湾水深在25m以上,湾外有岛屿屏障,环境隐蔽、水流稳定,水温、盐度和透明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H和DO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COD一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IN、PO3-P一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在秋季有些港湾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从理化环境的角度分析,上述海湾可作为投放深水网箱之场所。  相似文献   

12.
营养盐作为海水生物的基本生源要素,其含量与分布显著影响渔业资源分布与渔业活动。为了探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分布状况,并为海洋牧场的开发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对小竹山岛海洋牧场区进行4个航次的季度调查,分析并讨论了该海区营养盐分布特征,并针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深水网箱增养殖活动,选取海水营养水平指数、叶绿素a浓度、温度、盐度、水深和底质类型等指标,对增养殖适宜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活性磷酸盐(DIP)浓度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浓度值分别为0.032、0.021、0.017和0.015 mg/L。无机氮(DIN)浓度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浓度值分别为0.26、0.21、0.20和0.18 mg/L。DIP和DIN浓度在4个季节间差异明显,但季节内分布均匀。受到地形坡度和人工鱼礁投放的影响,在人工鱼礁投放区域的中下层水体有较高的营养盐浓度。增养殖适宜性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增养殖适宜性指数在冬季和夏季较高,适宜在海洋牧场西部区域进行增养殖活动。深水网箱增养殖适宜性指数在夏季和秋季较高,也适宜在西北区域进行增养殖活动。由于人工鱼礁投放改善了生态环境,除西北海域外,在人工鱼礁投放区域附近出现较高的增养殖适宜性指数。海水营养盐分布与增养殖活动适宜性评价可为提高海洋牧场增殖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阔的南海热带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岛礁资源与环境优势,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稳步践行的背景之下,加快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现代海洋牧场是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渔业生产新业态,真正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但目前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仍严重滞后。充分利用南海热带岛礁海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热带海洋牧场可以有力振兴岛礁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同时也是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践"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本文论述了南海热带岛礁海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优势,包括政策优势、自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等;提出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适宜建设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养护与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综述了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在热带近岸和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进展;阐述了热带岛礁牧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气候与自然灾害、生物敌害、基础设施落后、海域使用权审批严格等问题;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包括科学选址、优化设施设计与投放方案、研发敌害应对技术、提升自动化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创新牧场投资与运行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根据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危害福建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态灾害等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和活动断层、海岸侵蚀、港口淤积;气候灾害主要为台风风暴潮;生态灾害主要为赤潮。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1)注重海洋灾害的调查研究,进行海洋灾害填图和近海地质填图;(2)主动预防风暴潮,建设防护坝和营造防护林;(3)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4)建立海岸带生态防护网,确保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15.
Interactions between fisheries and marine mammals have created costly and unresolved issu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patial and resource overlaps between recolonising New Zealand sea lions, Phocarctos hookeri (Grey) (using satellite tracking) and local fisheries (using spatio‐temporal catch database) on the Otago coast, New Zealand. Around Otago, spatial and resource overlaps existed year‐round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incidental deaths in fishing gear and resource competition may arise as the sea lion population increases. Preventive management methods (e.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monitoring studies (e.g. fish stock assessments) are proposed. The use of precautionary management could ensure sustainable profitable fisheries and successful recolonisation by sea lions around Otago,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 case study for other areas with recovering marine mammal populations that interact with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解不合理的集约用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用海技术,需开展集约用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为此,采用多级框架结构法构建指标体系,从海洋生态系统层面,构建了基于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群落的集约用海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现状,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等级;利用综合赋值评价法,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曹妃甸及邻近海域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用海已经使曹妃甸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其中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6,40(7):1133-1140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研人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各类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数据对海洋水温、海流、光、盐度、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饵料生物等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并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渔业生产、促进渔业研究、预警海洋灾害等方面,所起作用非传统调查方法能为。因此,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预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要素和渔场变动、大型动植物分布、海况监测、海洋生态污染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海洋遥感信息在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