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软溶质水蜜桃清水白桃为试材,分别在树上完熟的前6、4和2d采样,贮藏于25℃,相对湿度90%的环境条件下至完熟,与树上完熟果实相比较,调查了果实的生理变化、色泽和果汁品质性状,并对完熟果实进行了风味评定。结果表明,贮藏期间的果实乙烯释放量以完熟前2d采收的果实增加最快并在果实完熟时达到最大,树上完熟的果实乙烯释放量最少。树上完熟前6d采收的果实,果皮亮度、果汁的蔗糖含量、“果香型”内酯类物质含量均低于后3次采收的果实,其中以树上完熟前2d采收的果实为最高。相反滴定酸、柠檬酸、天冬酰胺和“清香型”香气物质含量以树上完熟前6d采收的果实最高。完熟果实的风味评定也显示了树上完熟前2d采收的果实综合评价最高,早期采收的果实即使贮藏后达到完熟果肉硬度,甜度和香味少、酸味重。另外,树上完熟的果实肉质粗,酸度低,有怪香味,综合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2.
梁馨元  郭星秀  齐红岩 《园艺学报》2017,44(11):2117-2125
通过对番茄成熟突变体和野生型果实香气物质、乙烯释放量、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基因表达的测定,明确LOX与乙烯在番茄果实香气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以番茄成熟突变体rin、nor、cnr、nr(均为乙烯合成缺陷突变体)、hp-1(高色素突变体,乙烯生成正常)和野生型Ailsa Craig(AC)为试材,分别在果实破色期(0 d)、破色3 d(3 d)和破色7 d(7 d)取果实,测定香气物质、乙烯释放量、LeHPL基因表达、LOX活性和TomloxC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4种乙烯合成突变体果实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与野生型AC相比均减少,但突变体hp-1果实中香气物质与AC无显著差异;rin、nor、cnr突变体中不产生乙烯,nr中产生少量乙烯,hp-1和AC果实中能正常生成乙烯;除AC果实外,突变体rin、nor、cnr果实中LOX酶活性和TomloxC基因表达水平均较低,而在hp-1和nr破色7 d果实中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均最高;Le HPL表达量在AC和hp-1果实中随果实成熟显著增加,在nor破色7 d显著高于破色期(0 d)和破色3 d的,而在cnr、rin和nr破色7 d均显著下降。在乙烯合成缺陷突变体果实中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较野生型减少,且不能合成乙烯或合成少量乙烯,同时LOX酶活性降低,TomloxC及LeHPL表达下降,表明番茄果实香气物质合成的LOX途径是依赖乙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红心7号’和‘红心9号’两个红肉苹果新品系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检测贮藏期间硬度与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红心9号’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极显著低于‘红心7号’,而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总香气物质、酯类含量及AAT1、AAT2和LOX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而在贮藏后期(90~120 d)果实醇类与醛类含量及HPL和ADH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红心7号’;PG、XET、PME、AM、α-L-Af和β-Gal等6个果实软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及其酶活性大都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上述结果表明乙烯释放速率和酯类含量高及酯类生物合成和果实软化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可能是导致‘红心9号’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显著低于‘红心7号’的主要原因。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能作为果实贮藏品质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柑桔果实品质含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两两方面。外观品质包括果实形状、大小、色泽、光洁度等;内在品质包括糖酸含量、糖酸比值、风味、香气、营养成份、维生素含量、种子数及贮运性等。其中以果色、肉质、糖酸含量,风味及香气为果实品质的基  相似文献   

5.
以萱草(HemerocallisL.)3个杂交组合的18个优选F1代植株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决定萱草花香的两种主要香气成分(E)-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及香气成分总量进行分析;为明确F1代个体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接近父本还是母本,对其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做One-waySIMPER分析。结果表明:(1)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均与其亲本相似,母本相同时,父本的香气成分相对释放率越高,其后代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也越高;(2)杂交亲本的主要香气成分为(E)-β–罗勒烯时,则后代个体中的(E)-β–罗勒烯含量也较高,含量和香气成分总量均介于亲本之间;杂交亲本的香气成分同时含有(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时,则杂交后代个体中(E)-β–罗勒烯的含量可能高于亲本或与亲本接近,而芳樟醇含量介于亲本之间,香气成分总量高于两个亲本。(3)浓香型萱草野生种与没有明显香味的萱草品种杂交,能产生花香清淡的F1代个体,是培育香花型萱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品质形成成分与其风味之间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测定了白凤桃(PrunuspersicaBatschcv.Hakuho)果实中果汁的糖、酸、氨基酸、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甜味、酸味、香气等风味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较高的正相关;酸味与滴定酸呈高的正相关,而与挥发性香气物质十内酯、八内酯、己内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较高的负相关;3种内酯物质与具有桃芳香风味的特性呈正相关,而与具青气风味特性呈负相关。以风味评定(综合评定)为因变量Y,各种测定成分为主变量X,逐步回归法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桃风味的成分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定酸、十内酯、八内酯、反式-2-己烯醛。其中以酸度和十内酯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25℃下,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对青梅果实采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酶活性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能抑制果实乙烯释放和叶绿素酶活性上升,延缓果实叶绿素含量降低,以气调包装效果更佳。对乙烯吸收剂处理的果实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内源乙烯含量与叶绿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204),而叶绿素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990)。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阿鲁斯(Earl’sFavourite)等厚皮甜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研究表明,它涉及90多种香气成分;乙酸乙酯约占香气总量的50%~60%;乙酸酯类,特别是乙酸乙酯在甜瓜的香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还发现香气与甜瓜品种的果实呼吸特性及乙烯释放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日本关于厚皮甜瓜若干品种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日本对阿鲁斯(Earl's Favourite)等厚皮甜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研究表明,它涉及90多种香气成分,乙酸乙酯约占香气总量的50%-60%,乙酸酯类,特别是乙酸乙酯在甜瓜的香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还发现香气与甜瓜品种的果实呼吸特性及乙烯释放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葡萄香气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气是评价葡萄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构成了葡萄的特征风味。通过了解葡萄果实的香气组成,可以鉴别出葡萄的成熟度及其品种特性,从而为提高葡萄的风味及葡萄的遗传育种工作服务。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成分有酯、醇、醛、酮、萜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在葡萄果实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性质都对葡萄的香气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成分及存在形式,综述了葡萄果实中多种香气的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发挥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露辄’和‘品丽珠’不同营养系的优点,筛选香气优良的营养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3个品种共11个营养系成熟果实和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果实、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分别在64~99种、105~121种,相应的果实与葡萄酒共有成分在60~88种,分为中短链脂肪酸、乙醇酯、醇类、乙酸酯、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类、其他7类。除‘赤霞珠’685醇类、191醛类,其余营养系葡萄酒中每类香气浓度均高于果实。果实和葡萄酒中超过阈值的香气成分分别有5种和15种,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营养系同一香气气味活性值(OAV值)不同,从而导致其香气特征的差异。‘赤霞珠’685、169和‘梅鹿辄’348果实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高于其他营养系,与花香、甜香味OAV值最大一致;170果实中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OAV值显著高于191,与其植物味OAV值最高一致,且TDNOAV值最高,与其化学味OAV值最高一致。‘品丽珠’c214果实中IBMP>327>409,赋予c214植物味OAV值>327>409,3个营养系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趋势与焦糖味、花香味一致。与其他营养系相比,‘赤霞珠’170、338葡萄酒中较高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醛和β-大马士酮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梅鹿辄’181葡萄酒中较高的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品丽珠’c214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OAV值最高,与酒水果味OAV值最高一致,327中IBMP和癸醛OAV值较高,赋予酒植物味高于c214。【结论】根据果实香气特征,‘赤霞珠’685、169、‘品丽珠’327和‘梅鹿辄’348相对较好,根据葡萄酒香气特征‘赤霞珠’338、170、‘梅鹿辄’181和‘品丽珠’409较好。根据其香气特点及市场需要,可进行营养系筛选或酿造工艺改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早中熟鲜食葡萄5个品种及其亲本果实单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中熟鲜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瑞都红玫’、‘瑞都早红’、‘瑞都红玉’、‘瑞都脆霞’及其亲本‘京秀’和‘香妃’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测定果实游离态单萜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单萜类化合物,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父本‘香妃’中的含量高达2 153.63μg·L~(-1),约为母本‘京秀’的150倍,‘瑞都香玉’的含量高于1 000μg·L~(-1),‘瑞都红玉’、‘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较为接近,‘瑞都脆霞’低于50μg·L~(-1)。‘香妃’和‘瑞都香玉’中单萜物质的香气值(OAVs)最大,而在‘瑞都脆霞’和‘京秀’中,所有单萜化合物的香气值都低于嗅觉阈值(OAVs1),这与多年对各个品种的感官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两种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79%,第一主成分代表变量有:(E,Z)–别罗勒烯和(Z)–别罗勒烯、里那醇、(E)–β–罗勒烯和(Z)–β–罗勒烯、柠檬烯、异松油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β–月桂烯;第二主成分代表变量有:香叶醇、香叶醛、γ–香叶醇、橙花醛、tran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香和果香,花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果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和香叶醇。  相似文献   

14.
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楠  刘斌  潘秋红 《园艺学报》2015,42(9):1673-1679
降异戊二烯类物质是构成葡萄果实香气的重要组分,其极低的感官阈值和怡人的花果香味,对葡萄及葡萄酒香气品质具有重要的贡献。综述了葡萄果实中主要降异戊二烯类物质的种类、香气特点、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关键酶的调节及相关转录因子、栽培措施的影响等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果实香气是杏果实内在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介绍了杏果实香气物质的检测方法,香气物质种类与组成,以及主要特征香气物质;综述了杏果实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与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杏果实香气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有机胡萝卜风味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ME结合GC-MS方法对有机种植的胡萝卜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测定,研究有机胡萝卜风味化合物及其风味品质。结果表明:有机种植的胡萝卜京红五寸样品中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学组分,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占总量的93.85%。这些组分分别对有机胡萝卜的口感风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对照样品中共检测出25种风味组分,有16种组分与有机样品的化合物相同,但含量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蕈菌不仅具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是天然香精、香料的理想来源。从常见的产香蕈菌及其香韵特征、蕈菌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种类、芳香物质的来源与转化、外界环境对蕈菌产香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对蕈菌芳香化合物研究现状。对蕈菌芳香物质的研究不仅能为天然香精香料化学工业开拓出新的资源空间,而且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食(药)用真菌产业体系,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维彦  兰光  马力  张存莉 《北方园艺》2011,(20):156-159
以枳犋果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探讨枳椇果汁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枳犋果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浴温度50℃、液固比10∶1、pH值2.5、浸提时间4h、果胶酶0.045 g/10g干果.以此工艺制备的枳椇果汁具有枳犋特有的果香,风味独特,味道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