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以及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因此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以及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因此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抓住社会贫困的根源和问题,为无产阶级人民提供理论基础,给贫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带去信心和动力。经过领导人的不断实践探索,2013年在湖南“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首次得到提出。我国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落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本文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原理中国化的新实践及对我国减贫事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存在的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为理论指导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最终依据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中国化实践总结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反贫困事业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前提,坚持科学发展方式为动力源泉等四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消除能力贫困——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农村贫困依然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对贫困的认识,不应仅限于收入贫困,而应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能力贫困的层面。能力贫困主要包括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生存能力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它还包括人们要面临的风险以及面对风险时的脆弱性。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以后,反贫困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脱贫不只是收入的增加,更是可行能力的增强。我国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也应相应地将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置于收入增长的前面,以突现可行能力对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志新  杨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94-3396,3439
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系典型的环境制约型地区的贫困.经过20年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其反贫困的独特经验,如吊庄移民、旅游扶贫试验区、科技扶贫基点等对继续实施国家反贫困政策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成为困扰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破解贫困难题、实现脱贫,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当前"绿色发展"热点入手,参考近期相关文献,对"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内涵进行的相应解释,然后阐明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必要性,提出实施"绿色化反贫困"必须坚定实施七大基本战略,即生态建设奠基立根、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绿色产业发展富民、宜居城乡建设安心、活力社会打造固本、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公共治理创新推动。  相似文献   

9.
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策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特征.该文结合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农村反贫困策略的建议,为探索行之有效地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臣辉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42-143,147
农业保险是印度政府实施的一项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分析了印度农业保险的实施背景、发展历程及主要作用,以期借鉴他国消除农村贫困的经验,为我国制定切实可行的反贫困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区反贫困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大别山反贫困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别山区反贫困可通过个性化扶贫开发策略、多元化扶贫开发模式和区域扶贫开发合作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贫困的内涵和有关贫困的社会因素论说为基础,分析了引起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3-15965,15981
分析了四川省农村贫困的现状、特点及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四川省农村贫困状况的对策,即完善财政资金反贫困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反贫困制度设计,加大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反贫困问题中具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 理念、原则以及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务领域,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增权赋能和优 势视角,为农村反贫困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通过内力和外力推动模式,发挥农村贫困群体的 优势,提升其脱贫的主动自觉性,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龙江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5-12687
基于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的贫困问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贵州农村贫困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策略:实施"教育反贫困"战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更在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民族地区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从农村贫困空间理论入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来看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梳理了国内现有贫困、反贫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总结地理影响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而是个性化的,根据所处地区的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同时高程与坡度、距中心地距离和距主要道路距离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非正即负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86-18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并提出精准扶贫道路,可见国家对贫困问题给与高度重视,并下决心消除贫困。同时也体现出在今天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依然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毕节试验区作为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贫困现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毕节试验区的社会、经济、人文和生存环境发展方面来建立反贫困治理的绩效评估指标,进一步分析近十年毕节试验区反贫困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新特征,找到消除贫困的最佳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指出要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完善反贫困机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投资结构,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