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制度层面深刻揭示贫困根源,并基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列宁、斯大林开启社会主义制度下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扶贫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并逐渐形成精准扶贫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注重增强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期实现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毛泽东、邓小平等脱贫理论和我国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内涵丰富,提出了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构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扶贫格局,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创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推动了精准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深化,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对于贫困的认识与分析是我国当前扶贫的理论基石,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构建良好和谐的基层组织与受助群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一直是我国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访谈与实地调研,对山西省Y县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与受助群众呈现出的信任关系现状进行考察,认为需要从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改善基层组织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强化信任关系,这不仅是后扶贫时代对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进一步实践,也能为基层组织与受助群众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贫困与反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理论、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深入剖析了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面临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统筹、精准识别、稳定脱贫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等实践困境,提出了解决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扶贫产业收益分享机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与救助机制、统筹扶贫规划与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以实现高原藏区稳定脱贫。川西北高原藏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141-143
精神扶贫是习近平长期领导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实践基础上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不能以获得最多的物质享乐为准,而要考量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乡村的被动扶贫模式,使扶贫对象深陷精神困扰之中,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潜能。习近平在《资本论》的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激发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在脱贫中的核心地位,深刻阐述"志智双扶"的正向作用,扶贫要唤醒贫困村民的主体性思维,重塑贫困主体可行能力。基于《资本论》中非物质的反贫困理论,对精神扶贫进行探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中国农民上楼所面临的五大贫困类型,具体有生计贫困、文化贫困、关系贫困、权利贫困和社区贫困。分析了这五大贫困类型产生的原因,并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根据这五大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8.
徐永祥 《农业考古》2005,(6):385-386
当人类的文明和科学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层面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摆在了人们面前,联合国将消除贫困作为近年的重要议题,全力推进世界反贫困进程.中国政府以反贫困为已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提升了反贫困的战略地位,科学地揭示了反贫困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雄辩的事实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安徽省作为欠发达地区,贫困原因与机制更为复杂,策略选择和反贫困路径呈现多样化。因此安徽省精准扶贫需理清贫困对象、原因、程度的同时,将微观层面的农户个体现状与宏观政策相结合,扶贫目标与扶贫绩效相结合。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实施不同政策,注重深度贫困的降低,同时构建防范返贫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志新  杨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94-3396,3439
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系典型的环境制约型地区的贫困.经过20年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其反贫困的独特经验,如吊庄移民、旅游扶贫试验区、科技扶贫基点等对继续实施国家反贫困政策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存在的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为理论指导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最终依据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中国化实践总结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反贫困事业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前提,坚持科学发展方式为动力源泉等四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当前国际贫困人口状况主要表现为:生活在极度贫困下的人数逐年减少,国际援助使世界最贫困国家的人民生活取得较大进步,地区之间极端贫困人口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不一样,反贫困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但中国可以借鉴其反贫困经验,如加速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扶贫必须扶智、突出产业项目扶贫、政府"兜底"等,来推动国内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阐述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阶段将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将成为中国扶贫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即要坚持以反贫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经验,重点要解决好确定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对象、调整扶贫机构、设立扶贫企业、制定扶贫法规等问题,使精准扶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新特征,找到消除贫困的最佳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指出要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完善反贫困机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投资结构,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86-18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并提出精准扶贫道路,可见国家对贫困问题给与高度重视,并下决心消除贫困。同时也体现出在今天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依然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毕节试验区作为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贫困现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毕节试验区的社会、经济、人文和生存环境发展方面来建立反贫困治理的绩效评估指标,进一步分析近十年毕节试验区反贫困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践表明,保险作为金融扶贫的代表性工具在脱贫攻坚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后脱贫时代”存在的返贫风险及减少相对贫困的新目标为保险反贫困应用带来新的挑战。对保险反贫困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实践成效予以评议,针对保险反贫困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探讨未来保险反贫困的路径优化。在深挖保险反贫困历史应用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扶贫工作面临的痛点问题,强调保险反贫困中国式应用的社会化、多元化、长久化发展趋势,为保险反贫困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20年后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将由绝对收入贫困转向农民工贫困、城市贫困、多维贫困和特殊群体贫困等相对贫困问题.回顾和梳理中国贫困特点、扶贫历程和政策演变,分析中国新时期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有助于为2020年后新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扶贫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世界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推进我国全面建设新农村的社会进程,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我国近年来布置了一系列的金融扶贫工作。金融扶贫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扶贫工作中提出总要求的重要节点,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反馈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点实施阵地,一直都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金融机构、经营策略、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阶段的体制以及政策的制约,使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理想效果差别较大,其中存在着一系列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需要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扶贫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贫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随着旧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却引起了很多新的贫困问题,本文通过解读我国贫困状况形成的原因、获得的成就和解决的措施,为我国目前在农村扶贫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