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集中在农村,且农村贫困普遍存在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较高、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系列问题。从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理论,为中国在农村反贫困问题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为政府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提供借鉴,以便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韩素卿  刘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7-7348,7350
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有关贫困问题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贫困的主要特征、社会外在客观性致贫因素和主观性致贫因素,提出了石家庄市城市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贫困问题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但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其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有些是所有国家或地区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有些是我国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等问题造成的。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特点,从方方面面的政策层面做出实时调整以促进反贫困活动的开展,提高反贫困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边境农场的经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新疆兵团边境农场的反贫困问题逐渐提到了日程上来。本文针对新疆兵团边境农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影响边境农场贫困的五大因素,以期为反贫困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划分及减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地势较高、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贫困县的分布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距省府较远的区域,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分布越广泛;2)通过综合聚类分析,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共划分成九类;3)针对九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相应减贫对策: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并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共进与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贫困乡村与经济中心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改善其通达状况。  相似文献   

7.
消除能力贫困——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农村贫困依然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对贫困的认识,不应仅限于收入贫困,而应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能力贫困的层面。能力贫困主要包括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生存能力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它还包括人们要面临的风险以及面对风险时的脆弱性。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以后,反贫困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脱贫不只是收入的增加,更是可行能力的增强。我国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也应相应地将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置于收入增长的前面,以突现可行能力对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毅 《甘肃农业》2011,(10):11-12,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贫困问题不再是二种单纯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贫困研究的视角也经历了从从经济增长到人力资本再到社会资本的转变。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于“社会资本与贫困的相关性”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作用机制”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以期对于贫困研究的深入和相应反贫困政...  相似文献   

9.
贫困的精准测量和贫困对象的精准瞄准是一切反贫困政策实施和政策效应评估工作的基础。在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文章评述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及其变动,并对文献中广为采用的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及其经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包括静态即时的收入/支出贫困标准、动态收入/支出贫困状态转变、资产贫困标准、动态资产贫困临界值和多维贫困测量标准。研究发现已有文献存在研究对象不精准、研究数据较陈旧、贫困标准低的问题,难以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和动态变化过程。在后续研究中,相对贫困标准的确立、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生计策略对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作用机制的探析,对明确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政策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江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5-12687
基于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的贫困问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贵州农村贫困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策略:实施"教育反贫困"战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以贫困的内涵和有关贫困的社会因素论说为基础,分析了引起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的贫困问题,针对致贫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对四川省彝族人口聚居区7县50村925个农村住户家庭的实地调查,从村级贫困的影响因素出发,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样本村家庭陷入贫困的因素。【结果】自然禀赋依然是影响贫困的首要因素,人力资本是影响贫困的主要因素,家庭状况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结论】提出了夯实基础设施促进经济交流、克服边际地理区位比较劣势,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特别提升女童的受教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控制家庭人口规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更在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民族地区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4.
库区由于生产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恶劣、扶持政策不够等,历来是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成为反贫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安徽省库区基本情况和贫困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反贫困理论进展,就提高库区扶贫开发水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贫困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很多相关研究从定性或定量角度出发,分析地方或区域贫困问题,对扶贫脱贫的理论及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意义.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机器学习与地理探测器分析村级贫困问题.以广东省重点扶贫地区连州市星子镇为例,选取12个对星子镇的贫困发生率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地理探测器,对该镇21个行政村贫困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与地理探测器由于原理的差异,在分析各因子影响力这同一目的的前提下,得出数据结果存在差异;星子镇的贫困分异是多因子间的共同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复杂性,致贫需多模式综合并行;对于星子镇这个自然约束较大的地区,脱贫更需要着重降低社会阻隔,通过政策、资源的倾斜减缓社会阻隔,从而进一步促进自然约束力的降低,最终达到脱贫目的.  相似文献   

16.
毛瑞明 《农业考古》2005,(6):268-270
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主要有环境原因、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机制体制原因.我们必须根据形成贫困原因和贫困状况发生的新变化、新特征,采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反贫困主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贫困资金管理,提高反贫困资金使用效益等相关战略对策,彻底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贫困陷阱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之一。中亚五国自独立以后,受薄弱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骤变、产业结构落后等因素影响,长期面临多维度贫困陷阱问题。本文以数据挖掘和文献梳理的方式,发现中亚地区的贫困陷阱主要以人口陷阱、空间陷阱、福利陷阱和代际贫困陷阱形态存在;中亚五国通过在战略设计、机制保障、产业调整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反贫困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此为鉴,中国在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后,应注重政策兜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并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防范并遏制区域贫困陷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3-15965,15981
分析了四川省农村贫困的现状、特点及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四川省农村贫困状况的对策,即完善财政资金反贫困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反贫困制度设计,加大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俊文 《农业考古》2007,(3):295-299
近年来随着反贫困的深入,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发生了新变化,表现出新特征。本文阐述了我国贫困地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其形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将来一段时期标本兼治的反贫困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贾磊 《现代农业科技》2006,(21):186-187,189
反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贫困政策.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假说问题,还涉及此政策的可操作性与成效.深入辨析贫困与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